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一周,又一次下乡义诊,只不过这次去的不是柏社乡,而是马涧镇的严宅村;参加义诊的,不是老科协成员,而是清一色的医院同事,由消化内科的陶主任带队,他老家就在严宅。参加者有内科(消化、内分泌、心血管)、眼科、儿科、骨科、超声科、心电图的医生,还有几位护士,组成了16人的团队,开了四辆车,带了床边B超仪、心电图机、眼科检查仪、血糖仪、血压计等,一大早七点浩浩荡荡向目的地出发。我和阿春、小踞坐老茂的车,不到八点就到达了村子。
陶主任事先做了周密安排。义诊场地放在严氏祠堂。这里不仅是祠堂,还是村委会所在地和村文化礼堂。早有村民在此排队等候。我们到了以后顾不得休息,穿上白大褂摆开阵势开始忙活起来。山乡的早晨还是挺冷的,祠堂又四面透风,幸亏我有先见之明,多穿了衣服。义诊中最受欢迎的是测血糖、量血压、查眼睛、做B超和心电图。村里高龄老人较多,患糖尿病、白内障的不少。跟每个偏远山村一样,严宅村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我这个儿科医生没啥用武之地,只给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做了常规体检。
空下来饶有兴致地绕着祠堂转了一圈,获知严宅是严子陵后裔文化村,已有800多年建村史。先祖是严子陵(严光)后裔三十八代孙严居仁,字安宅,官授承务郎。南宋赵构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从桐庐迁徙到兰邑灵泉乡源潭(今兰溪马涧镇严宅村)卜居。严居仁迁至严宅生活25年,96岁寿终。嗣后,家族繁衍壮大,儒士乡贤辈出。
严宅祠堂又称“严氏家庙”,据说一般祠堂不能称之为庙,只有和皇帝有渊源的才准称之为“庙”。祠堂内有四个厅,即怀德堂,中德堂,存心堂,三瑞堂,还有一个古戏台。房梁精雕细刻着人物、灵兽、百鸟、回纹等,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这些木雕装饰也体现了古人的爱好和追求:如狮子象征着权利和辟邪,鹿象征着食君之禄,马是壮志凌云,蝙蝠是遍地为福。
陶主任说,他小时候,这里是村小学。我说那冬天上课还不冻死?他说的确冷得不行,每年一到冬天手上脚上就长满冻疮。能够从这里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医生,那多不容易啊!看我兴致盎然,陶主任带我去村里村外转了转。村子除了祠堂是老建筑,其余的都是近年来新盖的楼房,那种白墙黑瓦的村舍早已荡然无存。一路上总有人跟他打招呼。我说你可是名副其实的乡贤了,不过我有点纳闷的是,为什么你姓陶不姓严呢?陶主任解答了我的疑惑:他们祖先原本在梅江镇,是陶渊明的后裔。从他太祖那一辈迁徙来此,所以,严宅村除了姓严,还有一部分姓陶。两姓村民关系融洽,和睦共处。
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陶主任告诉我这是他妈妈,已经八十八岁了。我和陶妈妈打了招呼。陶妈妈看上去腰板挺直,行动自如,不到八十的样子。她说她要去地里拔几棵菜。陶主任说,我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都得去地里转转。这大概就是农村老人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吧?
村子小,转一下就转遍了。陶主任又驱车带我去了两三里以外的一个隶属严宅的自然村,他说那里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只是一路上尘土飞扬,这里正在进行万亩良田项目建设。通过空间置换和低效用地整治,实现农田集中连片、耕地质量提升,这是个大工程。远处的北山山脉连绵起伏,层林尽染。到了山脚下,只有三四户人家的村子静悄悄的。望着空荡荡的屋子,陶主任说,这里计划将引来山涧水做人工湖,有山有水的景色会更加秀丽。大概再过两年,整个生态环境就会改善很多,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休闲观光。
回到村祠堂,义诊也接近尾声。待活动告一段落后,原班人马各回各车,直奔上新方村“司令土菜馆”。小店就在路边。我们搬了几根凳子在门口晒太阳,嗑瓜子,吃橘子。橘子是附近山上刚摘下来的,皮薄,果肉甜美。冬日中午的太阳,暖洋洋的。一会儿店老板出来招呼:上菜了!我们鱼贯而入。“司令”这个店名取得有意思,菜更是地道,大多是荤菜,有红烧猪蹄、白切狗肉、炖羊肉、生姜炒土鸡、水煮河虾、红烧鱼头、蒸肉圆等等,我们这些衣冠楚楚的医务人员顾不得斯文,大快朵颐起来。我对本地蔬菜更情有独钟,土制豆腐干、素包、小青菜,啥都好吃。护士长阿春说:这才是真正小时候的味道。
返城途中老茂说,希望下次的义诊活动我还能参加。我想,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通常我不会推辞。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7288
评论列表(29条)
坐上沙发了,先睹为快。
医生为严宅村送义诊,严宅村为医生送饭香——和谐社会景观。
@祁俊清:吃饭不在严宅村,是去了上新方村,自己掏钱的。[咧嘴笑]
@难诉相思:不好意思,我先入为见,弄错了。[笑哭][笑哭][笑哭]
@祁俊清:[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白衣天使们又进行了一次义诊,满满的爱心善举。顺带参观了解一下严宅的来龙去脉,这些老建筑才是严宅历史悠久的证明,他们一定会好好保存,因为很有价值。
@四格格:我现在每到一处都要做功课交作业。[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又到严宅去义诊,奔东赶西白衣人。
医院同事大阵容,浩浩荡荡为民生。
文化礼堂村委会,你来我往人纷纷。
子陵后裔文化村,儒士乡贤名满门。
严宅祠堂家庙成,布局严谨型如生。
壮志凌云见骏马,遍地为福蝙蝠存。
古人爱好与追求,美好寓意有象征。
山村也出大名医,努力学习万事成。
再去严宅自然村,世外桃源无比伦。
山水景色更秀丽,休闲观光引游人。
义诊进行到尾声,享受生活更兴奋。
司令菜馆新方村,地道土菜也馋人。
白衣天使大义诊,爱心善举更精诚。
也忙工作也写文,再到博园共享分。
@阳光笙箫支剑笙:如此洋洋洒洒的大制作,让俺膜拜!
医者仁心,您们一行“活菩萨”下乡为老百姓义诊,了不起!!
@李宗宾19481957:李老师过奖了,“活菩萨”,这个称呼可不敢当。
大爱无疆,大爱无限!
[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风雨:谢谢风雨美言![花][花][花]
参加义诊的同时,丰富了阅历,这个“假公济私”好啊,于公于私都好啊!要参加、要参加,我都想参加了,可惜无资格、无技术,干瞪眼。
@轻品慢尝:嗯,非常认同刘老师的评语————假公济私。[偷笑]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所见略同!
@轻品慢尝:的确是“假公济私”,公私兼顾,一举两得![大笑][大笑][大笑]
这样的义诊真不错。
@2272 张英辅:是的呢,谢谢张老师来访。
献爱心,去义诊,些善举,得民心![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谢谢解老师美誉!
送医下乡,白衣天使受人敬!还能品味乡村特色,欣赏自然风光,可谓一举两得!
@鸣虫:鸣虫老师言之有理,的确一举多得!谢谢来访美评!
蒋医生的义诊,美好多多,阳光灿烂的情怀与文字,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之中,灵动呈现。
@锦瑟黎燕:黎燕老师概括得如此精炼而美好,让人温暖。
义诊服务乡村,你们送医到门口的精神值得敬佩。
@清河君:谢谢清河老师赞誉,谢谢来访!
对于偏远山村的百姓,能有大医院医生送医,那种欢欣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当年红军、八路的风范。古建筑一直在利用,保护性使用是原则。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美评!去老村子义诊,既用专业知识惠及百姓,又学习了当地历史,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