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酉河博客平台运行不久,有一位署名“阳光笙箫支剑笙”昵称的博友注册加入。他也是从新浪过来的,但以前我们并不熟。不熟不要紧,他以每天发两篇博客文章的热情参与,很快引起我的关注。经了解,支剑笙是其实名,他曾是南通医学院教授、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南通与苏州同属江苏,两地只有一江之隔。上个星期双休日我去南通办事,想起这位神交一年半的博友。我们相约12月9曰在南通三德美居大酒店会面。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在苏北是名气最大的,我有亲戚在那里供职,通过亲友介绍和我俩见面交流,我对支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支剑笙,1949年生,南通郊区人,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当赤脚医生,1972年被推荐到南通医学院读书,其后留校任教,并主编学院学术期刊,继而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当主任医师,是南通医学界内科方面的权威人士。
支老师身材适中长相儒雅为人谦和,与人交流言辞精炼清亮,颇有学者风范。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夫人贤惠,女儿女婿都很有出息。他很忙,通常清晨四时就起床了,晚上十点才休息,终日穿梭于各地讲学、会诊,业余爱好便是把玩博客。
支老师从事医学研究,文学写作不是他的专长,但他对博客的热情超乎常人,几乎每天在卯酉河博客第一个发文章的都是他,我是很佩服他的。我是个实诚人,既然见面,也坦诚地谈了两点看法。我说,你的博文写得比较抽象,好像深度不够呢,以你的丰富人生阅历,似可写点更有趣味的生活故事和给人启发的人生感悟文章。支老师说,他很忙,只能抓紧空隙时间写几笔生活感慨博客交差。我问,你写的那些博客短句排列属于什么体裁呢?他很敏感,听得出我的质疑,坦言这些博文不属散文,也不符合古诗格律,与现代诗也有距离,姑且算打油诗吧。
我说,应该比打油诗高一个格次,你的文章句式构架,虽缺平仄格律规范,但还是挺讲究韵脚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流畅,很像歌词呢。我觉得可归类于海门山歌。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素有“海之门”之称。海门山歌流传于南通地区的海门、启东、通州、如东等地,早在明代的《海门县志》中就有了有关山歌的记载。古代老海门的山歌加上后来新海门的沙地山歌,形成了绽放异彩的海门山歌,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清代,大批北方先民和崇明、太仓一带的人们纷纷过来开垦,他们带来了南北方的方言习俗,也带来了家乡的山歌,以至一代代相传,久唱不衰。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海门当地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两种语言和山歌的交相融合,相互辉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音乐风韵。
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影响,一大批知识分子投身于人民群众中,从事民间文艺的采集、整理和研究。一些知识分子受此时代潮流的影响,开始重视海门山歌的收集与整理,继而海门山歌走进了高等学府,登上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间文艺的抢救发掘,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对海门山歌的收集,整理并组织演唱。1962年,海门文化部门开展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陆续编印了《海门山歌》《海门山歌剧曲调选》等,进一步推广普及海门山歌,在当时,山歌演唱成为文艺演出中的重要部分,山歌的内容也逐步反映新的时代生活。由于山歌剧的形成,海门山歌的影响也扩大到了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南京和北京。
我的老家大丰在南通之北一百多公里,那里本是一片荒凉的沿海滩涂,是民国初年一大批海门(南通)移民前往参与围海造田而逐渐富饶起来。我们县境内,至少有一半人口是海门人的后裔。我从小常听海门人唱歌,朗朗上口煞是好听,因此我对海门山歌有那么点一知半解。这次来南通之前,也对这方面做了一点考证,我认为,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支老师生长于海之门,从小耳濡目染,海门山歌必然对他的写作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他的作品特色,归类于海门山歌,也许比较恰当。支老师基本同意我的看法。
一次博友见面,增进了个人了解,还融入了学术探讨因素,无意中拔高了见面的意义,值呢。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8377
评论列表(32条)
我这是沙发么?
@似水若烟:一开门就来了十大文学名博烟儿光临,是我的幸运啊,敬茶敬茶!
还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好开心坐了回晓舟老师的沙发。
一次见面,不只了解博友,还畅谈学识,海门山歌,既有山歌的朗朗上口便于吟唱,又有诗歌的押韵严谨富有内涵,这一归纳,厉害。这图片拍得真好[赞][赞][赞]
拜读大作,十分受益!
周总来通,有幸面叙,也是卯酉河博友的荣幸!
周总学者风度,平易近人,我们的话题待写文详谈吧!
我是新中国同龄人,老总把我夸大了一岁。
一次有意义的会面,一次有意义的探讨。为二位老师点赞![赞][赞][赞]
一次见面,进行了《海门山歌》的学术探讨,更重要的是还起到宣传、介绍《海门山歌》艺术文化的目的,成为了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推广。
严重点赞,严重喝彩![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花]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为周老师和支老师的雅聚点赞!祝福卯酉河博客越办越好!!
博友见面,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交流写作经验,值!
两位老师的雅聚,是博园的盛事。有情谊交汇,有诗文交流。[赞][赞][赞]
@轻品慢尝:先是南通,说不定哪天就去了南京。板鸭准备好,呵呵。
@晓舟同志:好呀!恭候!恭迎!
以文会友,切磋创作,乃人生一件雅事!
博友会晤,机会难得,缘分深深!
@鸣虫:会给你机会,主任别端架子就行。[微笑]
@晓舟同志:哈哈,随时欢迎周老师!
晓舟与支医生的会面,是卯酉河掌门人与博友的最美遇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与相知,是彼此的鼓劲加油,也是给博友们的鼓劲加油。
@锦瑟黎燕:寄希望于在周总的领导组织下,卯酉河博友创造机会,欢聚一堂,谈博客,叙友谊,众友一家亲,砥砺向前进!
@锦瑟黎燕:燕子准备好,明春姑苏见。
@晓舟同志:晓舟的策划好有热度,好温暖。
欣赏!图文并茂,不但认得了德高望重的支教授,而且还了解了海门山歌的形成、周老师老家大丰的地理地貌。
卯酉河真是藏龙卧虎啊,支老师原来是长辈,读他的博文我一直以为他年纪不大呢。向他致敬。
@霁月:人有生物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相差甚远!您说呢?
文坛佳话,博园韵事,快哉快哉![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快了快了。。。
晓舟老师利用出差办事之便,不忘看望卯酉河的老朋友,增进友谊,这也是对博友的鼓励!
分享精彩,欣赏好拍照
有派有范 [酷][酷][酷][酷][酷]
@风雨:调皮。[微笑]
不是人人见面都能探讨文体归属的,两位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卯酉河佳话![赞][赞][赞]
博友见面,探讨的是文化。把支医生的诗,与海门山歌联系起来,这也是有意义的事。
“阳光笙箫支剑笙”老先生,久仰久仰!多谢热心的掌门人为我们引见。
刚才我给支先生回复了一条评论:“阳光笙箫舞剑客,江月琵琶解语人”,心里还在想:为什么老先生网名在“剑”字前用的是动词“支”呢?原来尊姓“支”!
我看过晓舟老师一篇《刘三姐》,觉得那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可贵的人间情谊。海门雅聚也是。
这可真是”剑笙诗无敌,晓舟思不群。今日一樽酒,细细论诗文“。何其风雅之会。
落月屋梁,想望颜容;暮云春树,得瞻丰仪。幸甚幸甚。
以文会友,切磋创作,乃人生雅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