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耿志忠,祖籍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今烟台地区莱阳市),中共党员,高级教师,耿氏快速珠算法发明人,四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人。
父亲1942年5月11日(农历3月27)出生于吉林省双辽县兴隆镇东大有屯,2020年2月23日(农历2月初1)因病去世于四平市中心医院,享年79岁。
父亲的母亲为张氏,娘家住兴隆镇耕耘村,外公是位石匠,外婆系辽宁海城人,生有6子2女,家境一般,父亲有6个舅舅,1个大姨,奶奶是其家族的掌上明珠。
父亲的大舅张连举,是当家人,土改划成分时定为中农。张家是耕耘村的大户,张家房东是一个大坑,每到夏天下雨后大量积水,形成一个自然湖泊,是父亲孩提时代的玩乐场所。
父亲小时,奶奶经常带着伯父和父亲住娘家。外公一家对闺女及孩子都很欢迎,高看一眼,奶奶积攒点小份钱,接济给几位舅舅。
1946年,春天来的很早,清明还没有来到,农民已经开始种麦子了。就在这时,奶奶因背上长疮,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奶奶对人说:大公鸡,柴草垛,没妈的孩子真难过。当时父亲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长大后才明白奶奶是放不下她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父亲在奶奶去世前,懵懂地依在身边的奶奶的怀里,对她说:以后别人打我,谁来帮我啊!说完这句话,全家人都掉下了热泪。
奶奶去世时还不到27周岁,父亲只有5岁。
父亲在10几岁时和伯父去外公串门,几个舅舅合起来凑钱给小哥俩买布做衣服,舅舅们可怜这两个没妈的孩子,也记着姐姐当年的好。
父亲的祖父耿万山,在1941年在兴隆镇买了45垧沙荒地,因地质情况恶劣,耿万山在地块四周栽了几万棵杨树,这些树后来都长为参天大树,这45垧地也变成了良田。但好景不长,因避战乱,耿万山把地卖了,带领全家11口人从双辽迁入梨树县刘家馆子乡勿兰村岳家街,投奔父亲的姑爷岳成章,后来家人一直生活到1996年。
父亲自幼聪颖,勤奋好学,高小6年中成绩名列前茅,1957年6月从吴家坨高小考入梨树中学,当时全班60多年学生只考上2名,父亲是应届生,另一位是复习生。在初中期间父亲成绩优秀,1960年7月考入梨树县第一中学,1963年高考以5分之差落榜,父亲并不甘心,准备继续复习,来年再考。
当时梨树八中有一女老师休产假,学校老师空缺,学校领导找到父亲为其代课,女老师产假休满上班后,父亲再去复习。但当时学校又有一老师离职,还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后来组织找父亲谈话,想让父亲教书。父亲想了一下,又和爷爷商量,因为家里也比较困难,干什么都是一辈子,父亲因此就放弃了复习考大学的念头,担任梨树县第八中学和刘家馆公社农中数学、物理科教师,一年后转为正式公办教师。
1968年初经媒人介绍与母亲王明元结婚。母亲王明元系大力虎村妇女主任,大力虎小学原民办教师,大力虎村原文书王岳山之长女,奶奶是刘王氏(刘王氏,也就是我的太姥,是民国时期东北风云人物刘百韶的亲姐姐。刘百韶在民国时期曾任黑龙江木兰、绥化、肇源三县县长,哈尔滨总商会长,解放后任政协主席,与张学良是把兄弟。)
父母婚后育有2女2子,长女耿春秋,二女耿春晓,长子耿罡即是我,次子耿铁。父亲性格公正刚直,母亲温柔贤淑,感情甚笃。为照顾家庭和孩子,母亲在婚后辞去工作,成为父亲的贤内助。父亲性格倔强,母亲天生温顺,两人性格互补,持家有方。父亲就是一团火,母亲就会让父亲冷却,在那个年代里,如果没有母亲的觉着冷静,父亲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难以保全。
母亲相夫教子,父亲挣钱养家。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争吵,只是母亲有时习惯说父亲,父亲也就当没听见,两人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有滋有味。
父亲因工作表现突出,1971年7月1日入党,任刘家馆公社团委委员、梨树八中团委书记。任职期间下乡包队,先后负责三家窝堡村、西五家村、吴家坨村,他走遍了每一个自然屯,调查研究,传达政策,为当地村干部和农户出谋划策,帮助增收致富,与当时全国先进典型“全国劳模郭大娘”及“九大代表”吴学珍老师多有交集,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友谊,获得尊敬。
当时父亲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团员和好学生,其中有辽宁省军区原副政委杨闯少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梨树县政协原主席李彦、四平市畜牧局原局长杨占峰、四平市统计局原局长长贺永森、四平日报社原总编高峰、梨树县建行原行长李阳辉等,父亲教育生涯五十年,桃李满天下。
在“四清”运动期间,父亲在梨树八中期间工作表现突出,深得当时负责刘家馆子公社的地区领导李跃祥赏识,曾被李跃祥列为重点培养骨干,计划上调到县革委会。但李跃祥不久被调离梨树县,返回原籍前郭县任职,新来的领导对父亲并不了解,父亲提拔一事便不了了之。
父亲不久就从刘家馆一中(即原来的梨树八中)调出,被任命为勿兰小学校长。勿兰村也是父亲的家乡,勿兰小学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在全公社都排名靠后,境况不好。
父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父亲向大队要了几垧学农基地创业。然后栓车买马,雇用了两名老党员当工人养猪,开豆腐房,每逢年节学校都杀猪,以每斤0.81元卖给老师。春节给每名老师做一盘豆腐,改善生活,同时向大队申请,扩大的学校的占地面积,带领学生和老师自力更生,美化校园环境。在学校的四周栽杨、柳树3000多棵,修建围墙。然后用学校的公用地种庄稼来创收。
不到2年的光景,学校由当初的徒有四壁做到了能够丰衣足食。除了正常给老师开工资之外,还可以搞很多福利。学校实行供给制,对学生实现了三免:免学费、免书费、免文具费。勿兰小学的学生读书1分钱也不用花,这在当时刘家馆公社17个村小中绝无仅有,每到冬天还拿出几百元钱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购置棉帽、棉鞋,深受村里群众的欢迎与拥护。1976年当年的三勤收入就达7000余元,名列全公社之首。父亲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全校19名教师都参加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提高了师资水平,在年终会考时,勿兰小学名列第7。学校学生由父亲刚到时的不到200人,一跃增加到400人。
1977年冬,地区工作组来到公社来检查指导学习华主席指示精神,让学校停课刨黑土,迎接检查、评比,父亲认为当时学生正要考试,课程很紧,没有教育局的指令不能随意停课。父亲没有迎合工作组的命令。面对打着工作组旗号的大队领导,父亲当时说:没有教育局的指令,课一分钟也不能停。
另外在民办老师的选拔上,父亲也与工作组产生了分歧,工作组执意要把父亲推荐的人选拿下来,而父亲认为该同志年轻有为,值得培养,不会误人子弟。父亲没有遵照工作组的意见,坚持让这位同志担任民办老师。一个小学校长,竟然二次违背工作组的指示,这在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左倾思想还极为严重的时代里,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1977年7月5日,工作组和大队领导来到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布公社党委处分决定,停止耿志忠工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会开,小会斗。没想到广大群众都说耿校长恪尽职守,一心为公,兢兢业业,光明磊落,切实为学生服务,是一个好校长。批斗会变成了表扬会,不久便草草收场。但父亲已经无法再回到学校,中心校和公社党委未对父亲给予安排。
父亲激愤成疾,染上了甲亢,得了一场大病。1980年夏,父亲去长春治病,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到四平,经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梅大夫精心治疗,服用“碘131”缓解病情,但是这种药具有副作用,有病情传染的可能。为了保证家人的健康,父亲不能回家,在四平旅店住了半个月,在彻底恢复后才回到家。当时我还不理解父亲为什么离家这么久。
父亲安排到刘家馆公社中心校任中师函授辅导员,负责公社师资学历提高达标,任职期间,父亲兢兢业业,带领和指导各村小老师去进修学校进修,参加考试,获得文凭,以便于能转为正式老师。那时我就看到父亲的工作笔记,永远都是记得详细很准确。对有困难的民办老师,父亲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同时发挥自己在教育系统的人脉资源,为函授学员提供方便。
但刘家馆子中心校离家较远,要过一座山,更要过沟子,上下班多有不便。1985年3月,因此父亲向组织申请,回到了离家更近些的吴家坨小学任教,兼任辅导员和吴家坨小学的副教导主任,配合时任主任杨连义工作。
当时家里的居住情况非常简陋。我们住的祖居历经40多年的风风雨雨,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条件十分艰苦,我甚至不敢晚上睡觉,因为只要一刮风,窗户上蒙着的塑料布就会发出可怕的声音。为了改变居住条件,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攒钱建房。父亲在下班的途中捡玻璃和小石头块,积少成多,1年多的光景就捡了2立方米左右,用于房子抓面。1984年冬父亲通过同学关系,从外地买来了上好的红松木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1985春年我们又购置了其他建材。
1986年6月3日,父亲和母亲扒掉原来的老土坯房,亲朋好友,吴家坨小学、勿兰小学师生,屯邻乡亲也都来帮忙,只用了3天的时间,在原址上建起四间半砖瓦房。亮亮堂堂,非常气派,父亲也引以为荣。
1990年,父亲的工作关系又调到了勿兰小学,担任科任老师,工作并不繁忙,父亲在业余时间专心研究珠算,1990年暑期父亲专程赶到长春拜访吉林珠算协会主席刘善堂,交流学术。刘主席热情接待父亲,并给予指导和鼓励,父亲信心倍增,继续深入钻研,期间父亲在写书期间还得到了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寇国忠的大力支持。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在1991年7月发明创造了《耿氏快速珠算法》,于1992年元月正式公开出版,再版两次,共发行了5000多册,读者遍及全国。
《耿氏快速珠算法》运用数学原理,采用科技方法写成,
较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珠算的基础知识,补数加减法、倍数乘除法、补数乘除法,每种方法后面都编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耿氏快速珠算法的知识由搁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性强,好学易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是广大珠算爱好者和青少年自学珠算的良师益友,对从事财会、经济工作的同志,提高珠算水平有启迪和帮助。《耿氏快速珠算法》成为四平财政金融系统接受培训的教材之一,珠算定级考试的指定应用教材。
从1991年末至2018年初,在27年间,父亲足迹走遍四平地区。先后在梨树、双辽、伊通、公主岭、铁东、铁西讲学,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传授学员万余名。
四平财会系统基本都经过耿氏珠算的培训,梨树农业银行、四平中兴商场、双辽农业银行、梨树县种子公司、梨树建设银行、四平商业学校、梨树职业中专、梨树工商银行、梨树农场、太平粮库、十家堡一粮库、大房身乡、伊通建行、公主岭工商银行、梨树百货大楼、小宽乡、双辽啤酒厂、物华楼商场、双辽市委党校、梨树一粮库等100多家单位、共计11000多名学员接受过父亲的培训。
父亲在77岁高龄时仍然还在带学生学习珠算。1998年夏代表吉林省参加中国珠算协会北戴河会议并发言,其珠算理论被列入珠协新成果。在四平地区,提及耿志忠珠算速成班,无人不晓。
父亲在退休后除传授珠算,还喜爱书法。父亲的书法软硬笔皆可,其软笔书法独为一绝,运笔挥挥洒洒,峰骨刚劲有力。父亲在20岁时就为乡亲写对联,直到全家搬到县城之后,坚持了30多年。父亲的硬笔书法同样出色,曾多次参加得梨树县和四平地区的书展,1994年成为四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曾多次参加笔会。2010年,他又成为梨树地书书法协会的一员,在朝阳公园练习地书。父亲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是梨树书画界的知名人士。
父亲另一个爱好就是摄影。从1991年春天父亲购买了第一部照相机开始,直到2018年,父亲共拍摄各类照片3000多幅,发表在《吉林日报》、《四平日报》、《梨树报》、《梨树经济》上100多幅。父亲拍摄的照片题材广泛,上到国家大事,下到社区民生,公园风景,农村风情,学校师生,重点事态,都栩栩如生地体现在父亲镜头里。
父亲是一个热心人,经常关注社会底层群体,喜欢助人为乐。在2000年以后,父亲经常到家乡刘家馆查民情,问民意,关爱弱势群体,为五保户申请补助,为特困户办理低保,全部是义务奉献。父亲乐善好施,先后救济刘家馆五保户5名,为勿兰村岳家街冯国军等争取低保,为农户争得合法权益,为文革前参加工作的民办老师带病写相关材料,提供当时保存的珍贵照片,证明任职经历,以便于获得国家补贴,让10多名70多岁的老民办教师受益。为昔日同事王德忠老师协调医保事宜,父亲拖着病体,跑了3趟梨树县社保局,最后异地成功报销。父亲多次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还向县政府捐款修缮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
父亲孝顺老人,尤其是孝顺爷爷,从未对爷爷大声说过话。爷爷耿学解放前参加革命,曾任梨树第八区六家乡副乡长,曾与全国劳动模范郭淑珍一同搭班子,后来爷爷转任靠山乡第一副乡长。在刘家馆公社鸭场工作30多年,是梨树县劳动模范、梨树县人大代表。父亲的珠算爱好就是爷爷从小培养的。
1983年,爷爷任公社敬院院长期间,突患眼疾,父亲带爷爷去四平、长春看病,久治不愈,爷爷双目失明。当时我正读小学四年级,父亲教育我们要多陪爷爷,在寒暑假我就是在爷爷身边度过,听爷爷讲过去的战斗故事,讲古代的神话故事。忙完一天的工作,父亲也到爷爷身边毕恭毕敬,嘘寒问暖,悉心伺候,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父亲常说,我到老时,你像我对待你爷爷这样对待我,就行了,爷爷后来在81岁时去世,父亲尽到了做儿子的责任。父亲这辈亲叔伯哥四个,父亲行三,大伯父是父亲的亲哥,性格同样刚直,父亲尊敬哥哥,与大伯父相处融洽;二伯父与父亲同庚,一起长大,但在50岁时早逝;四叔比父亲小一轮,在大伯和二伯去世后,接触最多,感情也最深。因为爷爷没有女儿,二姑从小在爷爷家长大,一直长到18岁,父亲视同二姑为亲妹妹,二姑对父亲也视同亲哥哥,兄妹感情非常好,直到临终前父亲还惦记二姑,还想给她些资助。
父亲重视家族亲情,父亲与他这一辈的兄弟姐妹从未红过脸,大事小情都是亲自到场,忙前跑后,父亲留给家族成员的印象就是永远笑呵呵的,似乎从未有过烦恼。
2009年春节,父亲还与当时健在的堂叔耿志鹏相约去山东老家寻根,沿着先祖的足迹,找到耿氏的根源。可是不久后堂叔去世,后来父亲的身体也不允许再出远门,这件事便成了父亲的终身遗憾。
因为小时丧母,父亲对奶奶那方面的亲属尤为牵挂。在成年以后经常走动联系,在退休之后,父亲也时常向我提起,在有生之年还想见到亲人,因此我带父亲去探亲,满足他的心愿。
父亲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父亲常说,一辈子最大的投资就是孩子,最好的培训就是孩子的教育。
我自幼在他教导之下刻苦学习,小学3年级时父亲便为我订阅了《小学生作文》,在6年级时父亲让我坚持写日记,现在写日记已经成为我的习惯,现在已经坚持了30多年,我在学校成绩较好,在学生时代和参加工作后小有成就,获得吉林大学研究生学历后,一直在民营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担任管理职务,父亲深以为荣。经常向过去的同事和朋友提及我,30年之前看父敬子,30年之后看子敬父,他说我们是普通百姓家庭,我是一个普通老师,但我儿子自己有能力,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受人尊重,父亲因为我而总是洋溢着骄傲和自豪。大姐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潜心学习珠算,同时随父亲四处讲学,是四平地区珠算一级证书唯一获得者。二姐耿春晓梨树县职业中专毕业,后来自谋职业;小弟耿铁高中毕业后入伍参军,后来取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文凭。
在乡下时,父亲的心愿是想让我们全家搬进城里。这个心愿在我上大学时就实现了。进城后,父亲的心愿把孩子的工作安排好,应该说刚开始还是不错的,大姐和二姐先后找了工作,我毕业也如愿分到了理想的单位,弟弟退伍后也安排到了县内的一家知名企业。但是在2002年左右风云突变,弟弟下岗,两个姐姐的事业和生活上相继出现问题,我的单位也是濒临破产,为此父亲很是劳心费神,一直想帮助我们。后来我的情况因有所好转,在著名的企业集团任领导职位,父亲以我为荣,经常向别人提及我如何如何。而且告诉我一定要争气,尽职尽责,做出成绩,完成他昔日没有达到的愿望。
父亲保持党员本色,性格刚正不阿,做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不畏权贵。在梨树八中和中心校工作期间就爱打抱不平,为教师争权益,群众关系非常好。父亲在2001年初全国首提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旧址保护问题,向梨树县委、四平市委、吉林省委写报告,建议重视并保护文物旧址,《吉林日报》头版以《文物旧址,谁来保护》为题配发由我拍摄、父亲撰文的图片报道,见报后吉林省委拨专款80万元妥善修缮,现成为梨树县博物馆。
2013至2015年,父亲又先后致信给梨树县时任党政领导,向他们通报有关民办老师补助及梨树县博物馆的管理事宜,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大多被政府采纳。2014年春节,梨树县政府办公室还委托教育局给父亲送来慰问信及慰问金,以感谢他多年来对梨树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支持。
父亲珍视友情,尤其是同学情、同事情。刘家馆一中(原梨树八中)是父亲生活和工作过多年的地方,他对其有特殊的感情。在那时他作为任课老师和团委书记,培育了很多的优秀的学生,他引以为自豪,他至今保存着当年的团员登记表和入团审批表。同时也结交了很多好同事,好朋友,几十年的沧桑斗转,一直没有中断联系。而且在晚年之后,父亲还在关注学校的发展,对每一次同学会,每一个学生的事业有成,都很关注,在刘家馆一中建校50年这际,父亲写出《悠悠母校情》,在建校60年之际,他不顾年老体弱,又为“老八中”校友题词,还亲自到四平参加“老八中”师生聚会。每当提起当年,对过去的同事、学生,父亲如数家珍,父亲从来没有忘记当年的岁月。
作为梨树一中六三届3年4班毕业生,父亲一直珍藏着高中时的花名册,他作为发起人和具体经办人,用珍藏30年的高中时的学号本和笔记本,通过咨询多方面的信息,行程近万里,成功找到了几十位几十年未曾联系的同学,创造了奇迹。
1993年9月13日,父亲与其他同学一道,在梨树组织高中毕业30年同学会。在梨树县政协会议室,30年未曾谋面的同学们尽叙别情,回忆往事。在进修餐厅,同学们举杯畅饮,兴高采烈,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20年之后,2013年7月7日,父亲再次出力出资,组织梨树一中六三届届3年4班毕业50年同学会,六三届别的班级同学闻讯也前来聚会,到会师生37人,前来参会的同学平均年龄在71岁,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9岁。这些同学在年过七旬还能再次相聚,还能把酒言欢,回忆当年往事,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父亲组织的两次同学会在梨树一中同学会中影响深远,深受昔日老师和同学好评。
在退休以后,父亲坚持讲学,联系同窗好友,培养兴趣爱好,练习书法,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我们姐弟四人也都成家立业,虽并不圆满,但也能自食其力,父亲也以我的事业为荣,父亲的生活过的有声有色。那是父亲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2006年4月8日到5月31日,父亲与母亲到上海探亲,帮助老姨照顾孩子,在上海小住近二个月。父母第一次搭乘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从长春龙嘉机场飞至上海,在飞机上给乘客讲珠算。父亲与母亲在上海游历了很多名胜古迹,在上海期间,父亲继续讲学,实现在大江南北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愿望。父亲与母亲还共同拜访了昔日的老同事“九大”代表吴学珍,共同回忆当年的日子,珍惜现在的时光,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照片,父亲非常满足。
2008年5月,父亲心脏病发作,在四平中心医院抢救,经过孙琪医生的高超治疗和母亲的精心护理,父亲恢复健康。母亲照顾父亲有加,我的事业有所成就,父亲因此而十分高兴。他那时经常说:就是高兴,就想好事,要好好活着。
2009年5月,我把父亲接到家里。在此期间,我带他到长春伪皇宫博物院参观,父亲非常感兴趣,并在那里合影留念。
2010年7月,父亲冠心病又犯了,经过多方的治疗,在我和姐姐、弟弟及母亲的陪伴下,到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由心内科的赵立华教授亲自做手术,为父亲在心脏的左上方安装了3腔德国进口的起博器,保证心脏功能。手术非常成功,父亲全身而退,但在进手术室之前父亲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出来手术室父亲苏醒过来以后说,他以为自己会下不了手术台。
我们都说,父亲您要好好活着,争取活到100岁。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不能长久。2011年5月1日,母亲王明元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父亲感觉晴天霹雳,因为世界上只有母亲最懂父亲,但是母亲却不幸得了绝症。
2012年6月7日,在与病魔搏斗了一年多后,母亲带着无限的不舍,撒手尘寰。父亲强忍悲伤,送别母亲。但是在母亲去世后,每到节日,总是独自一人静坐,直视远方,并不与子女沟通。我们知道,父亲在思念母亲。
从37岁起,因激愤成疾,父亲一直病了40年,如果不是母亲的悉心照料,很难说父亲不去步其他人的后尘,父亲与母亲共同生活了45年,抚育培养了一双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其中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只有他们才知晓,因此他们的感情最深。父亲强忍热泪,为父亲写下两幅挽联送别: 四十五年伴侣风雨同舟白手起家创伟业,六十八岁人生光明磊落贤妻良母百代传;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2013年五一劳动节,为了让父亲放松心情,缓解思念母亲的情绪,我带父亲和岳父去吉林旅游。父亲在旅游途中心情很好,和岳父谈天说地,我们到了松花湖,看了丰满电站,品尝了松花湖野生鱼。父亲的心情明显有了好转。
2014年国庆节,父亲惦记奶奶那面的亲人,因此我带父亲去辽宁昌图毛家店寻亲,找到了失联多年大表姐(父亲大表哥的长女),父亲小时与大表哥张玉祥感情最深,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大表哥从朝鲜前线回来后送给他的笔记本。见面后父亲老泪纵横,对表姐问寒问暖,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清明节,为了满足他多年夙愿,我带父亲回兴隆老家寻亲,探访他的出生地,和父亲两位在世的表兄张玉贵、张玉臣相见,久别重逢,相谈甚欢,我给他们合影留念,父亲非常高兴。
母亲去世后,父亲和大姐在一起生活。在女儿高考后,我打算把父亲接到身边。但父亲并不愿意,他还是习惯在梨树生活,因为方便回刘家馆子。除了在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刘家馆子,因为那是父亲自小成长、生活、工作的地方,是父亲的根。父亲经常坐大客车回刘家馆看看,或是探亲,或是叙旧,或是访友。
在母亲去世后,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能平平安安,能够衣食无忧。另外的心愿就是我能在事业有更大的发展,能在自己的业余创作上有进步,实现他的理想。作为长子,父亲从小就悉心培养我,我是父亲最大的希望和寄托。然而我并没有做好,实在是辜负了父亲的希望。
2015年春节,我把父亲接到长春家里,在家里过了唯一一个春节。父亲与女儿尽享天伦之乐。
2015年国庆节二姐带父亲去北京旅游,其实父亲走路已经很费力,但他还是凭借坚强的毅力自己走完了天安门、颐和园、长城。这是父亲生前最后一次外出远门。
2016年以后,父亲身体每况欲下,但坚强的生命力让父亲没有向病魔屈服,父亲在家中继续研习书法,并义务向孩子们传授珠算。
2017年是父亲晚年时期最为高兴的一年,在2月1日(正月初五),父亲出席了大哥耿宏组织的耿代家族百年百人大聚会,与耿氏家族117人欢聚一堂,享受亲情。2月19日,父亲带病参加了“老八中”聚会。在聚会上向昔日的同事和学生发表感言:36岁时甲亢,76岁时甲低,心脏手术,顽强生存,越活越来劲,愿同事生活之树长青,生命之水长流,愿学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到长春,经过曾经给他安装起博器的赵立华教授的正确诊断,化险为夷,在CCU病房抢救4天后出院,父亲在入CCU病房之前给我用纸巾写上八个字:道法自然,丧事从简。当时我对他说:父亲,不会有事的。
2018年10月,父亲大病初愈,我带父亲回乡,在勿兰小学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这是他当年为之奋斗过的地方。10月4日,我和姐姐们又带父亲到四平丛泉湖游玩,虽父亲行动不便,但我一直陪他聊天。
在我回家时,父亲给我讲起过去故事,我都是仔细倾听。而且按照父亲的叮嘱,我通过咨询松原市委老干部局,找到了原前郭县领导李跃祥的下落,并代表父亲去拜访了已经年近九旬的李跃祥爷爷,并在他家中用电话让他与父亲通话,几十年的朋友再次电话重逢,回忆当年的往事,双方都非常激动,这也了却了父亲多年的夙愿。
在父亲的支持和帮助下,从2010年到2018年,8年间我出版了3部个人散文集《岁月无声》、《刹那芳华》、《蓦然回首》。父亲要求我写文要实,用情要真,要对读者负责,书里所弘扬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也正是父亲要求我珍惜和呵护的。
父亲负责对我的文章进行认真校对,一丝不苟。对有些文法不通的地方,父亲会与我交换意见,如何修改。这3本书,是父亲凝聚的心血,也是父亲精神的寄托。父亲以我的书而自豪,免费赠给同事朋友及故交乡亲。父亲希望大家从这几本书里得到启迪和感动。3本书里有很多关于父亲的内容,但是并不全面。父亲走的太过匆忙,父亲的很多人生事迹我还不知道。
2019年,父亲身体情况愈加不好,我也增加了回家的次数。但父亲话明显少了很多,疾病的折磨让他瘦弱,难禁风雨,甚至难以走路,不愿说话。
2019年2月4日,我们全家回家过年,与父亲欢度春节,
2019年4月6日,我开车带父亲参加了勿兰小学“77届学生毕业40年”同学会,父亲作为当年的校长,与当年的同事和学生一起聚会,让他回到了40多年前的时光。
2019年5月2日,我回到家中,为父亲过78岁生日,为父亲在家门口的花园拍照,并带父亲回刘家馆老屯,到老宅原址,父亲的气色和精神都不错。
2019年7月7日,我回到家中,给父亲买书,让父亲继续阅读我写的新文章。
2019年8月25日,我让父亲坐在轮椅上,我推着他到了他经常去的地方:梨树朝阳公园,人民公园,梨树县委,县政府,梨树一中。途中遇到不少熟人,进行了简要交流,父亲心情格外舒畅。
2019年9月13日到14日,我回到家里,与他聊天。我开车载他去理发,并到商场走一走,看看在商场闲坐的老友。
2020年春节前后,父亲身体更差,床上翻身都需人帮助,而我的工作单位正是忙时,没有照顾他更多。
在春节回家时,我照顾父亲5天时间,父亲很高兴,话也明显多了起来,提到很多过去的事,我耐心听他讲述,并做好记录。春节后我返回长春,父亲有些依依不舍,但是他也知道我工作繁忙,并未多说。我回到长春之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扩散,吉林省发布一级响应。
正月初6晚父亲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不用惦记,一切都好。但我明显听到父亲呼吸的急促,他越这么说越说明病情很重。心急之下,我立即从长春开车返梨,到了梨树四平新开区高速出口,被卡点警察拦住,长春车辆及人员不得进入梨树县。我向警察提到父亲病重,但警察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我只好返回长春。父亲在梨树县医院住了10天院,之后回家,但病情未见好转。正月26,由大姐及弟弟将父亲送到四平中心医院。
正月27,四平解禁,我驱车直奔四平护理父亲。此时父亲遍身插管,已经无法自主呼吸,但神智清楚,看到我之后点了点头。之后3天3夜,父亲时而清醒,时而昏睡,在清醒时向我们交待后事,但他也无力说出完整的话,只能说出几个字,或是用虚弱的手断断续续地写字,最后他为我写道:79岁,知足了,与妈并骨。看完后,泪水模糊我的双眼。难道父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父亲的生命之火一直在不屈的燃烧啊,父亲还有很多话没和你说完啊,父亲还没看到他的孙男弟女的成就啊!
我相信奇迹,我相信父亲一定能再挺过来,因为父亲经历了那么多的危机。然而奇迹没有发生,这次的相见成了永诀,2020年2月23日中午11时40分,父亲在我怀里停止了呼吸,安详从容地离去。
父亲的一生,简单而平凡,伟大而激昂。既有从教50多年的美好时光,也有被歧视和压迫的坎坷岁月。父亲并未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在中小学任教时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他给我们留下了他发明创造的《耿氏珠算法》,让10000多人学会了打算盘,留下了300多篇书法作品,留下了3000多张照片,留下了5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珠算著作和其他作品,留下了孝敬老人、教书育人、扶危济困、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家风。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但他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我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传承珠算事业,弘扬孝悌仁爱,让他在九泉之下能够与母亲团聚,让后代子孙铭记他们的祖先。
父亲,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786
评论列表(2条)
完善注册登记资料。
伟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