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宰治在随笔《思考的芦苇——败北之歌》里说:“……不过,首先我就讨厌我的老母亲,虽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却无法喜欢她。她很无知,因此令人难以忍受。”
读到这里,我很高兴。
我又找到了一个“同伙儿”。之前有一个叔本华。
礼教威严的道德家脸孔常让我不自觉地颤栗;我虽不乏勇气,却仍然不敢像他那样直抒胸臆。他替战战兢兢的人道出了隐衷款曲,真实逼人。
小说《人间失格》里,主人公“我”与双亲疏离淡远,互不喜欢。那必定是太宰自己的身世。
-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父亲带《武松传》《杨家将》《岳飞传》这几本章回小说回家看。词句半文半白,我尚年幼,读不大懂。
-
有时候,早晨,刷完碗,清理好锅台,母亲上炕,在取过线花活儿(一种钩针编织活儿。当时农村妇女的家庭副业)之前,先拿过《武松传》读上几段。
我极爱听,如醉如痴;二妹还可以,也凑过来;小妹似乎一般般,常常跑开去。
-
那时候,晨光透过淌着冰水的玻璃窗铺展到炕头高高的被垛上,有一束光散射到母亲左侧的面颊。她左手持书,右拇指指甲不时点入下齿齿缝,出声读着,兴致勃勃地。估计我不懂的词语,停下来略作解释。
-
我听着,目光紧随她的视线,像葵花盘儿跟着太阳转。
在那几分钟里——不知道到底有几分钟,很短——我十分满足。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儿童无上的乐趣。
她敬慕武松,扬声力赞;大骂秦桧潘仁美;为杨门儿女和岳飞连连叹息。我也是。
-
她念书时嘴里微微的腥味儿,我忘不了。
-
在那几分钟里,精神生活的乐趣像一朵七彩祥云,偶然飘过了她晦暗生活的上空。几滴文学的杨枝甘露降落到她头顶,润泽了一颗萝卜干一样疲沓萎弱的心,使这个凉薄的人在晨光里倏然焕发微微的光辉,发散出一点温温的暖意,能唤起儿女甘愿——不是勉强被迫——环绕膝下的柔情的一点暖意。
这点稀薄的暖意却是对这母亲最高的评价。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9455
评论列表(15条)
这构思,这笔墨,这立意,诗一样美。
@祁俊清:构思、立意似乎都未曾着意为之,说是兴之所至信笔由之更符合事实;走笔至关节处倒是费了番心思。
谢谢。
难得做首席点评,这个流光记得真好,精神生活的七彩祥云,文学的杨枝甘露,很宝贵的暖意和光源!
@轻品慢尝:母爱稀薄,故尤珍贵。
原来,还是没坐上首席.
书的魅力,书的熏陶,就是流光,是七彩祥云,被您写得真美!
@鸣虫:“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打了“七彩祥云”这样一个比喻,道出“偶然享受精神生活,于一个阴郁无欢的人而言,是非常短促可贵的”这个意思。
因为想写文章,自然想表达得“艺术”点儿——既能传达出自己的意思,又能传达得高妙一点。
我早年看过说书人的《武松传》话本叫武十回,厚厚一大本,故事情节比水浒传还精彩。不知道为什么不畅销。
@川明:“武十回”这说法我是头一遭听说。我们家那本是绿色的封面封底。每一回末尾都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应该也算话本。
话本是讲给市井百姓听的故事,情节必须精彩。不识字的韦小宝就是听着话本故事长大的。情节不抓人没人看没人听。《水浒传》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精彩与否跟是否优秀作品没有关系。
@川明:您看的肯定是话本,可能是版本不一样。武十回,应该是按说书人计划,每天一回,十天说完武松的故事,属于再创作,比如武松搞恋爱、潘金莲勾引武松等精彩纷呈。如果市场影响好,可以接着说其他好汉,如林十回(林冲)、宋十回(宋江)等。
@川明:哦哦,您看的还有武松搞恋爱,我看的——即使有这类内容,照当时那个年纪可能不会太留意,对侠义忠烈方面最倾倒。
没想到能碰到可以交流记忆里压箱底的宝贝的朋友,不胜欣喜。
好喜欢你的情怀与文字。
@锦瑟黎燕:谢谢到访。也没有什么情怀,是阅读之时产生了一点感想。
看不懂开头为何引用这段文字?先抑后扬?文字好美。细节描写动人。
@霁月:是不是最后一句话也一头雾水呢?
太宰治讨厌他的老母亲,我和他是“同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