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息日,突然兴起,打车去了女埠街道渡渎村。天气晴好,冬日的暖阳洒满大地,沿途的护路林一片金黄,心中仿佛也充满阳光。车停至“尚书”牌楼,我轻车熟路地走进村子。这里我来过很多次,但独自一人前来还是头一回,而且距离上一次造访,至少已有两年了。
渡渎村迄今已有900年的历史,按区域划分为渡一渡二渡三三个小村落,从牌楼进去是渡二村。村口就是章氏家庙,这也是来村打卡的第一站。说实在的,以往来此都是一帮人走马观花,没有静下来细细地品味。而今天,我是专程来认真探访的。一个人开始喜欢历史和文物古迹,应该就是上了一定岁数的标记吧。
渡渎村以章姓为主。章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重建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为四合院式建筑。其中轴线上有门楼、前厅、正厅、后厅,两侧有厢房。参观章氏家庙,为的是了解章氏的历史源流。女埠渡渎村章氏,先祖章元方(福建章仔钧之后裔),于宋仁宗年间由福建浦城迁徙睦州青溪渡渎(今浙江淳安境内)。元方生七子,四子章理,其孙三七。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腊农民起义(淳安是方腊的故乡)。为避战乱,三七合家外迁,卜居兰溪望云乡建业里之胜地,取庄名渡渎,以示不忘睦州渡渎祖恩。如今家庙中还保留着“睦亲堂”的匾额,其下三幅画像,居中者为张三七,两边分别是其后人章懋和章拯。
话说章三七迁居后担任地方官员,并将祖坟迁入,从此章氏在此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到了明朝,渡渎章氏已然成为望族。章氏世代崇学重教,出了很多名人志士。章懋和章拯是伯侄俩,都曾官至尚书(前者礼部、后者工部)。后来渡渎章氏还出过四位进士,因此有“一门四进士、伯侄两尚书”之美誉。当然最负盛名的要数章懋,他是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文学家,世称枫山先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从章氏家庙后门走出,地势望高。拾阶而上,来到竹林掩映的章氏故居。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故居老屋古朴简陋、历经沧桑,生动呈现了章懋安贫乐道、淡泊为学的人生风貌。章懋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出生,自幼天资聪颖,十八岁省试第一,成化二年(1466年),章懋三十岁中进士,成化三年(1467年)任翰林院编修,同年因上《诫元宵灯火疏》被贬,赴任南京大理寺,后在福建为官多年,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升任礼部尚书,同年获允以四十一岁盛年急流勇退,回乡读书讲学,创办“枫山书院”。四方学子不远千里来此求学问道。他编写了首部兰溪县志,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才俊。章懋一生奉行“以便民为法,以利民为论”,忠君忧国,两袖清风。谢世后未给妻小留下一星半点财产。从其故居的简陋程度可以看出章懋的清贫。
从章懋故居出来,参观了与之毗邻的藏书阁后,沿狭窄石阶继续上行,到了村之上首,视野豁然开朗。此处名为论道园。园中有水榭庭院、六艺馆。一片鹅卵石铺就的平地上,有两尊相对而坐的儒士塑像,他们是章懋和王阳明。他俩堪称明朝中叶的一代名臣,且曾有相似际遇,惺惺相惜。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三十六岁,因触怒孟官刘理被贬贵州龙场任驿丞,途中沿钱塘江转道至兰溪,停留近半月,期间拜访时年七十二岁的章懋,为日后的龙场悟道点亮心灯。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阳明二度拜访章懋,山野阡陌间,忘年好友相谈甚欢。这样的园子,若是邀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喝茶论道,该是多美的事。
移步余庆堂。这个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古老建筑系我市现存年代最早的建筑之一,俗称“上厅”,大概是取其位于村之上首渡一村之意吧?历经岁月侵蚀,它的每一根梁柱、每一处雕饰,无不刻下年轮的烙印。单从文物保护的级别来说,这里比章氏家庙更牛,因为余庆堂是国家级的,而章氏家庙是省级的。余庆堂前厅墙上刻着字迹工整的《章氏家训》。兰溪渡渎村是传承《章氏家训》的中国传统村落。《章氏家训》是中国十大最有名的家训之一。在这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八婺儒宗章懋的理学成就,以及他的“道德、功业、文章”之“担三精神”。我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担三中学”,可见章懋思想的影响在本地有多深远。
离余庆堂不远处是枫山书院。该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为章懋辞官归隐后的讲学之处。书院秉承“担三”精神,致力于培养经世致用之人才。在章懋的引导下,书院成果丰硕,名家公卿辈出,登第及仕者众。今天这里将要举办“2023年章懋研讨会暨《章懋故事》征稿座谈会,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会场,已经有参会者陆续到场了,我不是圈内人士,知趣地退出了,在附近一棵大樟树底下稍坐。冬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晒在脸上,那么舒适。周遭安静极了,连狗也没有吠声,懒懒地趴着晒太阳。
接下来往左经过的是一条平缓下行的小巷,这周围应该就是渡三村了。古老民居错落有致,道路两边花团锦簇。突然眼前窜过一只松鼠,它径自往一户农家院子去了,估计是那儿的常客。门口站着一位白胡须的老者,看我是城里来客,主动陪着我走了一程,边走边介绍。老者对家族的历史了如指掌。他说,渡渎的先人章三七实在了不起,当时从异地迁入,事先一定经过反复考察、看过风水。我听了深以为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有其道理,否则怎会如此的地灵人杰、名仕辈出呢?我问老者村里有多少人?他说全村现在的常住人口有3700人,如果加上在外工作、创业的,总共有8000多人,这当中颇有一些响当当的人物呢!他还说到村里长寿老人很多,让我猜他的年纪。我说八十?他回答:九十多岁了!那真看不出。他说他还每天去地里干活,闲不住。
走着,聊着,不觉已到了村的最下首,眼前是一口清澈的池塘,几个村妇在池边洗衣服,一位中年男子在垂钓。往右走一段路,经过一条小小的商业街,就到了来时的地方——渡二村,又看到了章氏家庙,如此说来我已经绕村子转了一大圈。
该回了。老者依依不舍地向我挥手告别。或许,日复一日地守在同一个地方,做相同的事,看相同的人,实在是太寂寞了,于是这里的老人才会希冀跟偶尔闯入的外乡人聊聊天,倾诉倾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此刻,想必枫山书院的章懋研究学者正讨论得热火朝天吧。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7781
评论列表(41条)
默读,感悟,感慨……
@祁俊清:谢谢祁老师来访、美评……
行走、探访都是读书,读历史、读人物、读文化!
@轻品慢尝:是的呢,一个古村落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
真是地灵人杰、名仕辈出,很佩服您有此心志,志存高远也!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鼓励!
行走渡渎探枫山,冬日大地照暖阳。
沿途路林显金黄,充满阳光暖心房。
渡渎村落历史长,章氏家廟记辉煌。
一门曾有四进士,伯侄都为尚书郎。
枫山书院乡学堂,忠君忧国怀天下。
水榭庭院六艺馆,论道园里细品茶。
道德功业与文章,章氏家训美名扬。
渡三村里好风光,花团锦簇农耕忙。
清澈见底小池塘,村妇池边洗衣裳。
枫山书院书声琅,热火朝天论文章。
人杰地灵名仕出,志存高远谱华章。
旅行探访写美文,卯酉河畔共欣赏。
@阳光笙箫支剑笙:总是为支老师的用心感动着……
“天气晴好,冬日的暖阳洒满大地”
严重欣赏第八张图片。大饱眼福!
@风雨:我自己也挺喜欢的,阳光晒着水面,光怪陆离的色彩。
渡渎古村,章氏一族人才辈出。
@清河君:是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南方的古村落好多,而且保存完好。羡慕不已啊!人杰地灵,还要规避战火。我时常去太行山找古村落,山居多简陋,可能缺少一些灵动和文化气息。
@惑矣:几时惑矣来江南走走,我带你去转几处我们这儿原汁原味的村村镇镇。
@难诉相思:好哒!谢谢!到时候你若出诊,给我指导一下路径就行。
好有气势与格局的文化游记,精美拍摄,灵动抒写,一幅幅旖旎风景的画面,扑面而来,赏心悦目,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您的点评总是那么诗情画意。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简直是神仙!那位陪您聊天的老者,就是神仙啊!
@鸣虫:我想也是![大笑][大笑][大笑]
读你赞你羡慕你祝福你!
我有时会想,相思的工作如此繁忙,还如此佳作迭出,精彩连连,让我对身为作家的白衣天使有了更加温暖,更加心仪的认知。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再次美评!或许,医和文是一家吧?注重文学修养的医生可能更容易走进患者的内心。
翠竹、青石、流水、家庙都在诉说着古朴,几座村落,飘浮着儒家之气、书香之风。到此一游,心旷神怡。
@四格格:谢谢格格,的确,这样的一处古村落,身临其境内心就会多了儒究气,少了浮躁。
第五张图片很有意思,是在下棋!?
边喝茶,边聊天。还是在品酒呢?[赞]
@风雨:好像没有茶也没有酒,两人在清谈。[咧嘴笑]
图文并茂,都特别厚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
@梨子?:谢谢梨子,的确是这样!
游记蛮难写,走到哪里述说到哪里。或许比导游轻松高明多了!蒋老师厉害??
@ch雪梅:学妹懂的,写游记不太好些,尤其是有来历的古迹,得做功课。
真是佩服老师,说走就走,说写就写,还写的那么好……
@霁月:说走就走,说写就写,要做到不难,要写好还是很不容易的。谢谢霁月老师美评!
枫山真是地灵人杰、名仕辈出,老师图文并茂的博文,让我们读来感叹不已!
@李宗宾19481957:谢谢李老师!自古以来,以枫山先生为代表的众多名仕,让渡渎村充满灵性。
@难诉相思:章懋先生创办枫山书院,造福乡人,72岁的章懋和36岁的王阳明促膝论道,都是千古佳话!!
最喜欢你这种说走就走的果断,还有这种随性的旅途很有诗意。随意的挑一个村落,每个村落都会有不同的特色,不管是儒气还是俗气,不管是简朴还是重彩,不管是历史的还是新兴的,都值得观赏,重要的是自己用什么样的审美观、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去理会,去评价。
@四格格:格格的点评本身就充满了文化底蕴。或许,认真走访多个古村落,就像阅读了好多卷书籍,会让人的内心更丰盈,让人的思维更深沉。
江南的人文和自然景色真得令人向往。[花][花]
@陌上梦落:不妨忙里抽闲来江南走走,会有惊喜的收获。
行走,就是读书。一个古村落,一部传家经。渡渎村之章氏,如陆巷村之王氏。王氏先经商发家后读书科举入仕,章氏没有那么厚的家底,家训也有同有异,但都是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传统文化。欣赏,点赞!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介绍,几时去苏州也去走走陆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