那些年,在我的家乡,关于“皮拉胡子”收饺子的传说曾经流传很广。
传说中的“皮拉胡子”,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得道的狐狸,俗称“狐仙”。据那些擅长讲故事的人说,这种叫“皮拉胡子”的东西,形状不定,诡异非常。有时是一个只有二尺来高的人形,有时又像小猫、小狗样的兽形。“皮拉胡子”有一大特性,就是专门在大年初一人们起“五更”煮饺子时,背着一个小布袋,来到人家的锅台上,张开布袋把正往锅里下的饺子全部收走。
据人们活灵活现地描述,如果能及时发现“皮拉胡子”正在收饺子,赶紧用瓢舀起锅里的开水,沿着锅台边一顿猛浇,就能听见“皮拉胡子”被烫得发出“吱——吱——”的叫声,然后“倏”地逃走。但如果真得有“皮拉胡子”光顾,却常常很难被发现。所以,“皮拉胡子”大年初一早晨赶到谁家,谁家往往就只能自叹无奈,自认倒霉了。
“皮拉胡子”站在锅台上收饺子,为什么人们很难发现呢——我们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自然会刨根问底儿,想搞个明白。
那些擅长讲故事的人们,给我们解释得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说是在那个“坯房、土炕,油灯、粗粮”的年代,大年初一起“五更”时,天还黑黑的。那油灯的灯苗如豆,发出的光昏黄暗淡。再加上一大锅水烧开后,水汽升腾,满屋朦胧。那如豆的灯苗,在浓浓的水汽里发出的亮光就更显可怜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煮饺子,明眼人也几乎和盲人一样了。因此,往锅里下饺子时,被“皮拉胡子”悄悄收走,就不足为奇了。
对这样的解释,你能不信?反正那时我信了,连我的那些小伙伴们也都信了。
在那食不果腹的贫苦年代里,“皮拉胡子”的行为无疑是坑人害人的。但人们说起“皮拉胡子”收饺子的故事,依然津津乐道,讲得有来有去,有鼻子有眼。当然,人们终究只是当笑话说,当奇闻异事听。除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很少有人当真的。
但是,那一年的大年初一,村里小驹家却真得发生了两盖帘饺子莫名其妙失踪的怪事儿。一时间,全村轰动,三乡五里竞相流传。
那是上世纪的1969年。那时候,小驹家老少三代,七口人。
那年的年三十,小驹一家人用攒下来的一点白面,仅仅包了一盖帘饺子。又用秫面(高粱面)包了一盖帘黑颜色的饺子。这一黑一白两盖帘饺子,勉强够一家人大年初一早晨吃饱肚子。
到了初一早晨,全家照例“起五更”。十三岁的小驹正是贪睡的时候,虽不情愿,也被爹娘叫起来,迷迷瞪瞪地帮爹煮饺子。按照习俗,大年初一的饺子必须是要家里的男人煮的。小驹爹往锅里加水,然后点火烧水。很快,锅里的水“哗哗”地开了,水汽也随之升腾起来。迷蒙的水雾中,懵懵懂懂的小驹按照爹的吩咐,从案台上摸索着找到前一天码着饺子的盖帘,小心翼翼地端到灶前,往沸腾的锅里倾倒。第一帘没听到饺子滑落水中的声音。他又摸索着端起第二帘往锅里倒,依然没有饺子滑落的声音。父子俩纳闷了,怎么回事?小驹爹赶忙拿起笊篱往锅里搅,一搅没感觉到有饺子,再搅还是没有。小驹爹赶忙拿起锅盖,把浓浓的水汽扇散,又把油灯端到锅边。借着微弱的灯光,才看清锅里面是只有滚开的清水,没有一个水饺。已经醒了盹儿的小驹惊呼道:“呀!饺子呢?”。小驹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懊丧地骂一句:“妈的,遭了‘皮拉胡子’的扰了!驹他娘啊,快端棒子饼子吧!咱就着开水熥透,吃大年头顿饭。它‘皮拉胡子’把饺子收走,咱也得过年!”
窘迫不堪、懊恼不已的小驹一家人,正慢吞吞地吃着棒子饼子,前来拜年的就陆陆续续地到了。“皮拉胡子”光顾小驹家,收走了他家饺子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全村。那天,村里一些与小驹家素无来往的人,也纷纷涌到了小驹家。不为拜年,就为探听“皮拉胡子”收走饺子的虚实。
那年我七虚岁。早饭后,跟着爹到小驹家给他的爷爷、奶奶拜年。我们赶到他家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因他家遭了“皮拉胡子”的扰,人们不便说“过年好!”只是拱手说着“拜年啦!拜年啦!”的话。
小驹的爷爷那时快七十岁的样子,高高的个子,弓着腰,一张布满皱纹的黑红脸堂上,勉强地挤出点笑容。他不停地冲前来拜年的人们拱着手,嘴里回应着“拜年!拜年!大家坐。大家坐。”又扭头朝小驹爹说,“乡亲们陆续都来咱家拜年了,你父俩也该出去转着拜年了!虽说今年过年咱没能吃上饺子,但年还得拜啊!”听了这话,小驹爹点头答应着,拉起小驹便出去拜年了……
那天,我们走亲串户拜年的过程中,“皮拉胡子”收走小驹家饺子的事,成了最热的话题。很快,围绕着这个话题,又衍生出了很多的说法:
有的说,不信行吗?“皮拉胡子”千真万确是存在的!谁再不信,那“皮拉胡子”就要去滋扰他家。
又有的说,小驹爹平素老是下夹子逮兔子、逮黄鼠狼。有一次逮住了一只狐狸。这回就是那狐狸家的来报复了。
还有的说,别听小驹家瞎咧咧!兴许是他家穷得过年包不出饺子,胡乱编个故事来遮脸面的吧!
也有的说,别信什么“皮拉胡子”,这里头也许另有隐情啊!
……
但是,这件轰动全村的蹊跷事儿,当天就真相大白了——
到了初一那天的傍晚,在外面疯跑了半天的小驹和两个妹妹回到家,匆匆忙忙爬上案台,从饽饽篮子里拿棒子饼子吃。争抢中,一块饼子掉进了案台靠墙的缝隙中。由于缝隙太窄,胳膊伸不进去,只得找来一根高粱秫秸往外拨。谁知用力一拨,出来的是冻得棒硬的饺子。赶忙喊来爹娘,一齐用力挪开案台,只见靠墙角处都是塞得满满当当的黑的白的饺子,间或还有一些老鼠粪。事情一下子明了了,哪是什么“皮拉胡子”作怪?原来是该死的老鼠把两盖帘饺子拉到了自以为隐蔽的墙旮旯!
打那以后,人们很少再叨念“皮拉胡子”收饺子的传说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4046
评论列表(40条)
过年记趣收饺子,皮拉胡子是故事。
多少传说非真事,只是好奇惹的事。
相信科学破迷信,才能实事又求是。
世间多少未解事,用心分析多长智。
新年快乐!龙年大吉!
阖家欢乐!六六大顺!
@阳光笙箫支剑笙:对,信科学,长智慧!感谢美评!龙年大吉!
皮拉胡子,简直就是听神话故事。你的童年好有趣,就连吃饺子都能变出狐仙来。
@四格格:感谢您的美评!龙年吉祥!
精美抒写,跌宕起伏,情景交融,结尾处的转折,神来之笔。
@锦瑟黎燕:感谢您的美评!龙年大吉大利!
饺子满盖。我们老家把放饺子的工具叫盖垫。不知学名该叫什么。还有,大年三十的饺子,中心的两个饺子相对而放,代表团团圆圆。特有诗意。
丢失饺子一事,殊为人间传奇。但人饿极了,什么传奇都有。在还没有冰箱的时代,有些两根腿的老鼠,把杆子上帮上镰刀,专偷挂在二楼窗子外的腊肉、香肠、猪头之类。[咧嘴笑]
@川明:我们这边,放饺子的东西叫盖帘,是用高粱秫秸顶端的莛杆做的。您留评中所说的两条腿的贼确实比老鼠更可恨!感谢!龙年吉祥!
@鸣虫:谢谢。开卷有益。盖帘比盖垫科学文雅,多谢。
@川明:龙年大吉。
这故事真精彩。笑得我前仰后合
[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风雨:感谢留评!龙年大吉!
环境条件,是生活的基础。此篇回顾,正是那个年代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印证。都过去了,当下已进入国富民强幸福美满的新时代。历史不忘,奋勇向前。
@一池烟雨:感谢您的美评!龙年吉祥!
真是奇怪,越是人吃不饱的时候老鼠越多。而且不但偷食物,还祸害衣物鞋子。现在即便车库里放吃的东西,也很少被老鼠咬。
@惑矣:哈哈,那时候人饥老鼠也饿啊,再加上那时候土房土墙,老鼠能随处打洞,到处祸害东西就不足为奇了。感谢您的美评!龙年吉祥!
讲故事的高手呀! “皮拉胡子”收饺子的传说还真没有听过, 这 “皮拉胡子”原来是小耗子, 很逗人!
@轻品慢尝:感谢美评鼓励!恭祝龙年大吉!
谁知那个年代咋有那么多穷故事。[花][花][花][花][花][花][花]
@2272 张英辅:谢谢!祝新春快乐!
讲得绘声绘色,我都当真了呢!看到末尾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老鼠干的好事!
@难诉相思:感谢美评!遥祝龙年大吉!
这个流传应该是有原因的。小驹家发生的事似乎证实了这个流传。真相大白后,这个流传也难以流传下去了。祝龙年吉祥如意!
@诚厚:感谢美评!祝龙年大吉大利!
故事很有趣,
吸引读下去。
好奇探究竟,
老鼠在捣鬼。
@豫莲芳草:感谢!祝龙年吉祥!
皮拉胡子,年代故事,很有意思。
@邯郸常跃进:谢谢!祝龙年吉祥!
有些动物的智商了得,特狡猾,让人惊奇。
@锦瑟黎燕:一些动物善藏东西,是本能,比如老鼠,尤其是田鼠,把自己挖的洞都藏得满满当当!感谢您的美评,新春快乐!
越看越想想笑,幽默。有趣有味![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风雨:谢谢!龙年快乐!
你这文章里“皮拉胡子”啦、盖帘啦、开水熥透啦,灯如豆啦……
物质贫乏时代的生活气息浓到化不开,像排列在盖帘上的饺子一样,有阵仗!
赞了!学习![赞][赞][赞]
@柳絮晗烟:感谢您美评鼓励!龙年快乐!
老鼠这小贼,坏了狐仙名儿![偷笑][偷笑][偷笑]
@柳絮晗烟:哈哈,您的留评很有意思!感谢,新年吉祥!
有一首歌叫《我的父老乡亲》,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唱的。中间有这样一句歌词:“胡子里长满了故事”。你的乡村童年趣事中,就有许多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的故事。
@四格格:感谢您的美评鼓励!龙年吉祥!
以前的人说愚昧不好听,还是有些淳朴老实吧,要是搁到现在,谁也不会相信有什么“皮拉胡子”作妖吧。
@陌上梦落:那时的人们缺少知识,其实就是愚昧。也正是因为愚昧,才诞生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谢您留评,恭祝新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