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山的回忆(2)——特殊待遇
海金山种牛场是归市里直接管理的大型国营农场,领导的级别都较高,直接由市委组织部任命。
接待我的是办公室主任白晶泉先生,他也是刚刚从牛棚中平反出来的“解放”干部。
蒙古族干部白主任中等个儿,高颧骨,眼睛不大可很明亮,人看上去很结实精干,听旗里老同学介绍说,白主任年轻时是解放军边防营的营长,在西北的边防部队任职,是个见过世面、很有涵养的蒙汉兼通干部。
在家乡,蒙语说的流畅,汉语说的标准,我们管这样的干部叫“蒙汉兼通”干部,这样的人才,在牧区非常难得。
白主任仔细的看着盟政府开的介绍信,抬起头笑眯眯滴称呼我为盟里来的干部,整的我非常不好意思,尤其是想到那个“盟里来的干部杀头牛”的闲嗑儿,我心里就偷笑一下子。
说话间,天就渐渐擦黑了。
白主任把我领到场长办公室,先和吴场长见了面,回身儿就牵着我的手,直接请上吴场长直奔食堂。
食堂很大,可吃饭的人不多,很多干部的春节年假还没有休完,就有几个做零活的工人在那里开伙。
大师傅端上来一大碗牛肉炒酸菜、两盘咸菜条,白主任自己从怀里掏出一瓶散白酒,给我面前的一个茶缸子倒上了酒,白主任端着铝饭盒子盖儿,吴场长端着铝饭盒子,两位领导就拿着这样的家伙式和我碰酒,欢迎我的到来。
吴场长动情地说,还没有城市的画家来过他们这嘎达搞创作,还没有人宣传过草原红牛。喝点酒就上头的吴场长,端着倒上了白酒的饭盒子和我碰杯,主动提出愿意当我科普画的创作顾问。
自己听了这些话心头一热,把自己这个“科盲”原来心里的顾虑一扫而光。
我激动地站起来表示感谢,端起酒缸子就喝了一大口,哪知道这是65度的草原白,号称闷倒驴,把我呛得半天说不出话并且咳嗽不止,两位领导笑嘻嘻地把我摁到椅子上敲打着我的后背:这酒喝起来有劲儿,咱们慢慢喝。
我知道自己没少喝了,渐渐的的两位领导说什么自己都听不清了,可晕晕乎乎中听清楚了白主任和食堂大师傅交代:这是盟里来的,每天要有一顿细粮……
我在海金山住了一个月,每天中午大师傅都要单独为我擀一碗白面面条。
这是农场的最高待遇,场长和职工在食堂吃饭都是一天三顿棒子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639
评论列表(6条)
那时候我们细粮指标只有百分之三十是白面,其余都是粗粮玉米面和高粱面,有时候还得加上红薯面或者红薯,饭量大的老师傅就吃红薯,五斤红薯顶一斤粗粮。
@蓓蕾含香:那时候,在城里,也是粗粮为主,到了牧区,细粮更是少的可怜。有时候自己都发呆的想——到了GCZY的时候,就能天天吃细粮啦,没想到几年之后,粗粮就渐渐退出餐桌。谢谢老师的评论,问候夏安!!
牧场虽偏僻,待客却有道。赞!
@情满乌江:白主任和吴场长都是内蒙古的好干部,懂技术,有理想,有抱负,现在这样的干部非常稀缺啊!
草原人的豪爽,还有基层干部朴素、憨厚的形象一跃而出。
@四格格:老师所言,我在内蒙古体会很深!谢谢老师鼓励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