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卯酉河”时 , 写过一篇小文《无锡惠山古镇古祠的气息 》, 主要写了我所感受到的惠山古镇的古祠堂气息 。
最近 , 连续两周的周末在无锡逗留 , 又去了惠山古镇 。这两次的去 , 又预定了以后的去 。就像读一本好书 , 读了一遍还想读第二遍 , 还要找参考书辅助阅读 。无锡正好有收留我的地儿 , 给一去、二去、三去提供了方便。现在心态有变 ,并不介意要去多少没去过的地方。天下何其大 , 穷尽一生也走不尽看不够 , 倒不如去过的地方再去 , 想去的地方多去。这可美其名曰为心游 , 以心迹的深 , 来替换足迹的广 。
第一个周末日 , 从秦园路进入古镇 。秦园路与宋代词人秦观有关 , 秦观后人在这路的两旁建有祠堂和园子 。
秦园路口一块题为 “惠山泥人” 石刻上的文字吸引了我。“惠山泥人发源于惠山祠堂中 , 逐渐发展为作坊式生产 , 并兴盛于明清直至近现代 。清代中叶 , 在惠山五里长街 , 上下河塘 , 祠堂林立 , 几乎每一家祠堂门前都有一家泥人店 , 形成繁盛的泥人街 。” 拙朴可爱又接地气的泥人 , 居然与以慎终追远为目的古祠能扯上关系 。
走进文物古迹区 , 祠堂密集且和江南园林相融 。园林簇拥祠堂 , 祠堂依偎园林 。这些祠堂和园林根本不可能一次走完看完 , 这次先走马观花一些 , 只集中看一个祠堂 , 反正还有下次呢。
从一个叫 “ 愚公谷 ” 的园子进去 ,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醒目的华孝子祠 。该祠是为东晋末年的一个孝子华宝而建。住在惠山华陂的华宝 , 其父华豪出征打仗前 , 对年仅8岁的华宝说 : 等我打完仗回来 , 为你结发戴冠 。其父战死了, 华宝就终身不戴冠不娶妻 , 将胞弟的次子立为自己的子嗣 。华宝所为 , 似乎有些愚孝 , 但世人对其孝道的褒扬 , 倒使华氏家族有了好 “ 风水 ” , 后裔有了精神气儿 , 后世子孙名人辈出 , 甚至有过重臣和国之重器 。华孝子祠始建于唐代 , 屡有废兴, 存世于今。“华孝子祠” 这几个字还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题的 。
祠堂前的四面坊 , 也称无顶亭 , 是华氏宗族用于旌表忠孝节义及科考及第子孙的地方 。原来亭的四面都悬挂华氏世代科举名录的匾额 ,建国后才被摘除 。
这个四面坊及无顶亭的设计 , 很有意味 。亭上藻井通天 , 亭中央的深井无底 , 意为上不封顶 , 下不保底 。这是告诫子孙 : 向上发展空间很大永无止境 , 向下沦陷就是无底深渊 。也可以理解为 : 家族对子孙上不封顶 , 尽其发展 , 下不保底 , 自食其力。这样的孝文化不封建也不腐朽。
带着对孝文化的新认识 , 脚步继续向前 , 突然就看到 “泥人丁” 三字 , 这当是一个卖泥人的地方 , 进去定能一探古祠与泥人的关系。
既然叫 “ 泥人丁 ” , 当是做泥人的工匠姓丁 , 进去后知道这还是一个工作室 。有一个师傅正埋头做泥人 , 我打了招呼 , 就和他叨唠了起来。他是 “ 泥人丁 ” 家族的第五代传人 , 名叫丁国安。我问他有关泥人和祠堂的关系, 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原来惠山泥人还真是古祠的孩儿呢。
惠山古祠众多 , 这些祠堂要有人来管理 , 这就有了祠丁——祠主的家丁。祠丁活儿不多 , 报酬也不高 , 就想着做点副业来打发时间和增加收入。惠山的泥土绵细而有黏性 , 祠丁们就地取材 , 用它捏泥人。一个看一个, 一个学一个 , 渐渐成气候 。明清时代 , 几乎每一家祠堂门前都有一家泥人作坊和店面。
“ 泥人丁 ” 工作坊紧邻华孝子祠 , 是否与该祠有干系呢 ? 还真有。丁国安的祖辈直至他父亲都是华家祠丁 , 他自己出生于解放后 , 虽不是祠丁了 , 但一直为华祠工作 。如今 , 所有古祠堂由国家统一管理 。2006年5月, 惠山泥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丁国安被评定为非遗传承人 。
老伴拍了这张我与非遗传承人的合影后 , 感慨道 : 长期浸淫在山水园林与祠堂文化中 , 这人有定力有气韵 。回家后 , 细读丁传人的名片 , 上面醒目地写着 “ 守望 ” 二字 , 以及对守望的诠释 : 守望是一种态度 , 它流淌在一个家族的血脉中 ; 守望是仰望云天 , 淡泊红尘和秉承传统……这个非遗传承人的气韵不也是古祠的气韵吗 ?
在工作室中浏览丁传人的作品 , 其中有许多戏剧人物和一些卡通人物作品 , 但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对叫阿福、阿喜的泥娃娃, 工作人员说我有眼光, 经不住夸, 毫不犹豫地买了 , 就当自己送给自己的新年吉祥物 。
丁传人做的这款泥娃娃 , 还到过法国 , 在中法文化年, 美术、雕塑作品文化周上站过台呢 。至于吗 ? 不就是一对泥娃娃 , 咋这么风光 ? 回家后 , 我仔细比较以前在无锡特产商店买过的一对同款泥娃娃 , 那工艺水准的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的。丁传人做这对泥娃娃 , 要耗费数日的时间 , 要用无数道工序 , 背后还要有绘画、雕塑、装潢设计等技艺 。再查阅资料得知 : 他从跟父亲学徒开始 , 又进入泥人研究所学习 , 还独立制作过卧佛 , 从事过欧式建筑装潢装饰设计 , 上过央视一套 “ 国宝档案 ” , 央视四套 “ 记住乡愁 ” 等节目。2022年1月 , 丁国安入选中国非遗文化 , 无锡惠山泥人最具代表性传承人。
丁传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 他所有的历练 , 都服务于做泥人 ,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路走到黑 。这不也是孝文化吗 ? 他做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忠孝之子 。
“ 阿福、阿喜 ” 那胖墩墩的形象和笑容可掬的神态 , 征兆着国泰民安 。真诚地祝福天下人的生活——月月红、天天好 ! 丁传人如是说 。
接地气的 , 往往能通天 , 大俗常常是大雅 , 反之也是一样 。难怪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访美 , 也将惠山泥人当作礼物送给卡特总统 。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2280
评论列表(27条)
守望是一种态度 ,
它流淌在一个家族的血脉中 ;
守望是仰望云天 , 淡泊红尘和秉承传统……
长期浸淫在山水园林与祠堂文化中 ,
这人有定力有气韵 。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啦! 向您问好!
精美文化游记,将华孝子祠与“ 泥人丁 ” 工作坊的内涵与风采通透呈现,将丰厚文脉传扬。老师好年轻好有风度。
@锦瑟黎燕:谢谢夸奖! 年轻、风度, 都和我无关了! 健康就很满足了! 向你问好!祝你健康!
@轻品慢尝:说年轻是相对的,有风度是绝对的。
@晓舟同志:折煞我也!
写这样的文章,单凭浏览参观是远不够的,还要深入进去,入脑入心地研究。图文并茂,长知识!
@鸣虫:谢谢美言! 谈不上研究呀!
阿福,阿喜这一对小泥娃,是福气多多,年年有鱼,好意味,好兆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术,就像泥人丁一样,在守望中禀承,在守望中发扬,在守望中兴盛。
@四格格:谢谢评阅! 向你问好!
图文并茂,长知识!
@雪花漫舞:谢谢了! 向你问好!
随作者旅游,涨知识长见识。几代人做好一件事,让经典永流传,功德无量。
@漫言华语:谢谢阅评! 向您问好!
无锡好地方,值得一游再游。老师的旅游理念值得借鉴!
惠山古镇、惠山泥人天下闻名。去过惠山古镇,古镇里有很多名人宅邸,很多祠堂,而祠丁从未听说,谢谢分享。
@清河君:谢谢阅评!
跟你一样,我也是对一个心仪的地方会一去二去三去。看了老师的介绍,从此记住了惠山古镇,记住了泥人丁。老师看上去好有气质!
@难诉相思:谢谢美言! 谢谢认同!
惠山泥人是无锡最有名、具有全国影响的民间工艺。我没去过惠山古镇,知晓古祠也是古镇特点。泥人与古祠的关系,是刘老师让我长见识了。笔下传承人那种执着的坚守,也让人动容。
@诚厚:谢谢美评! 新春快乐!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支撑元素之一,我深感孝文化的薪火传承,对这片土地人们的精神引领与陶冶,功不可没。
我去过无锡,看到一路地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人,只是匆匆走过,没有细瞧和研究。你的详细介绍给我补上了一堂课。
百善孝为先![赞]
@一池烟雨:谢谢到访!新春快乐!
婺源黄山去过四次,甘南也去过三次,好的地方真的百看不厌。“ 阿福、阿喜 ”真是可爱!
@陌上梦落:谢谢到访! 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