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下半天,总算有往日的闲情逸致继续成行。兜兜冬日里阳光和风力齐聚一堂的平江路,比平常日脚稍许清静稀少一眼眼。是伲乐意之至的一道菜。穿古装古雅漫步的婀娜妩媚女子阿好称作她们小娘鱼呀?古代人阿是这样随意吴方言叫法的呢?阿有点随便称呼美女太不拘小节呢?不得而知,一笑而过。
倷看,这个身材纤细面孔标致满满胶原蛋白的鹅蛋脸,好看的嘞!令人羡慕啊!我也年轻过,有无这样漂亮过?不允去想,河边一阵风吹来,风速阿有点大么!伲觉得风大,相反,静静立在河旁边石头台阶上的女小人纹丝不动,瞧!妙龄的一丝前刘海在微微飘起来,裙摆微微摆动。更添惊鸿一瞥一词的静雅魅力。
在家附近兜兜转转到底没累的不适苦楚。轻松多了!走到洪钧故居,一扇黑漆气派古旧的大门紧闭,刚刚嘴巴里在自顾自念出赛金花两字,我的随同像没听见似的,没放慢脚步有停下来观瞻的意思,我猜也是这样的。走过好多次像今此时的情景。天冷的嘞!风吹的吃勿消,快点往前走,今朝下半日伲出来溜达的主要方向任务是去85°帮今夜赶11点火车票的儿子买面包。哦哦哦好吧!勿耽搁辰光。“拍张照片留个念!我从没拍过洪钧故居呀!”“倷照片拍的要了勿要,下次再讲吧!捡个暖日点个辰光哟!”
一路上,还走过四个桥,江南水乡美如画,苏州桥多的勿得了!让我数一数平江路的这几个桥。走过好多次老是前看后忘记,小娘鱼阿有点过于嚼文嚼字认真的来啊!允我趁汤下面拌拌嘴舌一五一十讲个听个明明白白。阿好呢?
思婆桥,原名师婆桥,因唐代桥西有一座叫资福寺姑庵而得名,苏州话里,“师婆”与“思婆”同音,讹名。桥上有用武康石做成的桥台排柱和雕有灵芝宝莲的石,均为宋代遗物,证明思婆桥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青石桥旧称众善桥、苏锦桥、苏军桥,是一座单跨石梁桥,东接卫道观前,西连南石子街,宋《平江图》上已有记载。1960年改为平板桥,1980、1991年2次重修,2005年12月恢复成拱桥。
朱马交桥旧名朱马茭桥,“茭”为“干草”的意思。桥名由来与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的马队将领有关,当时这里是马队的运草通道和干草场,后为纪念这位朱姓将军,取名朱马茭桥。
通利桥位于菉葭巷东端,横卧平江河,与朱马交桥相映而成“双桥”景观。单跨石梁的通利桥早在宋《平江图》上就有,桥身主要以花岗岩构筑,桥面六条石梁中,有两条是武康石,经考证均为宋代遗物。
这几天似乎匆忙日程排的满满的都是少许紧张。打破伲慢生活的常规操作。阿是呀?
没人回答,自作主张自言自语什么啊!
11.29,早上8:30从屋里出发,坐车子去与苏州的表姐表弟学士街碰头,再坐车去叫啥个花园山村,车站名字忘记的干干净净,一滴不剩。表弟买了5束菊花,一家一捧鲜花,养育巷花店买个就是勿一样,一分价佃一分货。
表弟讲长远勿乘公交车,想坐长途汽车哉!与我一样走不动长路,怕麻烦的表姐把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通。中途换乘表妹坐个回转去个车子,箭头方向搞错了!喔哟,多么严肃庄重的事体,她迟到一歇歇,百无禁忌,总算赶到凤凰公墓最后一个献花鞠躬。从大洋彼岸的米国和加拿大赶来为她们的老妈94岁驾鹤仙去做个落土为安告别仪式。二舅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生从事俄文翻译,舅舅生命停止于69岁。舅妈验血师,舅妈高寿福气。皆出生于书香门第,知识分子家庭,老两口在天有灵,两女儿有出息,一个医生,一个经融。蛮灵个呀!期待,6号,全家赴宴,大表姐请客在多年以前。远隔千山万水,血浓于水亲情永在。
30号雷打不动再吃力也要去安老院看阿拉姆妈,跟出国留学定居的表姐表妹讲起上海话,阿有点洋泾浜。
人生苦短,总有悲欢离合,珍惜眼前人烟。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7846
评论列表(20条)
停下匆忙的脚步,
看看周边是那么美好。
一阵微风吹来,
妙龄少女的刘海微微轻飘。
到洪钧故居走走,
赛金花的加事还没忘掉。
江南水乡美如画,
碧波荡漾过小桥。
会会亲朋好友真好,
血浓于水亲情紧紧永系牢。
珍惜眼前人烟,
明天必定美好!
@阳光笙箫支剑笙:此岸彼岸,花开不败。阳光老师高才!
江南妹子,情趣高雅,文采斐然,风采万千。
@锦瑟黎燕:多谢黎燕老师鼓励!中午好!
我跟着你呢,看见了我的脚印了吗?苏州好美!
@2272 张英辅:这是借用儿子拍的崇明图片。表姐表妹上海人。英辅老师好!
哈哈,读您的文字,学苏州话,是一件蛮有趣的事。
@祁俊清:俊清老师看懂了吗?苏州话好听。
@ch雪梅:基本上都能看懂。苏州话是典型的莺歌燕语,听着很舒服的。
闲庭信步间,走出了满眼的江南美景,也走出了脉脉亲情!
@鸣虫:是的呢!好美妙妥帖的评语。
爽心悦目,大饱眼福,养眼!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晚上好!
精美佳作,文图竞秀,颇有格调。
@锦瑟黎燕:黎燕老师的文采了得!
又跟着你闲逛了,细细碎碎的日子,在你美美的文字中,有滋有味,跟着你的文字闲逛,悠闲、适意啊!
@轻品慢尝:没文学的底子,只能闲嗑家常,吴语说来顺手。
怪不得这几天更新少,原来远方亲人回来团聚了,开心啊!
@难诉相思:是的呀!累了就不想读文和写字了!晚安蒋老师!
思婆桥,原名师婆桥,因唐代桥西有一座叫资福寺的尼姑庵而得名,苏州话里,师婆与思婆同音,讹传改名。桥上有用武康石做成的桥台排柱和雕有灵芝宝莲的长系石,均为宋代遗物,证明思婆桥至今已有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