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魁大伯已经去世16年了,他作为梨树医疗界赫赫有名的“范一刀”,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记忆中了。但作为了解他的小辈,我根据以前与他的交往,为他做传。只是为了怀念他为梨树县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
范玉魁(1937-2006)简历:吉林省梨树县人,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曾任梨树县医院外科主任,梨树县计生委副主任,梨树县档案局局长。
少年时代
1937年2月7日,范玉魁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东辽河畔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只字不识,5岁时,父亲因为其兄长病故而精神失常,母亲体弱多病,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姐姐和范玉魁身上。他每天放猪打草,捡柴烧火。
1947年的冬天雪特别大,而四平地区正是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的主要战场。当时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民主联军在辽河以北,国民党军在辽河以南,梨树正是双方来回拉锯的地区。由于正处于双方的盲点,所以胡子横行,社会动荡。范玉魁参加了党组织的儿童团,每天手持扎枪在大道上站岗放哨,向陌生人索要路条。
1948年初,东北大部地区都解放了,形势越来越好,村里的李宽老师动员小玉魁读书。但是因为他年龄较大,李老师单独为他补课,小学一到三年的课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让李老师讲完了。由于当时乡村小学没有四年级,在1949年初辗转10余里到榆树台完全小学读书,当时小玉魁因来住不便在表哥家寄宿,条件极为艰苦。
1949年末升高小考试时,小玉魁出人意料地考取了第一名,班主任马玉华老师特意给他发了一个大奖状,这是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个奖状,而正是以这个奖状为起点,范玉魁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求学生涯
马老师的鼓励坚定了他求学的信心,1951年夏,在王承先校长的带领下徒步40多里参加升中学考试,范玉魁以优异的成绩被当时全县唯一的中学梨树中学录取。范玉魁在校期间数学成绩一直在全班和全校名列前茅,在初三时得到了徐丕良老师的指点,语文成绩也明显提升。1954年夏,范玉魁参加了辽西省高中入学统一考试,一个月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铁岭高中录取,当时铁岭高中是辽西省重点高中,高考升学率为全省之冠。可是铁岭与梨树有几百里之遥,而且多半山路,坐完汽车,还要坐火车,几经周折才能到校,范家当时已经是徒有四壁,无力支撑玉魁上学,幸亏国家的以特困生以经济上的保证,才使得范玉魁安下心来,刻苦读书,高中三年,大多在学校度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举,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全国上下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气氛,作为大学生的摇篮,铁岭高中更是如此,范玉魁在那里如鱼得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7年初,范玉魁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实现了自己想做一名医生的夙愿。
在中国医科大学,国家为范玉魁提供了甲等助学金和甲等补助费,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参加大学生社团,在四十八期文体班中任主席,成为校足球队的主力,与其他同学一样,在绿茵场拼搏上,在田径场上飞奔。为自己的青春岁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年中,中国医科大学良好的校风,以及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使范玉魁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在他的记忆里,王崇信教授讲解的化学信手拈来,透彻精辟;王惠孚教授主讲的生物进化论寓教于乐,风趣幽默;刘耀曦教授的解剖学绪论先从排尿姿势讲起,形象生动,与生活密切相关;杨枫老师讲解的解剖学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魏恩临教授讲的气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李佩琳教授令人忍俊不禁的罗蒙诺索夫发型和手执大教鞭的世界级学者风度,更是让他记忆犹新!景冠华教授由浅入深,层层相扣地讲解看不见的世界,严秉智教授讲解的心脏杂音,于润江教授讲解的呼吸音,也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何三光校长带他打石膏绷带,边讲边做,平易近人,把他的恐惧一扫而光。陈郡老师带他第一次做疝修补手术,让他开始了无影灯下的生涯!
范玉魁还记得潘绍周教务长主持毕业答辩时的题目:一名24岁的女青年,心跳气短已有6年,不能平卧,现又发烧一周有余,你考虑她有哪些病,如何治疗。他当时顺利通过了这个考验。不过他最期盼的还是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为那片黑土地,曾养育过他的父老乡亲解除身体上的痛苦!
从医生涯
1962年10月25日,范玉魁如愿回到自己的家乡梨树,任吉林省梨树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当时县医院有50多名员工,门诊部是日伪时期的旧瓦房,住院部是一栋新瓦房,有50几张病床。外科、妇科、五官科为一大科,病房不分科,门诊、病房医生统一轮流值班,无论哪科病人都由值班医生处理,解决不了再找专科医生会诊。当时的外科主任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其他员工都是四平卫校或是梨树卫校的毕业生。由于没有麻醉师,只能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做手术。范玉魁当时是县医院学历最高的医生,但是他深知,自己刚走出校门,经验少,能力弱,自己要多学,多看,多问。
当时的县医院条件很差,手术室用火炉取暖,还必须用鼓风机来吹,十天半月做不了一次手术。做一次手术需要全院出动,在冬天里,手术室经常是一屋子烟,根本达不到无菌的条件。范玉魁很想用做手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医院领导并不愿意让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尝试。不久省卫生厅刘幕奇副厅长来梨树检查工作,发现县医院没有实施大型手术的能力,所以当即决定让县医院派人进修学习。但刘厅长提出的条件是这个人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上,而且进修后还要参加考试,合格手才能正式有执业资格。在当时县医院没有任何一个人符合条件,刘厅长和院领导研究后决定让范玉魁来承担这个重任。
1963年9月10日范玉魁来到长春,参加进修生考试,9月25日被通知考试合格,要求9月末报到;当时因爱人9月29日生孩子,他等了7天后,把妻儿送到离县城50里外的老家后,一路风餐露宿,在10月5日赶到长春。因为他报到晚点,三位带进修生的教授都已满额,他面临没有老师辅导的窘境。只好等孟宪民教授回来再定。孟教授回来后决定由烧伤科的孟群老师来带范玉魁。当时正值全国开展“三基三严”时期,住院医生24小时坐班,学习态度端正,范玉魁如鱼得水,认真学习,根据进修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一年中仅在春节期间请两天假回家看望父老妻儿,在病房埋头苦干了363天,功夫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创纪录地做了13例手术,科里6名进修生,他的资历最浅,去的最晚,但完成的任务最多,质量最好!
1964年11月份范玉魁回到梨树县医院正式开展工作,由他独立负责外科、妇科门诊及病房的工作,医院为他配备了6名得力助手。从此县医院的外科工作全面展开,同时还负责全县各乡镇卫生院的会诊及抢救危重患者。以前很多不能在本县治疗的疾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
1965年4月初,白山公社裴家大队第六小队饲养员郑某,在给牲口添草料时,不慎被一匹马一口将下颌骨和舌头咬掉,只剩下一点皮和系带相连。范玉魁接诊后也没有把握,可是患者的亲属和大、小队干部再三要求救人。他感觉到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所以也不再考虑个人得失,耐心细致地进行清创缝合,实施下颌骨固定术,后来患者的舌头和下颌骨愈合的非常好。几十年后,患者及家属还对他深表感激。但他觉得,只不过是尽了一个医生的责任罢了。
这个患者的痊愈,坚定了范玉魁攀登医疗事业高峰的信心和决心。他除了较好地完成外科手术外,还做了很多妇产科、五官科的各种手术,由于他的努力和全院同志的协作。很多在梨树没有先例的手术均开始了零的突破: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乳癌根治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脾切除术、肾切除术、痔环切切除术等。梨树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大幅提高,群众信誉越来越好。1965年末,由于工作出色,范玉魁作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分子”出席了全县大会,并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同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向干部群众讲解了医疗常识。
1965年7月1日,范玉魁到离县城一百多里的靠山公社巡诊。靠山公社地处梨树北部,交通不便,当时遇到一位靠山李村的患者孟照河,他患有绞窄性肠梗阻、腹膜炎,急需手术治疗。可是当时没有电,当地卫生院也没有手术室,患者无法搬运。范玉魁在与医疗队商量后就在患者家中进行手术。当时用手电照明,他为患者做了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患者很快康复。巧合的是去年当地也有患同样病症的患者在送往县医院途中不治身亡,所以这个患者的得救在靠山公社和附近地区引起了很大反响,当地群众都说:这真是神医下凡!
在巡回医疗的几个月中,范玉魁治好了很多危重病人,他还举办了赤脚医生学习班,为公社和大队培养了很多基层医生,给广大农村的医疗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特殊年代
六十年代,正当范玉魁信心百倍,准备在梨树干出一番事业时,省内绝大多数医院停诊,更谈不上做手术,而范玉魁顶住压力,想方设法抢救病人,坚持做手术。以致于全省境内的镇赉、扶余、白城、辽源等地的患者,都慕名来梨树诊治。在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里,范玉魁七天七夜没有休息,一天之内连续做了十几例手术。
1963年初至1968年11月期间,范玉魁兼任县公安局法医,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案件频出,范玉魁经常是在县医院放下手术刀,然后马上随公安民警出现场,进行法医鉴定。
1968年8月16日早6时,范玉魁接待了一位急诊病人,是县邮电局的一位技师朱某,由于在清理阶级队伍时被打倒,一时想不开,自杀未遂。他用扎枪头顶到腹部,把木杆支在墙上,连撞4次,造成腹部贯通伤4处,流血过多,当时已经休克。范玉魁当即进行开腹探查,发现其肝脏、胃、横结肠、小肠等部位有8处贯通伤,他逐一清洗伤口,然后施行缝补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同年8月19日,万发公社邮电局张醒民局长也因运动问题自杀,在他早上三点多借去厕所之机用镰刀将自己的气管完全切断。待范玉魁赶到万发邮电局时,患者还在地上躺着,已经奄奄一息。气管断在下颌部位,伤口在甲状腺上,鲜血满地,患者危在旦夕。他认真检查后,发现其双侧颈静脉均裸露在伤口处,一般状态尚可。为了及时抢救患者,他当即决定在邮局的炕上实施手术,先做气管切开,然后做气管断端缝合术及修补术,与前一位患者一样,张醒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胎头吸引器与“洋棒子”
1968年10月5日(阴历8月14日),范玉魁接到县公安局电话:孤家子公社发生一起恶性案件,必须马上出诊抢救。他会同县公安局副局长魏玉山,刑侦科长赵鸣一,火速赶到孤家子卫生院。被害人系本地社员,58岁,上午9时两个不法分子在村外把他打倒,让他把裤子脱下,然后将一个洋棒子踹进他的肛门。患者便血很多,经检查瓶咀在剑突下,肛门周围全是血,肛门内、外括约肌全部撕裂;一般状态尚可,没有腹膜炎。他决定先徒手取玻璃瓶,如果取不出来再进行剖腹。他先在腹部外面用左手抓住瓶咀,右手抓住瓶体,按横结肠和降结肠的走行方向往肛门方面推,当推到肛门处时,右手摸不到瓶体了。他这时左手握住瓶咀,右手戴上手套,进行了肛门指诊。摸到瓶底完好无损,不像胎儿出生时先露头部,经过几次努力,瓶子也无法推出。范玉魁当时急中生智,就用左手握住瓶咀,令其不向上移动,右手持胎头吸引器紧贴在瓶底吸住,缓慢地一点一点往外拉,握瓶颈一点一点往下推,终于将瓶子全部排出体外。这个瓶子归当时通化葡萄酒厂生产的酒瓶,呈圆锥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20多厘米。再此之后范玉魁又进行了肛门修补术,术后患者痊愈出院,正常生活了20多年。
在此后的20多年里,范玉魁曾请教过北京协和医院的朱预院长,白求恩医科大学外科孟宪民教授、郑扶民教授、郑泽霖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的沈魁教授、何三光教授、田立志教授,探讨这个手术的名称,均未能做出结论。1996年,被范玉魁的老师,著名呼吸科专家于润江教授命名为:范氏手术。
范一刀
由于范玉魁医术精湛,救治了很多危重病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打成“反动学术研究权威”,1969年初,被下放到万发卫生院,一干就是11年。
由于当地的干部群众早就知道范玉魁是梨树县最有名的医生,当地群众非常高兴。公社领导和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立即投资兴建了新的卫生院和新手术室,配备相应人员和设施。包括万发公社及全县各地的患者皆慕名而来,络绎不绝,万发卫生院成了全县外科医疗中心。
1971年1月21日晚9时,东万发大队1队高某前置胎盘大出血,被家人抬到卫生院后已经休克,情况危急。当时文革工作组进驻卫生院,动手术必须工作组批准。而当时患者危在旦夕,医院没有备血,院领导通知粮库支援,但此时患者血流不止,已不省人事,必须立即做手术。再拖延一分钟,患者都有可能因失血休克而死亡。但工作组的杜组长(长春新生卫生材料厂厂长杜昌)不同意,他表示如果动手术导致死亡,谁来负责?当时的卫生院张明达院长明确表态,死了我负责,蹲监狱我去,范大夫你尽管大胆放心去做手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范玉魁在张院长的支持下,立即进行简单消毒,迅速戴手套,实施手术,第一刀切到腹膜,切口已经不渗血了。第二刀切开子宫,立即取出胎儿和胎盘,至此也就是一分多钟的时间。然后用手刺激子宫,注射宫缩剂,推进高糖20毫升,此时已经把流血止住。然后开始为患者注射,患者逐渐恢复知觉,血压已经恢复到90毫米汞柱,再继续为患者缝合子宫口和切口,患者和胎儿奇迹般得救了。
1971年4月5日,社员们又用门板抬来一位患者康某,她因腹部高高隆起,比妊娠足月还要大,范玉魁当即判定有腹膜炎特征,决定立即剖腹探查,发现右侧有巨大囊肿,立即进行切除近20斤的肿物。
在当年公社春耕生产动员大会上,公社领导管凤才书记、郑生副书记,把范玉魁为康某做手术时切下的大瘤子,用大洗脸盆端到公社大礼堂,让全公社的干部群众看。他说:我们医院什么手术都能做,范一刀来到我们万发了。由此范玉魁被当地人民称为范一刀,被誉为神医。
范玉魁深深地知道,自己不过是在尽一个医生的责任而已,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时,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能解除父老乡亲的痛苦,虽然对于自己来说,很累很辛苦,但他感到很快乐,很欣慰。
在万发有很多各级干部解决不了的群众问题,只要找到范玉魁,老百姓都非常认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计划生育
1972年3月,范玉魁被抽调到县计划生育手术队,担任队长。32名队员组成5个小分队,由他一个人负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四术工作。一直干到1975年底。1976年1月2日,范玉魁担任全县妇科医生集中培训的主讲,并负责实习。为梨树县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年底被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1978年12月末,国家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范玉魁被调回县计划生育办公室,担任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站长。
业绩与成果
1980年初,范玉魁在十家堡镇开展计划生育“三普及”教育试点工作,他率领全站职工奋战一年,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年后,十家堡镇的计生工作被吉林省政府树立为先进典型。 1982年初十家堡镇又被国家树立为全国计划生育“三普及”教育典型,时任国家计生委季宗树副主任和周佰平副主任来到十家堡与范玉魁及其员工共度春节,同时把十家堡的工作经验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介绍与推广,开创了县级单位在全国大会上发言的先例。此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2万人来到梨树县参观学习。由范玉魁担任主编的《计划生育三普及教材》和挂职图在全国发行。国家计生委主任钱信忠代表中国在世界人口大会上发言,其中就提到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经验,而他本人也获得了联合国人口奖。
1983年范玉魁被提拔为梨树县计生委副主任,在担任领导职务之后,他并没有脱离临床,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继续参加各种手术和技术鉴定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范玉魁发现,在进行输卵管结扎时,受术者最怕的就是疼痛,于是他潜心研究,发明了“一针麻醉法”,手术快,患者不痛,可以自己脱穿衣服,术后可自己行走。在此之后他又发明了输管小吊钩,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医几十年,他做了几万例手术,无一起医疗事故,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一。1986年范玉魁受到吉林省政府嘉奖,并且晋升一级工资,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工作者。
1989年,范玉魁担任梨树县档案局局长。负责全县的档案工作,在职期间,他大胆提拔了一批有文化、有思想的业务干部,完善并提高了全县的档案管理水平,梨树县的农业档案、工业档案、及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的档案管理都有了质的飞跃。作为编委之一,主修县志,为梨树地方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梨树档案工作被吉林省作为先进典型。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
1、 六五期间参加全国科技攻关项目(65-35-1)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撰写学术论文6篇,先后发表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上,被医疗学术专刊收录。其中包括《全国12省市金属单环使用效果流行病学调查》;《吉林省10297例金属单环分析及脱环和带环妊娠原因分析》;《555例输卵管粘堵术回顾调查》附15560例分析;腹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研究》附1870例分析;《左侧直入法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的研究》;《左侧直入法剖宫产术的研究》。
3、 著作:计划生育三普及教材,全国发行,1980年版;
计划生育三普及挂图,全国发行,1981年版;梨树三名,省内发行,1990年出版;梨树县县志,全国发行,1992年出版;梨树县2000年经济发展规划,1989年版。
人在暮年
1992年7月,范玉魁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休下来,虽然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他继续参加医疗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左侧直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该项研究在199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得联合国TIPS中国部分“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他的论文被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全和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1995年)。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范玉魁一边在潜心医疗事业,一边成立了梨树县求医问药咨询服务部,同时受聘于吉林省威特集团,担任医学顾问。还被香港新华社聘为顾问。他定期为全县的离退休干部子女进行体检,免费提供医疗咨询,不定期为广大干部群众讲解医疗保健。
为了使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及时诊治疾病,预防疾病。当时梨树县凡需要向上级医院转院的患者,范玉魁总是热心为之联系,动用他的社会资源(长春吉大一院、二院、三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华山医院都有他的同学和老师),向他的同学及老师求助,联系知名专家会诊,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有时一周之内往返北京几次,去沈阳、长春更是家常便饭。虽然他年事已高,但是他觉得为父老乡亲的健康这样做很值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末,年近七旬的范玉魁突发脑出血,然后一直卧床不起,2006年3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0岁。范玉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梨树人民不会忘记他对梨树医疗及计生工作做出的贡献,那些被他救治的人民也不会忘记他的功德,他永远活在梨树人民心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825
评论列表(3条)
不愧为一代名医,值得后人景仰。
@难诉相思: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所以要写出来,范大伯的精神供后人传承。
非常感人的一位好医生。现在的医生都能如此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