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淇滩完小,是田贵东父亲工作过的地方。田贵东和妹妹当年随父在淇滩完小就读,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2007年夏天,田贵东回访淇滩完小,在父亲宿舍门前走廊上留影。
义比珠峰重,情似江水长(下)
——田贵东《情系乌江》中“大我”、“小我”析
杨建华
二.“小我”见真情,情似江水长
在《情系乌江》一书中,有一组描写亲情、童趣,记录作者成长的回忆性散文。与上述反映时代风云、社会生活场景、家乡风貌的大题材文章(即上文所说的“大我”)相比,这一组文章反映的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腻纤柔,真挚厚重。(为论述方便起见,我将这一类文章称之为“小我”)如果说田贵东的“大我”是波澜壮阔,那么他的“小我”则是泉水叮咚;“大我”是引吭高歌,“小我”则是浅吟低唱;“大我”是卷舒风云之色,“小我”则是吐纳珠玉之声;“大我”让人震撼,“小我”让人动容;“大我”让人崇高,“小我”让人温馨。
“小我”之小,首先小在选材:作者情系乌江,正是由“小我”引发的:家门前有一条蜿蜒流过的小溪,年幼的作者问母亲:“小溪要流到哪里去?”母亲说:“流进乌江,就是你父亲教书的那个地方。”从此,乌江就在作者幼小的心田里扎下了根,成了他的憧憬和渴望,作者把对父亲的思念与对乌江的向往不自觉地联在了一起。父亲回家,听父亲讲乌江的故事,觉得好清新!好迷人!经过层层铺垫、蓄势之后,作者才写自己第一次见到乌江的震撼:
我惊呆了,真不敢相信天底下竟有如此浩瀚的一条江!
接下来,作者用行云流水似的笔触描述与乌江结下的不解之缘:童年,作者在江边求学、嬉戏、成长:最大的乐趣是放学后去江边沙滩上捡那些神奇的卵石和贝壳,去老瓦清的岩隙里捉那些退潮时忘记逃走的鱼虾,坐在江边的大石墩上凝神倾听乌江澎湃的涛声和纤夫们悲壮的号子。少年,作者在江边深造、思索: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首选思南师范,因为思南师范就在乌江边上。青年,作者回到乌江边上工作,奉献,一直到今天。水有多深,作者的情就有多深;江有多长,作者的情就有多长。
从小处落笔,用小而精当的事例刻画人物性格,是这组散文的突出特征。例如《“笨”父亲二三事》。父亲之“笨”,所见者三:其一,50年代末,为减轻国家负担,本已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前途无量的父亲响应号召,回到故乡从事农业生产,后又服从需要到中学重执教鞭。其二,有30年教龄的他,将学校领导特意关照他的唯一的中级职称指标让出来,直至退休都还是二级教师。其三,退休后在校园拾得巨款,苦苦守候失主,完璧归赵后,还不准儿子声张。用世俗的眼光看,父亲果然“笨”。但是在善良的人们眼里,这父亲实在“笨”得可爱,“笨”得高尚。常言道: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田贵东为人之朴实,待人之忠厚,心地之善良,文笔之洗练,无不有乃父之风。
“小我”之小,小在描写的探幽发微。作者从七岁起就跟着父亲,直至初中毕业才离开父亲,是父亲的“随身宝”。父子情深可想而之。在散文《父亲与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揣着录取通知书离家那天,父亲一直把我送到20公里外的县城。一路上,父亲显得格外兴奋,平时少言寡语的他几乎逢人都要打声招呼。……次日凌晨,待我坐上汽车要正式与父亲告别的那一瞬,我的眼泪终于禁不住涌出来了。……晶莹的泪光中,我看见父亲苍老而瘦削的身躯颤抖在晨风里,脸上挂着几缕不易察觉的平静而深情的微笑,默默地注视着就要远去的儿子……
这一段描写朴实无华,可与朱自清的《背影》比美。
写母爱也是如此:
小时候,每到我生日这一天,母亲都起得特别早,待我起床的时候,她总会把几枚滚热的熟鸡蛋端到我的手里,成为我生日收到的第一份珍贵的礼品。……
转眼间,我已过了而立之年,母亲快接近古稀之岁,……年岁渐高,记忆减退,常丢三落四的母亲,却从不会记错家里每个成员的生日,更不会忘记在生日这天捧出热腾腾的鸡蛋来。
——《珍爱生日》
舐犊情深,几枚滚热的熟鸡蛋,枚枚饱含着慈母的爱,难怪作者觉得,母亲煮的生日鸡蛋,比城里任何一种生日蛋糕都要甜,都要香!
散文不能没有细节。没有细节的散文永远登不上精美的文学殿堂,当然也就缺乏扣人心弦的力量。如果一篇精美的散文是一块温润美玉的话,那么细节就是使它烟气横斜的绚丽阳光。因此,散文对细节的呼唤正如干涸的河床渴望流水,贫血的庄稼渴望琼浆。田贵东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他的回忆性散文中,常常有动人心魄的细节描写。如:
我的家乡在黔东北一个极普通的土家族山寨。每到晚上,山村一片寂静,在我家土木结构的老房里,一盏满身油腻的小小煤油灯,散射着如豆的昏黄的光。灯光下,不知疲倦的母亲细心地缝着、补着,亮晶晶的针仿佛不是在缝补衣服,而是在缝合着土家人苦涩艰难的日子。我趴在小木桌上看书写字,煤油灯火焰太小,看不清楚,我不自觉地把灯拨亮一些。母亲却不时地停下手中的活儿,用针尖轻轻地往下按一按灯芯,说:“三崽,要俭省点。”
——《心中有盏煤油灯》
有读者评价“亮晶晶的针仿佛不是在缝补衣服,而是在缝合着土家人苦涩艰难的日子”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我有保留地表示赞同,但神来之笔往往是妙手偶得,是轻快的,而这一句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若不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是写不出这样沉甸甸的句子的。尤其是母亲用针尖往下按灯芯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我相信每一位读者读到此,都会为这一细节描写的力量所震撼、所折服。
“小我”之小,小在本真。田贵东小时候,家里多数时间是吃苞谷面和红苕,只有来了客人,才煮上一顿白米饭,吃糍粑就更难了,除非过年。春耕时节,挑界粪是农村最重的活计,生产队长决定让挑界粪的男劳力吃顿糍粑。当大人把自己那份省下来给孩子吃,小伙伴们都吃得有滋有味时,作者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吃。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晚上,没有吃到糍粑的我,守着母亲大哭一场。母亲当时含泪安慰我说:“妈挑不了界粪,分不到糍粑,等过年了,你爸爸回家后一定买糯米来打顿糍粑,让你吃个够。”
——《悠悠糍粑情》
我读到此,眼里噙满了泪水。孩子的哭,只是委屈,可能过两天就没事了;而母亲的泪,却是心疼,是内疚,是自责,恨自己不是须眉,不能用体力给儿子换来他热切期望的糍粑……这份心疼会萦绕在母亲心底,一直要到年底让儿子吃上糍粑才能释怀。用小事写母爱,于回忆中寄深情。语出天然,不事雕琢。难怪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室主任、中文副教授薛扬女士一口气读完《情系乌江》后,当即用一个字来评价:“真!”
田贵东的真还体现在对童趣的描写上:
(大人们将我们撵出屋外,把所有的门关上,在里面享用糍粑)同伴们心里都很不平,站在门外高喊:
“热糍粑,香又香;吞独食,打飚枪。”喊累了,还是没有人理睬,于是大伙约定:“等我们长大了,挑界粪打糍粑也不给他们吃!”
——《悠悠糍粑情》
两军对垒,摆开阵势。裁判一声令下“开始!”一方选派一名“小兵”出阵叫战,跑去院坝中的界河处逗,实为挑衅——伸出小指头朝对方阵上叫喊:“有屁眼就上,来呀!”对方则常常按兵不动,佯装软弱,实则诱敌深入,好一举擒拿。见挑逗无效,叫战者又往前移,还要翘着屁股羞辱对方,对方则进一步激将:“你屁眼大,就再往前走!”叫战者颤声道:“有哪样不敢呢?”一边把脚往前稍挪半寸,一边将腰往后猛缩半尺,做好随时欲逃之状。此时对方已是“忍无可忍”,急出一猛士追捉,你追我赶,你来我往,一场“战争”便全面打响。
——《难忘晒坝“打洋仗”》
这些对童年生活的真实描写,有相同经历者(比如我)读了会觉得很亲切,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会觉得很新奇。但是,这两篇文章如果只是停留在记录的层面,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会大打折扣。作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追昔抚今,于回忆中生发感慨,让本真闪耀着善的光辉。他在前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一些人家早已不再把吃糍粑当回事了,然而,我对糍粑却依然情有独钟。每当听到卖糍粑的吆喝声,我就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并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这能吃到糍粑的日子。
感受母爱,感恩生活,不忘本,珍惜眼前的一切。这才是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即使是童年的嬉戏“打洋仗”,作者也赋予了他别样的情思:
纵观这“打洋仗”的游戏,一攻一救,一迎一守,紧张激烈,忙而有序,真如实战一般。既锻炼筋骨,强壮身体,又启发智慧,妙趣横生……而今,……每次看到那些娃崽们放学回家后沉湎于赌场,或是浸泡在电子游戏厅,我心里就非常着急,别看这些娃娃崽外表肥头大耳,可稍一运动就气喘吁吁,根本经不起折腾,能指望他们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吗?
这才是点睛之笔,由轻松的回忆转入神圣的忧思,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文章写到此,也已不是“小我”了,“大我”的情怀再次闪光。
读完《情系乌江》整本书,我才猛然发现,按其题材来划分田贵东作品中的“大我”与“小我”,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大我”中处处有“小我”,“小我”是他的本色和基础;“小我”中处处映照出“大我”,“大我”是他人格的升华。书名《情系乌江》,恰恰取自描写“小我”题材的一篇散文的标题。在这篇文章里,田贵东深情地说道:“乌江以它的博大和宽厚包容了我的无知,以它的雄奇和壮美陶冶了我的心志,以他的温柔和体贴强壮了我的筋骨。”从“小我”的角度看,怀念父母,回忆童年,写的是个人情感;但是,父亲的质朴敦厚,母亲的慈爱善良,他们对作者的言传身教,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无情未必真豪杰,“小我”如何不丈夫?不要小看了这些浅吟低唱,也许正是它们才能真正浸润和滋养我们的灵魂。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绝唱,哪一宗不是像涓涓细流淙淙流淌?哪一阕不是像舒畅和风习习轻扬?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百转柔肠更需要在“小我”来抚慰,我们的纷乱羽毛更需要“小我”来梳理,我们的精神更需要回归本真的港湾。《情系乌江》美就美在一个“情”字。故土情,家国情,亲情友情豪情柔情,恰似绵绵乌江水;情到深处,就成了义,情义仁义正义道义,犹如巍巍珠瑙岩。在这里,田贵东完成了他“大我”和“小我”的和谐统一。而我们在阅读中,也跟着他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1642
评论列表(19条)
“《情系乌江》美就美在一个“情”字。故土情,家国情,亲情友情豪情柔情,恰似绵绵乌江水;情到深处,就成了义,情义仁义正义道义,犹如巍巍珠瑙岩。”
人间自有真情在,世界总是充满爱!
@阳光笙箫支剑笙:多谢支老师首席支持,赠玉鼓励!祝腊八节快乐!
把“大我”、“小我”总结得精彩准确!摘录的片段文字,“小我”之中的真情真意更是饱满、盎然!欣赏!
@鸣虫:多谢鸣虫老师赠玉鼓励!祝腊八节快乐![花][花][花]
“小我”之小,小在本真。 我非常认同这种认定。遥致问候!
@2272 张英辅:多谢张老赠玉鼓励!祝腊八节快乐![花][花][花]
小我中有大我,大我中有小我。无小我大我空洞,无大我小我狭隘。您的解读,精彩纷呈。
@祁俊清:多谢祁老师的精妙点评![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散文不能没有细节。没有细节的散文永远登不上精美的文学殿堂,当然也就缺乏扣人心弦的力量。如果一篇精美的散文是一块温润美玉的话,那么细节就是使它烟气横斜的绚丽阳光。——乌江老师对散文创作的美质,颇有定见,极具中文专业文学评论水准,开人心智。
@锦瑟黎燕:多谢黎燕老师赠玉鼓励!您的散文里头就有很多精妙的细节描写,向您学习!祝腊八节快乐![花][花][花][花][花][花]
朴实而深切的书评, 来自对作者作品深切的了解和理解!
@轻品慢尝:多谢您赠玉鼓励!您说得对,对作者作品的了解和理解是写书评的前提。向您学习![赞][赞][赞][花][花][花]
将一部书读得如此透彻,并写了如此长的书评,可见老师对书作者的喜爱、对其文字的欣赏。
@难诉相思:多谢蒋院赠玉鼓励!您说得对,只有喜爱作者、欣赏其文字,才有写书评的动力。[赞][赞][赞][花][花][花]
“小我”和“大我”,父母的为人处世是一家人善良美德的根基。母亲的勤劳节俭和父亲的忠厚谦让,子女优秀的榜样。杨老师对散文写作好专业的评论,细腻,专注,大气,歌咏。
——《情系乌江》美就美在一个“情”字。故土情,家国情,亲情友情豪情柔情,恰似绵绵乌江水;情到深处,就成了义,情义仁义正义道义,犹如巍巍珠瑙岩。在这里,田贵东完成了他“大我”和“小我”的和谐统一。而我们在阅读中,也跟着他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赞]
@ch雪梅:多谢雪梅赠玉鼓励!你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诗意,向你学习![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杨老师的评,既概括作者浓浓的乌江情、父母的爱、父母身上的忠厚、勤俭、谦让的优良家传,又肯定作者注重细节的写作方式。对“大我”、“小我”的诠释是书评的精华。杨老师的书评,也是一堂生动的写作课。
@诚厚:多谢诚厚老师赠玉鼓励!您是文章大家,您的散文亦是“大我”“小我”的和谐统一,读来倍感温馨。向您学习![花][花][花][花][花][花]
我真是孤陋寡闻啊,竟然不识您这位博园中的大家。知道《我们的精神家园》这首歌是您谱曲,这才追踪来到您的博园。读您的书评,令我眼前一亮,您的书评,是读懂了作者,读懂了乌江,您用情评,用爱议,用心感受。林林总总,洋洋洒洒,把一部《情系乌江》推向巅峰,用大我,小我,尽展巍峨!
一种追求吾最爱,遍寻千是文人。您是文人,是笔下天成的文人!敬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