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狂

2024010622210890

读学者文章,常听他们说,白话文运动以后,在使用白话文(就是今天的普通话。“白话文”区别于“文言文”。1919年白话文运动以前,中国人读的书、写的书都用的是之乎者也的古文)初期,许多作家白话文作品里病句甚多。

比如郁达夫。余光中曾在一篇文章里举了好几个例子指陈其语病。

高二的暑假我看郁达夫的《迟桂花》。看了好几遍,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后来买他的书,感觉他和我的气质有相似之处,便有意无意模仿他的行文、用语。也觉出来有点怪怪的,“那大概就是‘文人味儿’呢”,这个想法逐渐占了上风。

1920、30年代,白话文刚刚普及,远远没有发展成熟;郁达夫是南方人(杭州地区富阳人),南方话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各饶其趣,颇不相类,郁氏行文自然免不了带出方言思考的痕迹和习惯用语。这便是他文章语病的成因。

不知为什么,我很在意错别字或者病句。大概2018年,我发现作家出版社的《张晓风散文集》里有好多错别字。凭直觉,它不是盗版书;是的话,那这个数目的错别字还不算多。

我给责任编辑和总编打电话,想跟人家说道(读音huō dao,道念轻声)说道,责任心或业务素质什么的。然而没有一次联系上本人,都是别的编辑接的。后来,干脆,我把错别字和勘误整理到excel表格里,打印出来,花了8块钱寄给了总编。

不用说,泥牛入海。

又扯远了。

我本想说1919年以后,中国人开始读白话文写的书、报,也开始用白话文写作。然而由于刚普及,所以,就连大作家也免不了写出些半通不通的句子。比如,这个句子:

“他自己很明白这不是未曾经验者的虚怯,而是曾经沧海者的惟恐自己又不能扮演成恰到好处的那种太负责的焦灼。”

“曾经沧海者的惟恐自己又不能扮演成恰到好处的那种太负责的焦灼”,什么意思?你能读懂吗?

这是茅盾1928年创作的小说《追求》里的一句话。是我在成语词典上读到的例句(商务印书馆《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2018年11月第2版第166页“曾经沧海”词条)。

彼时白话文推广不到十年,可以理解。

今天的白话文已经十分成熟,别说作家,稍具点墨也不至于写出这样的句子。

日本近代有个和夏目漱石齐名的作家叫森鸥外(日本女作家森茉莉的父亲;笔者前日芜文曾提及森茉莉)——二人号称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个一见错别字就生气地说‘错别字、错别字’的日语狂”(森茉莉语)。

我虽然不是作家,却堪称“汉语狂”。汉语是人类历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在此只做定论,日后可长文详述),但是却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扭曲和污染,我希望自己能读能写纯正优美的中文,也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来维护中文的健康与美丽。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0470

(4)
莺的头像
上一篇 2024年1月7日 上午4:25
下一篇 2024年1月7日 上午6: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2条)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1月7日 上午6:45

    虽然不是作家,却堪称“汉语狂”。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1月7日 上午6:53

    我喜欢您这样的“汉语狂”。为汉语而狂,须是热爱汉语爱到骨髓里的汉语的赤子。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1月7日 上午8:36

    追求汉语的精致、简达,准确,没错!应该大力提倡!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6:15

      @鸣虫虽然我们都退休了,但是文字不老,文化不老,写文章表达对民族语言文字的爱与愁,是应有之义。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1月7日 上午9:11

    的确如此,有时候看到一本书里屡屡出现错字病句,就会如刺哽喉,说不出的难受。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6:12

      @难诉相思又有一位共鸣者。
      对文字敏感,是人文主义者的标志之一。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4年1月7日 上午9:35

    汉语狂?似还可缩一字——书虫。咬文嚼字的干活。[咧嘴笑]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6:10

      @晓舟同志啊呀呀,寻章摘句老雕虫,百无一用是书生!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1月10日 上午10:52

      @莺读书还须胆要壮。除了颜如玉、黄金屋外,我觉还有别人最安慰的话是:
      1、书呆强起不读书。
      2、书都读好了,干什么都问题不大。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1月7日 上午9:49

    对汉语的深沉挚爱,感人至深。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6:09

      @锦瑟黎燕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期冀但凡能引发一位读者共鸣,由此对我们的语言问题更加关注,那这篇文字就不能说没有价值。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1月7日 下午2:53

    我爱汉语,有事的确无奈。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1月7日 下午2:55

      @川明我爱汉语,有时的确无奈。
      留言不能删改,也无奈。[瞪眼]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6:02

      @川明小时候,我某个字或词咬不硬,比如说应该是“澡堂”还是“澡塘”,手头随便什么书籍——作文选也好,民间故事、小人书、养猪手册,只要是正规出版物,就手拿过来一查,准没错。现在必须求助字典,别的全不一定。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1月10日 上午10:43

      @莺赞成。有学者曾建呼吁出版物、大众场合,读和写必须以《新华字典》为准,这很精辟,但落到实处似乎很难。现在日常繁体字、多音字、古今字仍屡出不穷,有时难以招架。汉语,最好少给自己人和外国人留陷阱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1月10日 上午10:42

      @川明赞成。有学者曾建呼吁出版物、大众场合,读和写必须以《新华字典》为准,这很精辟,但落到实处似乎很难。现在日常繁体字、多音字、古今字仍屡出不穷,有时难以招架。汉语,最好少给自己人和外国人留陷阱。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1月7日 下午7:35

    五四时期的许多文人, 语言有欧化倾向, 喜欢写长句子,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5:57

      @轻品慢尝噢,对,还有欧化倾向这点,我早忘了。还得专家学者。

  • 梦菊的头像
    梦菊 2024年1月8日 上午10:09

    “曾经沧海者的惟恐自己又不能扮演成恰到好处的那种太负责的焦灼”
    加标点断句
    曾经沧海者的,惟恐自己又不能扮演成恰到好处的,那种太负责的焦灼。
    解释:他的焦灼来自于他的太负责,因为他需要扮演的角色与他的生活经历差别太大。好比让一个经历过因爱被篇、婚姻失败的中年妇女,去演一个豆蔻年华的清纯少女,扮演的恰到好处就很难。
    文章多用短句,读起来会顺溜些。

    • 梦菊的头像
      梦菊 2024年1月8日 上午10:11

      @梦菊篇——骗

    • 莺的头像
      2024年1月10日 上午5:55

      @梦菊嗯,这一断句比原来明白多了。梦菊系统学过汉语言文学,确实专业。
      前天我访问了您的博园,昨天写了一点感想发布在卯酉河,以表敬慕。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