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目的、无系统、无规划,是我现在阅读奉行的“三无主义”。阅读如散步,走哪算哪,在哪发现了风景,就站下来瞧一瞧。读和思都自由散漫,自由地读,散漫地思,不知那思会漫延、漫溢到何处。
最近,在《南方周末》上,读到学者陈晓平题为《南宋假公主案与姜夔词中的亡国之痛》一文(下文简称陈文),文中说南宋的一个真或假的公主,隐身在姜夔的词作《暗香》与《疏影》中。
陈文先说了那案子:宋徽宗有一女名赵多富,被封为“柔福帝姬”公主。1126年靖康之变时,此公主与徽、钦二帝及一众妃嫔一同被掳北上,众妃中有宋高宗生母韦贤妃。据南宋官方记载,柔福公主于1141年病死在金国。但1134年,有人自称是“柔福”,从金国逃归,经验明后重新入宫,被封为“福国长公主”,并许配给永州防御使高世荣。又有一说,此“福国”是一个开封尼姑假冒的。1142年的“绍兴和议”,使当年被掳的一些人得以南归,其中就有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后的韦太后将假冒公主处死。然而,当时南宋朝野部分人认为:此“福国”是真“柔福”,被韦太后冤杀了。柔福公主和当年的韦贤妃,在金国曾共侍盖天大王颜宗贤。为了掩盖这个丑,韦太后要杀真“柔福”假“福国”公主。
这种真假案,历史上从来就不乏,知不知无妨,但如果与姜夔的词作相联系,脑洞倒要开一开了。
先想到了姜夔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我接触到的上世纪90年代章培恒主编的文学史,以及更早的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都没有将姜夔单独列章节进行介绍,只把他放在南宋后期词人一节中介绍。“南宋后期,再也没有出现过辛弃疾、陆游、陈亮那样热情如火的词人。”“从姜夔开始,一大批词人的创作,又回到了文人落拓情怀、男女恋情、自然山水之类传统题材,和清丽委婉、细腻精巧的艺术风格。”(章培恒版)这里说的传统题材和艺术风格,曾是宋词的主流,但到了南宋,抗金主题成了主旋律。而南宋后期,姜夔等词人回归的风格,自然就是不值得推崇的,是背离主旋律的了。
在我心中,姜夔在词人中,不似苏轼、辛弃疾那样,是全面发展,能豪放也能婉约的优等生;不是李清照那样的,理论和创作水平皆可圈点的高才生。姜夔算是有些偏科,擅长音律,不在什么派别中,特别自我,自成一格的特长生。
《暗香》与《疏影》,就是姜夔这个特长生的代表作。原词如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爱梅爱到以梅为妻的宋初诗人林逋,在其《山园小梅》一诗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姜夔非常欣赏,就取句首二字,以之为“自度曲”咏梅词的调名,写下《暗香》《疏影》。这两首词精巧、清丽,也隐晦、含蓄,不是太好懂,我以前只是拿它当作朦胧诗,去欣赏它的朦胧美。
“暗香”主要是以嗅觉来感梅花之美,“疏影”主要是以视觉来叹梅花之丽,均不直接写梅花,也不赞扬梅花的品格,而是以朦朦胧胧的意境,让人遐想梅之美和人之情。
《暗香》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对梅怀旧,以梅喻人。上阕以月色和梅花互映,过去与现在勾联。先回忆月下同“玉人”摘梅,再转到现在,自比南朝诗人何逊,言自己老了,对美景无从下笔。但紧接着又写梅香沁人心,撩人情,欲罢不能。下阕开始感叹当年夜雪中初识的那个人儿,现在距离自己很遥远,不尽思念起来。杯中的酒似泪,眼前的红梅无言,当时西湖携手赏梅,雪压梅树枝头。现在梅花也是片片零落不知何时再开,人也不知何时能相见……过去与现在,月色与雪梅,暗香与疏影(疏花),赏梅与怀人,往往复复、摇摇曳曳,真是月朦胧、雪朦胧、花朦胧、人朦胧,情思也朦胧。
《疏影》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因梅抒感慨,美人命运都悲惨。上阕先写两只小小的翠鸟,正在苔梅的枝头亲昵。就如同我和心上人相逢在黄昏的篱边,无言倚修竹。接着用了两个典故,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女)在梦里装点着“梅花妆”(相传梅花落其额上,人以为美,而有了梅花妆)。昭君想念家乡,月夜归来,也如雪夜中的梅花一样孤独幽怨。深宫人、深宫事都不免悲剧一场,谁能像汉武帝那样金屋藏娇呢?但所藏陈阿娇,也是悲剧一场,就如梅花花瓣一片片飘零,又如玉龙笛声声声怨,在哀曲里欲断魂。什么时候能去寻觅梅花的幽香、暗香,看那梅花的疏影映在小窗上。……还是月朦胧、鸟朦胧、花朦胧、曲朦胧、梅的疏影与暗香朦胧,宫中的人事更是朦胧又朦胧。
才疏学浅如我,也就只有这个心力和想象力来阅赏《暗香》《疏影》。
文学作品如何解读?人们一直都在探索其丰富而有趣的方法,比如:符号阐释法、密码破译法、原型侦探法、沉浸体验法等等。这些方法似乎多用于小说、戏剧这些有情节有故事的文本,在抒情性很强的诗词中,用得较少。现在读到陈文,作者在姜夔的《暗香》《疏影》中,寻觅并论证出一个公主的身影,这有点像侦探案情、破译密码,很有吸引力。那就跟着陈文去寻《暗香》,觅《疏影》吧。(待续)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3630
评论列表(17条)
文短意长,受益匪浅。
@祁俊清:谢谢鼓励!
历史传闻,真假难辩,且听你下文分解。
姜夔是通晓音律的词人,非常喜欢他的《暗香》和《疏影》。老师对《暗香》、《疏影》解读得真好,学习。
坐板凳静待下文。
@陌上梦落:先谢谢了!互相学习!
好深邃的文学评论,这样的高端,是卯酉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锦瑟黎燕:谢谢你的高评!权当是鼓励,再接再厉!
拜读老师佳作,您对古诗的解读使我增加认知,受益!
@悠扬琴声68:谢谢美言!谢谢鼓励!
历史自有后人评说。
@清河君:后人一直在评说。
闲云野鹤没有了功利性,阅读全凭兴趣,“三无主义”是可取的。把两首难读的古词解释得明明白白,刘老师厉害!
@诚厚:谢谢!高抬我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精美佳作,内涵丰厚,引领我们更好地解读文学经典作品。
才女老师的文学天赋极高,功底匪浅哦!祝国庆节快乐!
你把阅读的方法总结得这么丰富有趣,让我开了窍。平时从没想过它会有这么多的解读方法,以后阅读时就可以试试自己解读时用的是哪种方法了。
我们这个年龄读书就应该奉行三无主义,佩服你的读书学习精神,你还年轻,我现在老眼昏花,已经读纸质书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