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戏匣子”的糗事

d46366b53c854d1c81cf4027561ce9ad

在我的老家,人们把收音机称之为“戏匣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除了偶尔看一场露天电影,听“戏匣子”便成了人们平日里很好的精神享受。但是,那时“戏匣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属于稀罕物、奢侈品。不夸张地说,一个家庭,能有一台“戏匣子”,比现在拥有一套高档家庭影院还神气。那个年代青年人结婚,最理想的彩礼是“三转一响”。“三转”,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指的就是“戏匣子”。

回忆起我第一次听“戏匣子”的可笑经历,至今都赧然以愧,不好意思述说……

那是上世纪的1966年。确切季节记不得了,大概是早春或初冬的农闲时节。那时我三岁多,已经有了朦胧的记忆。

记得那天父亲牵着我的小手,到一个小名叫“喇嘛”的邻居家串门。刚到他们家院子,就看见一个人正从他们家的屋顶上,顺着一架木梯往下走。见我们进了院,那人兴奋地对我父亲说:“真不简单,喇嘛攒的‘戏匣子’出声儿了!”接着低头朝屋里嚷道,“接上吧,天线绑好了!”

那人一边小心翼翼地从木梯上往下走,一边抬起头朝屋顶上面烟筒旁一根竖着的铁丝努努嘴,冲我父亲说道:“那就是天线。嘿!神了,没它还真不行;架高点儿,听得就更清楚!”

当时,父亲怕我乱跑,便把我抱在了怀里。被父亲抱在怀里的我,对那人说的话不是很明白,但那些话我记住了。父亲抱着我,跟随那人进了喇嘛家的屋子。只见屋里有三四个人在围着一块不大的木板,上面满是些乱七八糟的小圆柱儿、小圆管儿和细细的电线。有两个黑面窝头一样的东西,被他们轮流扣在耳朵上。只见他们摇头晃脑,又蹦又跳,不时发出兴奋的惊呼声。

父亲显然被他们的兴奋样儿感染了,问道:“真得很清楚吗?”

听了这话,喇嘛一把从别人手里抢过“黑窝头”,扣在了我父亲的耳朵上,说:“你听听!”。父亲仔细听了片刻,便笑着点头说:“哦,听到了,听到了,真得很清楚!”

越发得意的喇嘛,从父亲耳朵上拿开“黑窝头”,笑着说:“让小家伙也听听!”说着扣在了我的耳朵上。顿时,里面传出了说话声。那语气,那声调,是我从没有听到过的。忽然,一种莫名的恐惧使我“哇哇”大哭起来。喇嘛赶忙拿开“黑窝头”,说:“别怕,这是‘戏匣子’,我刚刚做成的‘戏匣子’!”

我根本不知道“戏匣子”是什么东西,惊恐地看看那玩意儿,又望向那两个“黑窝头”,不停地哭。父亲赶忙抱紧我,笑着对我说:“不哭不哭,没事儿的!那是会说话、会唱戏的‘戏匣子’!好了,不哭啊不哭!”

父亲的劝慰并没有消除我的恐惧,我依然大声哭着……

喇嘛有些愧疚,觉得不好意思了。他搓着两手,小声嘟囔说:“哎呀,吓着孩子了!这事儿闹的……”很快,他找出一个碗口大、满带着籽的干干的葵花盘,递到我的怀里,说道,“别哭,别哭!这个给你!”

我咧着嘴哭个不停,眼睛既想躲开那两个“黑窝头”,却又死死盯住不放。那神色估计满是害怕又透着可怜。父亲抱着我轻轻晃着,说:“咱不听了,也不看它了,咱回家!”……

到我年龄稍大些的时候,才知道那个叫喇嘛的,是从县里的预备师范班肄业后,回家务农的。他在我们村算是文化人,会写毛笔字,会算账,会制做“波尔多液”。当然,他最令村里人称道的,还是用最简单的元件,做成了仅有一个波段和一个频道的矿石收音机——“戏匣子”。

以后的好多年,我听“戏匣子”被吓哭的事儿,每每成为大人们的笑谈。现在想来,第一次听“戏匣子”的经历,确实是既好笑、又好玩儿。

那,也是我垂髫之年的一桩糗事吧!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9370

(11)
鸣虫的头像鸣虫
上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6:51
下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9: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2条)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8:30

    沙发好舒服,抢坐了。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8:38

    “戏匣子”,这词用得好形象,仿佛做戏的人真能从里面走出来。说起矿石收音机我也有一点印象,好像那时有很多人都会自己装一个小小的矿石收音机,还有一种小小的矿石灯,但非常亮。你的记忆力真好,所龄那么小发生的事,还记得清清楚楚。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9:35

    读完全文,我记住了你的惊奇,你的哭声,记住了让你难忘的“戏匣子”……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9:39

    “戏匣子”的往事,声情并茂,一幅幅画面扑面而来,好有生活气息。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9:45

    你那时一定很胆小,趣事。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3年12月25日 上午11:24

    有趣儿的童年难忘经历!我们小学读书时,高年级同学就鼓捣出“矿石收音机”,我们几个同学一直没装成,那时候好多东西买不到,心存遗憾……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2:30

    哈哈,又读到你的“史记”“通史”片段,不由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咧嘴笑][咧嘴笑]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3:33

    小时候那么胆小,长大估计也是循规蹈矩的。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3:52

      @难诉相思哈哈,小时候听“戏匣子”这事显得确实胆小!现在也尽量不逾矩!感谢您的留评,祝好!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5:23

    “戏匣子”的往事难忘,金色童年,青葱岁月,碰到新奇事儿,吓哭也无妨,人总要成长,人生也可更辉煌!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8:08

    三岁多的事,记得那么清,了不起。文字生动有趣。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8:40

    悠悠岁月,绵绵记忆,鲜活的文字激活了岁月,激活了记忆!过往的一切苏醒了,说话了![赞][赞][赞]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3年12月25日 下午10:36

    悄悄来到您的空间
    静静欣赏您的家园
    默默倾听您的故事
    细细品味您的情感!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3年12月26日 上午9:14

    那个时候那个做收音机的人,确实很了不起 !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12月26日 上午11:31

      @清河君是啊,打从做成了“戏匣子”,喇嘛便成了我们村的名人!感谢留评,祝好!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1:38

    戏匣子,收音机的叫法,第一次听故事的好玩儿!66年,我还没出生呢!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2:10

    想起了小时候的“岳飞传”、“杨家将”······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2:23

      @陌上梦落哈,收音机里面播《岳飞传》、《杨家将》的时候,是80年代以后的事了。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 悠扬琴声68的头像
    悠扬琴声68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6:52

    当时你可能太小了,被戏匣子突如其来的声音吓着了,那个喇嘛能把戏匣子鼓捣出声来也是了不起的。

  • 东北老太太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8:59

    如您所言那个年代“三转一响”是结婚的标配。会自己装配矿石收音机都是能人。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11:24

    大概也是因为初次接触害怕、哭而牢记了。能做收音机绝对是个能人。我听有线广播时已懂事了,不会以为喇叭里有人。大学毕业工作后,花一个月工资买了台收音机,让父亲听说书。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12月27日 上午9:17

      @诚厚感谢您的美评!花一个月工资为父亲买收音机,可见您是一个讲孝道、重情重义的人!恭祝安好!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11:24

    童年真好,童年快乐,童年无忧无虑![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12月27日 上午9:18

      @风雨童年,永远也回不去,所以珍贵!感谢您留评,祝好!

  • 邯郸常跃进的头像
    邯郸常跃进 2023年12月27日 下午11:18

    我们这儿也称戏匣子,那时候有戏匣子的人家真是凤毛麟角啊。那时候我们这里也有人会组装收音机。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12月30日 上午8:36

      @邯郸常跃进迟复为歉!感谢您的美评!我们两地不算太远,很多东西的名称都差不多。祝好!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4年3月23日 下午1:33

    六十年代初戏匣子确实很稀罕。六十年代后期戏匣子在城市开始走进百姓家。七十年代农村个别家里开始有了戏匣子,但绝大多数家庭还是享受不到。通电的农村在大喇叭的基础上开始家家推行小喇叭,就是有线广播。七十年代城市开始有了电视机。我买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七九年。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23日 下午8:31

      @地质之花电视机进入家庭,您应该是第一批。农村里一般都是80年代中期才进入家庭!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