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以来,我差不多有些日子在武汉洪山宝通寺路,每天要步行两个来回。从省公安厅围墙外围的拐角步行十五个台阶直上,到人行道往前走不到几百米的路程,就会看到右手公路边有一个巨大的门楼,门楼呈紫红色,上书有两行大字,上面是“金殿御菜”,下面是“洪山菜薹原产地”,紧挨门楼的一侧,可以隐隐的看到用栅栏围起来的一大片菜薹地。门楼的另一侧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门面,出售各类菜蔬,当然摆在门口的都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的洪山菜薹。正对门楼的公路另一边,也就是我经过的人行道马路牙子上,亦有几个专门售卖洪山菜薹的摊点,除了码成堆的菜薹,还有成堆的包装纸盒,以及装进盒子待上车的礼品菜薹,有时候还见到提着礼品盒不断装进小车后备厢的人流。
起先并不知道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洪山菜薹原产地。我从它们身边经过时,只是有一点点的惊异,就是大武汉秩序良好的街道,怎么会允许这么几个摊位摆在路边。直到有一回,我看到码放整齐的菜薹明显地不同于普通的菜薹,无论是其粗壮程度(根茎部粗到如同壮实的莴苣),还是菜花的繁多鲜艳程度,以及外观颜色的紫润程度,都让我有惊鸿一瞥的感觉,问一问价格,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摊主轻飘飘的一句,“我这是喇叭头,你看这头子那么粗壮,正宗的洪山菜薹呀”,让我自己顿时多少有点乡下土包子进城啥都不知道的滋味。
哦,原来我每天路过的地方,见到的餐桌上的尤物,正是正宗的洪山菜薹生产地及产品了。
紫菜薹作为一种家常菜,历史上很早就有记载。东汉、三国时,紫菜薹已是普遍食用的蔬菜。《名医别录》中记载:芸薹“乃人间所啖菜”,这里的“芸薹”就是紫菜薹。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说“芸苔乃人间所啖也。”东晋王嘉《拾遗记》也有记述:“芸有三种,色紫者上蔬,味辛;色黄者为中蔬,味甘;色青者为下蔬,味咸。常供御膳及宗庙祭祀”。南北朝时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把芸苔菜列为古代二十一种重要蔬菜之一。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亦云:“此菜易起苔,须采期苔食,则分枝必多,故云芸苔。”
洪山菜薹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缘自哪里呢?原来,从洪山至卓刀泉,从南湖至洪山区的九峰、北港,这一片丘陵地带,古时号称“九岭十八凹”,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南湖,气候温暖潮湿,是洪山菜薹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另外,洪山一带的土壤为灰潮土,其母质是一种长江碱性冲积沉积物,含有丰富钙质和微量元素。千百年来,因长江洪水漫溢,洪水夹带泥沙在洪山宝通禅寺一带各处垄地沉积下来,经过历代祖先精心耕作,加之品种优良的菜薹,又遇上“暖冬小气候”,形成了洪山菜薹独有的特质。
洪山菜薹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先秦文献《夏小正》中,即有“正月采苔、二月荣芸”的记载。至唐代,洪山菜薹已经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至清代,洪山菜薹作为湖北特产进贡京城,被封为“金殿御菜”。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洪山菜薹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缩减,新中国成立前,从宝通寺一直到卓刀泉,从洪山到南湖,“九岭十八凹”全部都是菜地。到2004年,剩下的原产地面积仅只有80余亩,据说当地政府已将这块最后的原产地纳入保护“红线”:只许种菜,不许开发。寸土寸金的大武汉,城中保留这么一大块菜地,该需要多么大的气魄。
为了保护这块地的“风水”,洪山做了农田水利改造,在地底埋下暗管进行灌溉,每隔3—5年做一次土壤改良。洪山区规划部门还特地将菜地东北角一栋楼的设计高度,从30多层砍成了10几层,留出一个通风的“豁口”。
洪山菜薹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价格是非常可观的。就我这段时间的了解,它有一个波动的段位,价格不等。这天,我突然想知道,朋友圈对洪山菜薹价格的了解情况,朋友们的答案让我大为惊异,有老武汉的朋友一口就说准了价格,其他人的从十几块到一百多块甚至到两千块一斤不等,足见洪山菜薹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度及神秘性。
实际上,这天的价格是每斤20元,这是我路过时听到一帅哥买了七八个礼盒谈下的价格。前几天,我好奇地问一个摊主价格,他说18元每斤,而上次非常寒冷的那几天,38元每斤。最低的大上市的时候,也卖到过15元每斤。当我在圈里说出价格后,很多朋友说,这比肉都贵,划不来,有的朋友说,这个价格值啊,吃的就是大牌子。
百度上看到的精品包装价格,更是比这个高得多很多。有10根特级的388元至888元不等,有的还达到千多元,除去包装价,实物的价格确实不菲。
那么,到底好不好吃呢?我没买过,更没尝过,所以不敢轻言是否好吃。但是,前不久看到一篇推文,作者是东北人,他收到武汉的朋友寄来的洪山菜薹,笔下的口感与滋味让我读后有馋涎欲滴之感。他写得很细,说第一次炒得太多,竟然觉得有暴殓天物的罪恶感,再做的时候就少少地炒,细细地品尝那非凡的口感。
至今我没有买一回洪山菜薹。我是害怕做菜的手艺不到家,导致口感不是想象中的超凡脱俗,从而毁坏洪山菜薹在我心目中美好的形象。
洪山菜薹,之于武汉,不仅仅是一道美味,我想更多的是一种传承城市烟火文化的载体,出门在外,提起它就会想到大武汉,想到万里长江,想到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就像我之于家乡的蕲艾一样,天下只有两种艾,一种是蕲艾,一种是其他艾。出门在外,只要有人提起它、用到它,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2024年1月30日写于武汉丽岛)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2809
评论列表(13条)
仔细读来的确拓宽视野。这属于南方菜,我近几年才看到,孝感产地,五六元一斤,并跟着湖北人学会了烹调。
“洪山菜薹,之于武汉,不仅仅是一道美味,我想更多的是一种传承城市烟火文化的载体,出门在外,提起它就会想到大武汉,想到万里长江,想到几千年的农耕文化。”
滚滚长江东流去,后浪不断推前浪!
洪山菜薹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缘自哪里呢?原来,从洪山至卓刀泉,从南湖至洪山区的九峰、北港,这一片丘陵地带,古时号称“九岭十八凹”,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南湖,气候温暖潮湿,是洪山菜薹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霁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灵动抒写,让我对洪山菜薹有认知,大开眼界。
我们菜市场有卖这种菜,我都叫不出名,也没买过。不知这些菜是本地的还是外地运过来的。被霁月老师这么一描述,看来我今天要去买点回来品尝一下。
这种菜看来是武汉的特产。随着您的美文,了解了菜薹的前世今生,现在很金贵啊!有机会亲口尝一尝[微笑][微笑]
菜薹是湖北的特产,尤洪山菜薹为最佳。今年的菜薹很不值钱啊,曾二角钱一斤,农民很苦恼。
网购过多次武汉红菜台,看了你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它叫洪山菜台,还是专门的菜地生产的,难怪味道特美。
洪山菜薹,名声在外,足见洪山菜薹在武汉人心目中的影响度,让没见过洪山菜薹的拓宽视野。
吃过绿色的,不知是不是菜薹。大概是另一品种。读霁月文,想去网上搜来试试。[偷笑]
这种菜苔也见过, 不知名气这么大!
洪山菜薹,我还是第1次听说,这真是孤陋寡闻啊。感谢您的分享!
北大荒无此美味!
大概因为家中不吃菜薹,大名鼎鼎的洪山菜薹,对我而言,宛若新闻。高楼林立的城区,留下80亩菜地,还为洪山菜薹建了个牌坊,实属不易,也可见洪山菜薹对武汉之重要。如果仅种80亩洪山菜薹,价格高也是可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