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公社时期,我村共有十一个生产队。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场院。场院里有一些或砖或坯建造的房屋,多则十几间、少则六七间。这些房子有饲养骡马驴牛的牲口棚,有储存精饲料、粮食种子的仓库,还有供饲养员和看场人员睡觉的屋子,再有就是存放犁、耙、耧及杈、筢、扫帚等农具的杂物间。另外还要有几个简陋的敞棚,或停放大车,或存放秸秆饲料。当然,场院里必须要有一个大大的或方或圆的宽阔平展的场地,夏天打麦子,秋天打谷子、打高粱。
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些生产队的场院大部分都在村里。记忆中,我们第十生产队的场院,最初在东西大街的东头北侧一个有着五六间青砖房的大院子里面。听说那个院子是一个叫“老凤鸣”的地主家的。第九生产队的场院与我们生产队的场院隔街相望,占用的是一个郗姓大户人家的大院。
大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村的生产队陆续把场院从村里搬到了村外。这样一来,出入更方便,场地更开阔,房子也比原来多了好些。我们生产队的场院和第九队的场院都搬到了村北一里多地的地方。当时那一带有三个场院,最东面的挨着小村韦家庄的是九队的场院,往西一里地是我们队的场院,西侧紧邻我队的是韦家庄即我村第十一生产队的场院。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各个生产队的场院就固定了位置。除了上面说过的九、十、十一三个生产队场院在我村东北部一里多地外,八队的场院在村子的西北方向两里地的地方,七队的场院在村子东南方向一里地的地方,六队的场院在村子正南方向一里地的地方,五队的场院在村子南部的边缘处,三队、四队的场院都在村子西南部的边缘处,二队和一队的场院则在村子西部的边缘处。
我上小学前,经常跟着干活的母亲到生产队的场院去玩儿。麦收时节,社员们在场上或铡麦根,或轧场打麦子;到了秋天,社员们则在场上掐谷穗,掐高粱穗,然后又是轧场,打谷子,打高粱,打豆子……我们一帮小屁孩,则在场边上追蝴蝶、抓蚂蚁。等把粮食打完,堆成小山一样的大粮堆,疲惫的社员们便坐在光光的场地上休息。这个时候,总有爱逗的人招呼我们这些小屁孩,让我们做一种叫“懵懵场”的游戏,就是在场地上旋转自己的身体,看谁转得快,大人们在一旁呐喊加油。转一会儿,突然喊“停住,向前走!”,我们几个孩子朝哪个方向迈步的都有,而且都像是喝醉了酒,迤逦歪斜,走不了几步便都趴在了地上。在地上趴着依然觉得天旋地转,想站却站不起来。大人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欢快的笑声,在场院的上空飘荡着。
后来,我们这些小屁孩都上学了,但我们依然会到场院里玩耍。我们到场院里放风筝,我们到场院里弹球、打陀螺,我们到场院里捉迷藏,再后来,我们在场院里学会了骑自行车……
那时候,生产队的场院是我们快乐的天堂。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社改成了乡,大队改成了村委会,生产队解散了。解散了的生产队再也没必要有场院了,于是那些牲口分了,那些农具分了,就连那些房屋上的檩条、椽子、门窗甚至破砖烂瓦都分了个一干二净。
由此,生产队的场院便彻底消失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8090
评论列表(32条)
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仿佛我也回到了从前。我们村是周边村最大的。有七个生产队。村里约千号人。最多时一千七百多人。
@解世权:应该50岁以上的年龄的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那个时候全国都一样!感谢有同感、有共鸣,祝好!
往事陈旧,记忆常新。
@祁俊清:感谢留评,祝好!
灵动抒写,情景交融,地气浓郁。我上山下乡时,每逢秋收,就在生产队的场院打场,对此倍感亲切,深度共鸣。
@锦瑟黎燕:感谢您的美评鼓励,祝好!
似曾相识的地方,好亲切。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住乡下奶妈家,村里也有这样的场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已不像村。
@难诉相思:谢谢!您能感到亲切,说明对那时的农村还有些许印象。现在都不复存在了!祝好!
看此篇不由使我回想起六十年代下乡搞四清的情景,也是感慨万千哟。……
@一池烟雨:消失了的农村场院,说明社会进步了。但消失的恐怕远不止这些,有些可能与社会进步无关!感谢能有共鸣!祝好!
生产队的场院,当年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里劳作过,岁月蹉跎,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有失落也有欢快!
@阳光笙箫支剑笙: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都是有失落也有欢快!感谢您留评,祝好!
生产队的场院,留下童年的笑声,留下美好的记忆,值得珍惜。
@清河君:感谢留评,祝好!
童年最真,童年最爽,美好的童年。
难忘的童年[可爱][可爱][可爱][可爱][可爱]
@风雨:感谢您的留评,祝好!
童年的记忆也是历史的记忆,记在心里,心里永远不会空。
@轻品慢尝:感谢您精到的美评,祝福安好!
我在陕北插队,最喜欢每年收麦时忙碌的场面,把麦子背到场院铺开,村里的五头牛派上了用场,每头牛拉着一个石碾子,碾场。这活都是年龄大的老汉干,第二年就让我们这些女知青干,能在场院干活可高兴,除了牵着牛每人手里还拿着一个接牛粪的笊篱,防止牛的粪便拉到麦子里,没有经验的我们,发现时牛已经拉出来了,急忙再去接,已经来不及,后面的牛已经碾上牛粪。碾场、扬麦,最后看到农民直接分到一斗斗麦子,着实高兴,这是他们一年的盼望。您的场院让我想了我的插队生活。现在我们陕北已经不种粮食了,改种苹果,场院也没有了。
@悠扬琴声68:我的一篇小文能引发您的点评叙述,了解了您的经历,不易!太不易啦!这也是共鸣!谢谢!祝好!
从农村走出来的,都会记得那块场地,通常叫打谷场。收获季节,那儿就热闹起来。有自己担着、扛着把粮食运回倡导的画面,也有家家拿着布袋到那儿分口粮的景象。
@梦菊:您是有生活的,描写得很真实!感谢!祝好!
老师笔下的场院应该与我们这边的稻场、晒场差不多,小时候见过。
@霁月:对,就像稻场、晒场一样!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精美佳作,弥漫地气与童年的欢笑,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感谢美评鼓励,祝好!
“大人们在一旁呐喊加油。转一会儿,突然喊“停住,向前走!”,我们几个孩子朝哪个方向迈步的都有,而且都像是喝醉了酒,迤逦歪斜,走不了几步便都趴在了地上。在地上趴着依然觉得天旋地转,想站却站不起来。大人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欢快的笑声,在场院的上空飘荡着。”
@风雨:谢谢您,祝好!
生产队的场院,我们叫社场,是一全生产队的中心。那里是召开社员大会的地方,是社员每天开工的集合地。是充满丰收喜悦的场所,也是分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地方,更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社场,只在记忆中了。
@诚厚:您的点评非常到位,所言极是!感谢,恭祝安好!
场院是我们小时候快乐的天堂。共鸣,的却如此。
@陌上梦落:很高兴有共鸣!感谢您留评,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