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2023090406022686

《书城》有一年九月号上,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先生谈文学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先生的名气很大,中文系毕业的,或者喜欢中文的,似乎都应该知道他。他编过的文学史,做过中文系的课本。他这回谈文学史,有着对学术与政治复杂关系的省思。

先生在文革前参加过北大的文学史编写,那时全国都没有文学史教材,所编即所谓的“北大文学史”,有人认为是一场闹剧,他也觉得是,因为“一届还未学完中国文学史的大三学生,竟在一个月内写出一部七十多万字的文学史”,是匪夷所思的。但这部文学史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是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贯穿着整个文学史的发展;二是民间文学史为文学史的主流;三是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三条都是有根有据的,而且还是经典性的根据,有列宁、高尔基的理论,还有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后来说,“真理多走一步就变成谬误”。

要在没有文学史的时候坚持这样三个标准来编文学史,是很不容易的。文学史是中文系最基本的教材,真所谓纲举目张,任何事情总要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才能有现实的发展。但究竟编文学史,或者其它学术史,要坚持什么样的标准,能坚持到什么程度,即使在目下,也还是让人犯难。这几天一直在琢磨文学史这个话题,昨天还翻看鲁迅的一篇杂文,《文学与出汗》,原来中学课本上的文章,希望能有些启发,读着读着,竟连自己也犯嘀咕了,觉得以前的理解,还有老师的解说,像是都在胡闹。回头再看看“上海的教授”梁实秋的原文,觉得鲁迅也是难以理解了,逻辑自不必说,观点也是让人费解的。听说现在,这篇文章被人从中学语文课本上拿下了。

有一年我在西北大学听刘卫平教授的讲座,结束时用纸条给他提问,问他说中国文学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的所谓文学家都是官员?时间太长,答案记得不是太准确了,他大致说到印刷的问题,官员们是更有条件的;还说到文化修养和体制问题,官员们有优先权,我想这些大致都是不错的。还记得陕西的一位作家方英文,在家乡的一篇演讲稿,大意是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县处级官员的心灵史的话,觉得也是有些道理的。

不过,于我来说,我总是喜欢《诗经》上的文字,还有汉乐府诗歌,以及那些作者无名无姓的先秦歌谣,总觉得它们,还是离文学的本初更近一些,在田里劳动,累了,哼唷哼唷地喊几声,便都是文学,哼唷哼唷地多喊些时间,就成了文学史,其它,大致都是多余。我是哼唷哼唷派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1876

(4)
理洵的头像理洵
上一篇 2023年9月4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3年9月4日 下午4: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9月4日 下午3:03

    不疾不徐地叙述,还是很有道理的!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3年9月4日 下午5:50

    俺不懂文学史,但喜欢看别人讲文学史。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3年9月4日 下午6:56

    修史不易,修文学史更不易。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3年9月5日 上午9:48

    尽管你很谦虚,但我读来很有学术性。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3年9月5日 下午1:52

    是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县处级官员的心灵史的话,觉得也是有些道理的。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3年9月5日 下午1:55

    中国文学史,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