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等人的间隙里,读了公众号“诗人类”推出的一首小诗——《沉默的蓝色之夜》。
作者叫海桑。起初我还以为是外国人,像华兹华斯、里尔克、狄金森那样的大诗人。查了一下,原来是我们当代的诗人,比我大两岁,福建人。
“诗人类”用其中两句“事物一经说出,便有了影子”做标题刊出这首诗。这两句引起了我的注意。
先录下原诗:
沉默的蓝色之夜
海桑
沉默的蓝色之夜
生出一个白色的黎明
虚无的门口
荒诞的白马一闪而过
事物一经说出
便有了影子
黎明时分,半醒的梦
也微微发白
我在公众号的留言区写下了我的理解,一并记录于此:
《我解〈沉默的蓝色之夜〉》——
诗人认为人生短暂、虚无、荒诞,但还是要来世上走一遭——也许值得走一遭。
夜“沉默”。沉默不是生命的常态。有声有响,有说有话,乃至有光有热,有形有色,才是常态。沉默总会被打破。
夜是蓝色的。蓝色是冷色调,象征幽静、阴郁。
夜是冷凉的,没有暖热没有光(指日光。也许夜空有月,但月是反射日的光)。
在夜里,除了织梦,几乎无可作为;日间乃能有所为。
那么,何不去说、去做,在世上发散你生命的能量?这未尝没有意义。
“事物一经说出,便有了影子。”不说,连影子都没有,何谈作为?
黎明,象征希望、新生、力量。白色的黎明之子打破了夜的沉默,改变了夜母的冷蓝,随之而来将是红日映窗,日暄风暖,白日放歌亦纵酒。
有声有色有光有热才是人生。
白色的黎明,荒诞的白马,黎明之后是白日迟迟——诗人认为一切无非荒诞与虚无(“荒诞的白马”指时间,“虚无的门口”指空间);何况“白色”是由“蓝色”娩出的,愈发荒诞不经。
虽然荒诞的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也许终归虚无,但它终归披上了黎明的霞彩——那是生命的色彩,理想的色彩。
还有一首:《独处的荣光》
独处的荣光
海 桑
黄昏的路口
老人用拐杖指路
木叶在掉落之前
也并不招呼一声
独处的荣光里
一呼一吸
都有了纯粹的感恩
我并不介意
沿着梦的脚印
捉住一个陌生人
我真喜欢“独处的荣光里/一呼一吸/都有了纯粹的感恩/我并不介意/沿着梦的脚印/捉住一个陌生人”这六句。
我很享受独处书斋的时光,遗世而独立,自乐其乐,自忧其忧,甚而生出睥睨尘世的清高之心——这就是孤芳自赏的“荣光”吧。
然而,必须感恩呵!感恩时代,感恩社会,感恩家人,真诚地。一呼一吸里都有感恩。就像玫瑰感恩春天。
我尚有梦。
旅程过半,我喜欢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寻找一度遗落、彩虹似的梦。
独处并不寂寞。我的书斋里星光熠熠——我“捉”来很多“陌生人”做客,他们是我的师、我的友。我从未见过他们,可他们是我无比珍视的亲人。
我愿“捉住”更多更聪明的陌生人。
让寻梦的小船满载星辉吧!我将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就是我对六句诗的解读。
开头两句(黄昏老人那两句),不太懂;木叶那两句可能是用自然来类比。但其用意为何,仍不太懂。
然而,仅那六句亦足绕梁三日。
卯酉河里有很多诗人,我是知道的,愿与朋友们切磋。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3463
评论列表(3条)
喜欢两首诗,我本也以为海桑是一个外国诗人。“独处并不寂寞。我的书斋里星光熠熠——我“捉”来很多“陌生人”做客,他们是我的师、我的友。我从未见过他们,可他们是我无比珍视的亲人。”[赞][赞][赞] 你的解读和感受,我也有同感。“陌生人”,在“阡陌交通”着……
@轻品慢尝:这篇是今年6月29日写的。当时还不知道有卯酉河博客。
在我,读诗歌,尤其是现代诗,费时又费脑。不翻来覆去反复品咂读不出个所以然。
这两首偶然读到的小诗,在当时,为了把咂摸出来的那抹诗味转化成文字,颇费了些气力。
近日忽然记起此作,心想何不发到博客里,听听各路豪杰怎么说。
顺祝轻品姐安。
黄昏的路口/老人用拐杖指路/木叶在掉落之前/也并不招呼一声,这六句,我有点懂了。
黄昏,人之初老,诗人海桑写此诗时应在50左右;老人和拐杖的意象,则谓更近一步的衰老。树叶掉落,乃死亡。死亡来临之际,岂会事先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