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爱水如命的我,对一些水乡小镇心心念念。
周庄、乌镇、同里、西塘等江南水乡令人神往,心想,如果北方也有较为幽静的水乡小镇,该让我如何惊艳惊喜呢?
喜出望外的是,我的小镇幽梦成真了。
那年十月下旬,鞍山市作协组织一行人到海城牛庄采风。
行进在河流环绕的土地上,探寻藏匿在时光深处的依依古韵,仅是浮光掠影,亦让我不虚此行了。
暗自哂笑,真是孤陋寡闻。原来只知道牛庄馅饼大名鼎鼎,却不知道它还是水乡古镇,竟对近在咫尺的这颗北方明珠连起码的认知都没有!
海城牛庄镇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处于太子河的下游,拥有诸多底气十足的名片:且不说原来就有的我国东北多个第一:第一个巡检司衙门、第一个邮务总局、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个领事馆(英)、第一个红十字会、第一座天主教堂(法)、第一座清真寺、第一个水文站等。近年来,又锦上添花。2008年,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它还是辽宁省级特色文化旅游乡镇、鞍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示范镇呢。
比时尚的名片更让我心仪的是,这个北方小镇不仅有厚重沧桑的历史,它还与河流相依为命,格外的灵动飘逸。它的文化品质非同寻常,坚守传承文明薪火,光照人心。
二
牛庄历史悠久,有翔实的史料可寻它的胎记和脉动。
因位于辽河左岸,古时又处于平原、河海的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脱颖而出。自古有民谣赞之:“宝地牛庄,旱涝不伤;旱得半米,涝剩半粮。”
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2700多年前,是幽州属地。汉朝,就有了镇的雏形。东汉末年三国初年,成为辽隧县所在地。唐代,掠过唐王李世民东征大军的铁蹄,并留下了美好的传说。这儿人丁兴旺,牛肥马壮,为东征大军输送了士兵、战马和给养。辽金时,辽河在牛庄附近入海,商船(又称牛子)频频到此。也许,它的名字亲切朴素,叫起来上口,延续至今就源于此吧。明代,牛庄兴建土城,既是驿站,同时又是辽东重要的海运码头。《辽东志》记载:“船计数千艘”,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到了明末清初,从北方深山老林起家的清王室敏锐地感到牛庄是通向关内的咽喉,对南下中原腹地,成就一番霸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而且,地处辽南,离海又近,虽在关外,却格外的温暖和湿润,就连风沙都变得柔和多了。让他们的眼前一亮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就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后,深知牛庄的举足轻重。1623年,令皇太极在此扩建城池,将业已坍塌的土城建为坚固的砖石要塞,随之修建了护城河。1682年,康熙到沈阳祭祖,返京途中,在牛庄驻跸。皇帝的九五至尊驾临,使牛庄越发显赫起来。顺治末年,牛庄开埠建港,成为东北第一个商埠大港。众多帆船由太子河上溯至牛庄,就连河北冀州、山东兖州和青州,甚至江苏扬州等客商也慕名而来,一时商贾云集,甚为火爆。
咸丰八年《天津条约》签订后,牛庄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国北方与西方各国交易的重要交通枢纽,小姐庙(亦称肖姬庙、枭姬庙)码头,成了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牛庄更是名声大噪,外轮频繁驶来,进出口交易繁忙,货运量在国内名列前茅。遥想当年,水、陆两路往来的船只、车辆、货物,各种肤色的商客、香客、游客在此云集,将鼎沸的声浪传向四面八方。
不难想象,一个北方小镇占据了地理、气候、交通、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优势,不止一位皇帝驾临于此,牛庄便牛气冲天,鼎盛和繁华已达巅峰。
走在小镇上,古老的遗迹尚存,不经意就能看到古建筑的残骸。形成于明末的300米长的城里大街;形成于清初的180米来佛街、100米老母街、300米财神街等四条古街,虽不是当年的模样,但骨架依然,古意若隐若现。还能展示牛庄古城墙大体风格的,是在镇招待所门前东城墙根处,有一段3米长的大墙,是用原来老城墙的青砖砌筑的。那是明末清初本地烧制的特种青砖,它在小镇随处可见,当地居民用来砌墙护院的青砖,基本上来自于塌毁的古城墙旧砖。此砖的品质尚好,历经三百余年仍肌理细腻,光滑温润,坚实耐用。
当年,清初兴建牛庄城,工程浩大,数以千计的民工抬砖石的、砌筑的、搭下手的……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颇为壮观。在皇太极亲自督修下,城墙按照防御外敌的要求,高2丈2尺5寸,一律采用砖石砌筑。除四角外,每面建有4座腰台,并筑有可供御敌之用的瞭望及射箭的垛口,何等的威严气派啊!
三
秋末高远晴朗的天空下,护城河和石桥肌理通透,纤毫毕现。有紫燕掠过水面,在眼前翩然飞过。沧桑、缠绵、灵动和宁静混杂的气息,缓缓地漫过来,在心里萦绕纠缠。就庆幸,如烟的岁月并没有席卷一切,还网开一面,把最好的精髓留下来,心情便豁然开朗起来。
让我感慨万千的是,逝者如斯,河水还在;古迹无几,石桥还在。
无疑,牛庄是北方的一个特例,它和江南的水乡一样水系丰沛。东有海城河,西部、北部有新开渠、太子河,并有环流的护城河。多条河流泽惠,小镇不仅有了吸尘、增氧的肺,子民也有了相依为命、安妥心魂的母亲河。
当初开凿护城河,也许源自城池防卫坚固的一个举措。
这条护佑村庄、生命力强健的护城河,宽9丈9尺,是中国第一条与外河同样宽度的内河,使牛庄成为我国唯一有护城河的乡镇,其地位和名气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跃升。生活在北方的后人,也同南方水乡人一样,享受河流从身旁流过的福祉和愉悦。应验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俗语。
护城河源起城东海城河,经镇中心地藏门前穿过小镇,向北、向西分为两股支流绕小镇一周,在小镇西北角汇合后,流向太子河,全长4050米。它不仅调整了雨季海城河的滔滔洪流,缓解了水患,护佑村民平安少虑;有一段时期,还为当地的通商、经济繁荣提供了交通的便利。无形的财富是,它甜美的乳汁哺育了当地百姓,居民傍水乐活,日子就多了一分滋润。他们和外来的游人在河边或约会、或游春、或赏荷、或垂钓。清风徐来,微波旖旎,绿柳妩媚,美荷芬芳……
获得恩泽的人们,偶尔会怀想那些修建护城河的民工吗?会对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吗?
徜徉在护城河边,修河劳工黧黑的满是汗水的面孔,躬身劳作的身影,在我的眼前闪现,我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四
小镇的街面上,我们一路走来,上了太平桥。
太平桥坐落于牛庄镇北关护城河上,又称北关石桥。
此桥异常结实,历经160余年的战乱、炮火、洪水、地震的摧残,均未撼动其毫厘,堪为中国桥梁史的一大创举。它,是现存的东北地区保存完好的石桥之一,也是小镇惟一幸存如初的文物。
太平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桥长53米,宽4.2米,桥洞15孔,桥上两侧立柱60根,柱间望板58块。桥墩和桥面全部采用花岗岩筑就,桥面镶嵌195块青石板。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桥上,脚下传来鞋底与光滑石板摩擦生成的温馨和舒爽,恰似走在杭州九溪的石板小径上,甚为开怀。
此桥的桥墩石立向打眼,串铁铸铅,上下浑然一体。桥面铺装、榫卯的契合,尤其是横锁桥面的墩台帽石更为艺术,石匠们把桥墩、帽石凿成槽形,将石条嵌固槽中,使纵向条型石梁和桥石锁固在帽石之内,墩台帽石高出梁底10厘米,形成挡块,起到了分水、防滑及防震的作用,确保了石桥的横向稳定。
当年,此桥是清代海城河下游的主要桥梁,是链接关里关外的重要交通要道。后来,随着清末河道变迁,加之铁船取代帆船,营口港日渐红火,牛庄码头被废弃。
太平桥退居为当地百姓和游人通行、品玩之地了。
洗尽铅华,宁静悠然。
摩挲那些用心血精心打磨,经过漫长岁月磨砺的青石板,与天地和先人的慧光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
动情地感受石桥艺术品般的质地,品味其天然、拙朴和精致的浑然一体,历史浑厚的回声穿越时光,在耳边回响。
品味此桥的名字,就是一次美丽的云中漫步了。
当地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诸多传说;所建的庙宇、牌坊、会馆、教堂、纪念馆及纪念碑,即使坍塌,它们的文明之魂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生机盎然,绿意葱茏;民间艺术——日益火爆的高跷和喇叭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的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老百姓对太平盛世的虔诚祈祷和美好期许。
它们长久不衰,融会贯通,使牛庄以上善若水的情怀,幽古质朴的气场,安妥静谧的风貌,让人心动,吸引着众多的脚步一次次地迈向这里。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7087
评论列表(84条)
四点多就发文,燕子老师起得好早啊。这才是真正爱好博客者的风釆,向你致敬![赞]
@晓舟同志:晓舟的鼓励,让我备受鼓舞。其实,晓舟对卯酉河的一往情深,用心用情,倾情打理,耗费的心血与智慧,远远超过我的耕耘。祝福晓舟与团队美好多多,满目锦绣!
从历史到现实,细书水乡小镇牛庄的今生前世,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从容自如。
@祁俊清:诗人的灵动品评,入木三分,颇有情致与意蕴,光照人心。
北方有个小桥流水人家的牛庄,这是天工造物的奇迹。在你的笔下,我仿佛行走在幽静的牛庄,从它的起始,一路走来,皇族的威风,黎民的劳作,是一方养育的水土,是通往世界的大门,一直走到如今。它还是那样质朴,却又秀丽温馨。所以只要山水好,处处是美景。
@四格格:牛庄这个北国的水乡古镇,让我感受到,水系发达的地方,人啊,植物啊,动物啊,都格外润泽水灵,诗情画意无处不在。
先报个到,阅读了全文,为黎燕姐四点发文点赞!评论后写。
@悠扬琴声68:我啊,是早睡早起。往常都是5点多,今天4点多,就是我一早要去千山泡温泉。博文发了,心里就踏实了。
水,不仅是人类的生命源,也是植物的生命源。南方因多雨多水,所以植物大多都是四季常青,在冬秋季村枝落叶的很少。所以地处北方的牛庄却多河流,多水源,植物得以常年滋润,这是得天独厚。有上天的造化的天然水流,也有人为的造福的护城河,水让牛庄充满了灵性。
@四格格: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一个地方富有灵性的护佑。格格的精美品评,让牛庄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好有意境。
跟着你的文字,会了会北方厚重又清秀的北方水镇,上善若水、幽古质朴!这样的水镇养人呢!
@轻品慢尝:感谢老师的深邃品评与深度共鸣。好喜欢老师的情怀与文字,让人回味无穷。
“此桥的桥墩石立向打眼,串铁铸铅,上下浑然一体。桥面铺装、榫卯的契合,尤其是横锁桥面的墩台帽石更为艺术,石匠们把桥墩、帽石凿成槽形,将石条嵌固槽中,使纵向条型石梁和桥石锁固在帽石之内”[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风儿的钩沉,好用心。
我好喜欢雪,更喜欢那座桥。
喜欢这张图片,雪,白白的!
@风雨:这张图片,是我从心里博友那借用的。对此感激在心。
幽静牛庄多优美,爱水如命心扉醉。
梦想成真牛庄行,喜出望外情放飞。
浮光掠影不虚行,古韵依稀度岁月。
鼎盛繁华巅峰时,皇帝驾临无可非。
当年工程多浩大,壮观气派显神威。
秋高气爽蓝天下,牛庄水系也丰沛。
条条河流多泽惠,波波清泉绿翡翠。
护城河水深百尺,车水马龙人聚会。
美荷芬芳碧波漾,绿柳翠竹更妩媚。
太平桥上存古韵,天灾人祸难摧毁。
洗尽铅华风光在,宁静悠然到天陲。
上善若水诉情怀,幽古质朴风貌美。
美文从容数家珍,赏心悦目任陶醉。
@阳光笙箫支剑笙:感谢如此用心用情,将我的散文改写为精美诗作。春风扑面,好温馨。
人们习惯把厉害的东西称为“牛”,牛人,牛气、牛市,这牛庄的名字就很“牛”,喊起来响当当的;加之它的天然景观、历史人文,就足以吸引人们的脚步了。
@四格格:格格慧心慧眼,牛庄的名字如此之“牛”,就源于诸多皇帝圣驾此地。。。牛气冲天。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牛庄的赞美之情,都说:景随情美,情随景生,看了这篇文章应该是,景由人生,心融情美。
@悠扬琴声68:琴声的审美视角与文字功力与日俱增,这就是积淀丰厚,日益精进使然。
一个乡镇便修筑了一道护城河,果然很“牛”,所以叫牛庄名符其实。
@四格格:的确如此,这条护城河,给老百姓带来了福祉与灵性。
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使牛庄古镇这颗中国北方明珠,在您这篇美文的细腻描绘下,更加熠熠生辉!喜读这样的美文,流畅、深邃的笔触,让人倍感享受!
@鸣虫:感谢对牛庄如此认知与礼赞;感谢如此深度鼓励,给我鼓劲加油。
周庄、乌镇、同里、西塘,这些江南水乡我都去过,今读了黎燕老师的美文,知道了北方也有一个牛气冲天的水乡——牛庄。或许,将来会有一天站在太平桥上,寻觅黎燕老师曾经走过的足迹。
@难诉相思:蒋医生如果有机会到太平桥一游,一定要告知我。好想面对面感受你的风采与才情。
跟着您的文字游北方小镇牛庄,感觉它和江南水乡的小镇一样水系丰沛,风景优美,令人向往。
@华章秋韵:感谢如此深度共鸣与送暖。卯酉河之上,携手同行,不亦说乎。
“牛庄历史悠久,有翔实的史料可寻它的胎记和脉动。
因位于辽河左岸,古时又处于平原、河海的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脱颖而出。自古有民谣赞之:“
@风雨:看见风儿,好高兴,好温馨。
北方的水乡小镇,有如此深厚的历史背景,源远流长的人文记忆,当此一游。太平桥上享太平!
@惑矣:精美品评,画龙点睛,意境幽远,颇有格调。深度共鸣,倍感温暖。
牛庄也还保存有明时的青砖,且质量尚好,说明古人造物是非常讲究质量的。南京明城墙上的青砖都锲有制砖人的名字,就是负任制,谁的砖坏了,一看名字就知道,追查起来就容易。
@四格格:古人先人的大智慧与精细认真的精神,美如灯盏,光照后来人。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桥上,脚下传来鞋底与光滑石板摩擦生成的温馨和舒爽,恰似走在杭州九溪的石板小径上,甚为开怀。” 青石板很有民间古朴的代表性,也只有古镇才会有这种青石板路,我也最喜欢走青石板路,每到一处,如遇到青石板路我会多走几次,脚步声就像在叩敲古代的大门。
@四格格:格格喜欢走青石板路,我们真是大同小异。这样的联想真好,古韵深深,直入我心。
追溯历史,往往就是从浮光掠影中去探究它的源,它的根。所以古人留下的一个字,一篇文,一座桥,一栋屋都有它可深究的故事,这就是历史探源的最大乐趣。
@四格格:格格别有视角的深邃品评,文脉丰厚,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历史渊源,牛庄今昔……谢谢黎燕老师的精彩分享!!
@李宗宾19481957:感谢画家的深邃品评与送暖,春风扑面。
照片中石桥下虽然都是冰雪,但想象着待春风劲吹,大地回春,百花盛开时,它们便化作叮叮咚咚的清清流水,唱唱跳跳、不急不缓涓涓而行,那会是多美的情景。
@四格格:格格的形象思维好丰富多彩,这就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有此想象力与审美素养,格格的写作会步步登高。
北方能有一处小桥流水的城镇,真是不错。加之还有那么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好好设计一下,也可发展为一个旅游胜地。
@四格格:当地有这方面的策划与行动。不过,与江南水乡比起来,还是不能并驾齐驱的。
牛庄馅饼很有名吗?你有没有尝尝。以前只听说北方大饼卖出了名,是北方农村发家致富的途径,现在知道牛庄馅饼也出名了。
@四格格:哈哈,我吃过正宗的牛庄馅饼呢,皮薄肉鲜,很有风味的。
获得恩泽的人们,偶尔会怀想那些修建护城河的民工吗?会对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吗?
——勤劳善良智慧的能工巧匠,为可敬可爱的劳动者们深深赞颂。牛庄真牛,柔情似水,气贯长虹。佳篇大作,不得不赞!
@ch雪梅:雪梅用心用情的精美品评,暖意融融,意境幽远,光照人心。
牛庄的高跷和喇叭戏的兴盛,既是人们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喜爱和继承,也是显示国泰民安的和平景象。
@四格格: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传承,很有地方特色,也是山河无恙的美好生活。
古老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南方多水乡,北方却比较少见,谢谢黎燕老师带我们一起领略北方古镇的风采。
@陌上梦落:深邃品评,画龙点睛;深度鼓励,春风扑面。由于北方少见,牛庄的风采格外养心养眼。
经你这一番深情描述,牛庄成了多少人的向往,说不定就成了旅游爱好者们的打卡点了。
@四格格:我的文字啊,微不足道的。牛庄的历史与温润,美食与幽静,独具一格,引人前往。
娓娓而谈的北方水乡古镇历史,活灵活现的古镇风貌,穿越时空的场景画卷,黎燕老师笔下,是一座立体的古镇。众多个第一,牛庄名副其实牛!
@诚厚:诚厚每一次品评,都认真细致,这样地对待博友,让我深感厚重的君子之风,扑面而来。
北方水乡,名副其实,真牛![喝彩]
@一池烟雨:感谢深度共鸣,好有意蕴。
幽静的牛庄,有天然的景观,也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将来也许就会成为开发的热点,但希望它将来还能保持它的古朴风貌、纯朴人文,还能看到它的幽静。
@四格格:格格的美好期待,会成真的。因这地方文脉丰厚,有识之士会这样地开发牛庄的。
“海城牛庄镇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处于太子河的下游,拥有诸多底气十足的名片:”
“牛庄历史悠久,有翔实的史料可寻它的胎记和脉动。”
@风雨:看见风儿,就满心欢喜。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感谢如此热情洋溢,给我鼓劲加油。
优美的文字,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跟姐姐一样,也喜欢水,喜欢古镇[赞][喝彩][花][爱心][可爱]
@似水若烟:烟儿的精美品评与深度共鸣,传递了最美的人文情怀,好温馨,好芬芳。烟儿对水的一往情深,从博名里行云流水呈现。
会有心心念念,是你热情如火如炽,深爱这山山水水,深爱这片土地,深爱美丽的大自然。
@四格格:好美的意境与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牛庄因为有水而有了灵动中的幽静,它的幽静、灵动深深的吸引了你;而你又用最美的文字把它的灵动、幽静渲染得淋漓尽至,让很多的人看到,并了解了一个有历史厚重,有人文底蕴的乡村小镇,它将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这得益天然的流水,得益充满爱心的你。
@四格格:牛庄因水与古韵令人神往,我只是用我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敬慕与喜欢。感谢牛庄,成全了我的水乡古镇之梦;感谢格格如此文采斐然地鼓励我,给我鼓劲加油。
牛庄,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村庄。
@清河君:感谢热情品评与深度共鸣。
因为“牛庄馅饼”知道了牛庄这个地方,读黎燕 大作进一步了解了牛庄。值得一去的地方。
@漫言华语:感谢灵犀品评与深度共鸣。这样的水乡古镇,值得驻足。
爱水,应该是人类的共性。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一定有生命、生物的共存,就有了大自然的和谐之声、和谐之美景。
@四格格:是啊,水与人们的生存,爱与美息息相关。我发现水边的树木,植物,比其他地方的,更加郁郁葱葱,水灵温润。
水带来的是灵动,古带来的是厚重。水乡古镇既有自然的灵动,又有文化的厚重。牛庄的水有北方特色,护镇河更是罕见。牛庄的古,与南方的古镇比,更与国运相连,可以说是国运的缩影,也更有价值。看多了南方的水乡古镇,黎燕 老师的游记美文,让我对牛庄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诚厚:诚厚的深邃品评,视角独特,意境幽远,文脉丰厚,浓郁的家国情怀与文采斐然,在字里行间星光闪烁。这样的深度评论,提升了原作,难以忘怀。
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历史有人文,就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慢慢的它的名气越来越大,去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胜地。
@四格格:格格说得好,是这样的。风景名胜来自于自然与人文的灵秀与厚重,给人以美与情的陶冶。
你欣赏了牛庄的水和水带来的风景,你热心的推介了北方江南式的牛庄,你会为牛庄将来的旅游发展带来幸运。
@四格格:格格如此暖意融融地深度鼓励我,是给我鼓劲加油啊。牛庄的风采与特色,不以我的文字而增辉。我作为写作者,品鉴到北方的水乡古镇,应感激牛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