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之乡 ” 苏州
诚 厚
前不久,研究生班的同学专程从北京来苏看望老班长。老班长当然要热情接待,陪游号称“半座苏州城”的平江路是重头戏。老同学兴趣甚浓,游平江路,逛特色店,两边的小巷走了好几条,从上午游到下午,最后游的景点是钮家巷的苏州状元博物馆。
苏州状元博物馆设在建筑面积1800余平米的省级文保单位潘世恩故居。清乾隆五十八年,23岁的潘世恩(1770—1854)高中状元。潘世恩为官50余年,历经乾、嘉、道、咸四朝,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潘氏一门出了一状元、二探花、八进士、十八举人,是清代苏州官绅典型代表,民间有“贵潘”之称。
苏州状元博物馆陈列面积600平米,陈列品469件,其中文物91种187件,是一座全面介绍苏州状元群体、研究状元文化、展示珍贵状元文物的专题博物馆。游客还可欣赏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状元府的大厅、纱帽厅、鸳鸯厅、女厅等精美古建筑。
自隋唐至清1300余年科举制度,全国有过多少状元,众说不一,596位文状元是比较可信的。苏州历史上出了多少状元,也有各种版本。状元博物馆列出51位(其中5位武状元),应该是经过研究考证的。51位状元,遥居全国城市之首,“状元之乡”名符其实。
苏州51位状元,按朝代分,唐代8位,宋代8位,明代9位,清代26位;按籍贯现今区划分,古城区20位,吴县13位,昆山7位,常熟6位,张家港2位,太仓2位,吴江1位。
巧合的是,苏州第一位状元和最后一位状元都姓陆。现张家港凤凰镇的陆器为唐开成五年(840)状元,古城区的陆润庠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戊科状元,中间相隔1034年。
唐代,苏州归氏一门36年间出了5位状元,演绎兄弟状元、父子状元佳话。长洲县(现古城区)归仁绍是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弟归仁泽为咸通十五年(874)状元,而大哥与二哥分别为开成三年和大中十一年进士。景福元年(892)归仁泽之子归黯高中状元。唐昭宗光化四年(901),归仁绍之子归佾辛酉科状元及第,4年后,归佾弟弟归系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乙丑科状元及第。一门5状元,赢得“天下状元第一家”美誉。
1300余年科举,连中三元(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全国仅14人。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状元钱棨,是清代首位连中“三元”之人,也是苏州51位状元中唯一连中“三元”的,故苏州设立三元坊纪念。
清嘉庆七年壬戊科状元吴县人吴廷琛,成为清代最后一位连中会试、殿试第一的“双元”进士。
在苏州的状元中,有“两朝帝师”之称的是常熟人翁同龢,翁同龢清咸丰六年丙辰科状元及第,仕途从翰林院修撰起步,凭出众的才能,一路升迁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度值守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决策。历官期间,先后担任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侄儿翁曾源同治二年得中恩科状元。
清同治七年戊辰科状元、吴县人洪钧,是全国状元中唯一的外交家。洪钧1889年至1892年出任大清国驻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回国后,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洪钧出仕后所建的故居桂荫堂,位于平江历史街区悬桥巷27号。
南通状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成为状元实业家,知名度很高。其实,苏州最后一位状元陆润庠几乎在同时、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支持下,筹办苏纶纱厂和苏经丝厂。苏纶纱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投产,比大生纱厂早了两年。苏纶纱厂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苏州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在苏州状元中,还有开吴门书文先河的吴宽,八股文在清代作为典范的韩菼,编纂《全唐诗》的彭定求,作《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的毕沅,抗金英雄周虎,筑城抗倭的顾鼎臣,选才纳才的徐元文,察民疾苦的石韫玉等,他们的故事为后人传颂。
苏州成为状元之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是经济比较繁荣。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唐代已显繁华。到了明清,商贸、手工业十分发达,成东南经济中心。有诗云:人间都会最繁华,除却京师吴下有。一幅《姑苏繁华图》,真实描绘了清代的苏州盛况。清代共114位状元,出自苏州府的26位,占22·8%。
二是社会比较安稳。苏州历史上受战乱影响不大,且时间比较短。
三是崇文重教传统。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历来崇文重教。有完备的科举教育机构,还有不少书院。唐代,苏州已有刻书业,明代已成全国刻书业中心。藏书成为苏州特有风俗,大江以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
四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苏州的状元,很多具有家族性。家族传承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经验与技巧。苏州人会考试,也是苏州状元多的原因之一。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今天是2024年元旦,敬祝各位网友新年快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9982
评论列表(49条)
坐上老师的沙发。最后为老师做一次留评!
@碧宇流云:流云老师请上座,敬碧螺春茶!
老师挥笔见重墨、苏州历史美文中。
人文地理甲天下,代代承传飞彩虹。
—–流云赏文拙笔
祝福老师和家人新年快乐!祝福后代茁壮成长,必会成为国家栋梁。[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花]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赐玉!
状元之乡不寻常,苏州大地文脉旺。
唐宋明清都上榜,五十一位状元郎。
鱼米之乡丝绸府,经济繁荣实力强。
社会安稳少战乱,安心读书风物长。
崇文重教好传统,还有许多大书院。
书香门第渊源长,科甲鼎世不简单。
人文地理甲天下,姑苏文脉美名扬。
追根溯源大文章,振兴中华铸辉煌。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医生赐玉!
苏州,因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崇文重教,状元之乡实至名归。这样的地方,一定有很多人文景点值得探索。
@难诉相思:这么说吧,在苏州住上一个月,每天出去不重复玩景点,保证还没全走遍。试试?[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看得眼热苏州文化底缊深厚状元之乡当之无愧![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苏州古代出状元,现代出院士,读书是有传统的。谢谢兄弟!
苏州状元,甲冠天下。苏州是江南的经济中心,繁荣、富庶的城乡经济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悠扬琴声68:经济是基础。谢谢琴声老师美评!
谢谢你送了来自状元之乡的元旦祝福,这祝福带有书香气,带有状元郎的底气,还带有苏州鱼米乡的贵气,这让我们各位读者新的一年沾满了福气。
@四格格:格格太聪明了,我是有意把状元之乡这篇放在元旦发的。
苏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是一方名冠中华的宝地啊!
@祁俊清:谢谢祁老师美评!
谁不说俺家乡好。读书人多,读书人好才是真的好。
老师新年快乐,幸福吉祥。
@川明:是的,各地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崇文兴教是苏州自古至今的传统。谢谢川明老师!
苏州是出才子才女的地方。诚厚老师关于姑苏城状元博物馆的历史知识好丰富啊!允我仔细阅读慢慢理清头绪,佩服倷个写作。祝元旦快乐!阖家幸福!
@ch雪梅:几乎天天考察古城区的雪梅,应该是去过状元博物馆了吧?那里的资料还是很丰富的。谢谢雪梅!
@诚厚:伲去过个,在家附近。没仔细阅读资料,走马观花的仓促了!拍了几张照片。诚厚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啊!
苏州人有文化, 文化人住苏州! 本就是锦, 又添花, 特别的水土是锦, 丰厚的文化是花! 苏州博友新年好!
@轻品慢尝:所以,我只敢以进了城的乡下人自称。谢谢刘老师!
“四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苏州的状元,很多具有家族性。家族传承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经验与技巧。苏州人会考试,也是苏州状元多的原因之一。” 苏州是个好地方![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鼓励!
仓廪实而重诗书。[赞][赞][赞]
@惑矣:说的是,经济是基础。谢谢惑矣老师!
诚厚将苏州是状元之乡,条分缕析地隽永抒写,深邃呈现,让我深感这样的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文脉厚重,物华天宝,文化薪火传承光大,是人间天堂,也是文化宝地,令人神往。诚厚是苏州之子,对苏州浓墨重彩的歌吟,让我对苏州不断获得新的认知。
@锦瑟黎燕:苏州古代出状元,现代出院士,一脉相承。谢谢黎燕老师鼓励!
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文章充满浓浓的文气,还能给人以知识,欣赏!
@鸣虫:谢谢鸣虫老师美评鼓励!
名不虚传,堪称状元之乡。
@2272 张英辅:谢谢英辅兄!
苏州这个土特产——状元,真是豪气冲天了。
@晓舟同志:苏州是古代出状元最多的府,也是当今出院士最多的市,一脉相承。
真好像又到苏州了![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陪兄弟去了平江路,那天状元博物馆闭馆没去。
苏州状元博物馆里满堂生辉,这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大不同,不带乡土气、不带民俗风、不带金银财宝,不带金镶玉,这里只有儒家的家风书香,但正是这种家风书香才真正的应验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四格格:状元府中设状元博物馆,也是苏州人的妙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仅是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文化底蕴人文情怀,这一点我觉得苏州更胜杭州一凑。
@漫言华语:谢谢大姐美评!
诚厚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对苏州的丰厚文脉与文化底蕴,深邃呈现。让我对苏州现在的经济与文化腾飞,倍感其文化与精神支撑,好厚实。
@锦瑟黎燕:从当代出院士最多的市,回溯至古代最状元最多的府,可以看出一条文脉传承,谢谢黎燕老师鼓励!
苏州自古乃富庶之地,人才荟萃,全国状元之乡,可谓实至名归。
@清河君:谢谢清和君好友美评!
严重点赞楼上观点。[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
江苏是状元之乡,也是高考之乡。
江苏是状元之乡,也是高考人才之乡。听说已故的北大的王选就是无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