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一种人生信仰——记爱国侨领许东亮

9a504fc2d5628535c6bdb8a695ef76c6a6ef63d3

有一位老人,他一生驰骋商界,成绩斐然,却低调务实,谦逊稳重;他时刻关注国家命运,情系归侨民生,倾其一生关怀华侨大学的创办和发展,默默奉献,善行善举,却从不张扬;他德高望重,荣衔满身,却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连与自己相关的宣传报道和纪念留影都鲜有保留。他,就是著名爱国侨领、德高望重的许东亮(乃昌)先生。

许东亮先生生前系粵人大代表、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联合会常委、中国侨联常委、顧问,香港中华总商会常董、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华丰国货有限公司及大众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侨大学第一至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华侨大学香港教育基金有限公司理事长、香港福建中学董事会董事长、监事,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香港侨友社荣誉会长等。

s_0ada4c18fc3ff519f8ea978f2a012e81349839

情系金门

许东亮,原名许乃昌,曾用名许开盛,1915年3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后湖村。在饱经历史风霜的家乡金门这片土地上,许东亮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和四处求学的少年时代 。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日军占领金门,金门人纷纷背井离乡逃难,下南洋到海外谋求生计。危难时刻,许东亮毅然携妻,带着全部行囊:两套换洗衣服及两塊银元,也随友人逃难去东南亚谋生, 开始了他的海外生涯 。

烽火岁月

许东亮最先抵达的是新加坡,在一家南洋烟厂做卷烟工。

在新加坡的日子里,许东亮积极参与了由陈嘉庚号召发起的抗日义捐活动,他响应陈嘉庚号召,筹款捐物,秘密支援抗日工作,支持祖国抗战。然而,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乌云漫卷,眼看星州也即将沦陷,在此境遇下,一九三九年,许东亮不得不携妻再次辗转到了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在巴东东郊的巴雅贡务小鎮避难。

巴雅贡务是一个很落后的小山村,在那里,许东亮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看准商机,一切从零起步,没有手艺便去找师傅认真学习,虽然都是“土法”生产的家庭式手工作坊,却也开始逐渐走上轨道,为他的人生赚取了第一桶金。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引來了日本侵略軍对南洋各国的占领和掃盪。一批中国的抗日文化人,从国內流亡南洋。他们以筆作刀搶,不断地揭露日軍侵华的罪行,引起日軍注意,在南下扫盪过程中,極力要追捕他们。

当得知他们面临日军的搜捕时,热心的许东亮倾力相助,他经营的巴雅贡务的小作坊和当地數名华侨经营的小农場一下子成了掩护这一批批抗日文化志士的避难所,他们以"做工"名义来掩饰身份,得以幸免被捕遇害。

愛國情懷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结束。一九四六年许东亮举家回到新加坡,经营土特产生意。

鉴于其曾参与海外爱国抗日民盟组织,在头顶英殖民政府的”特殊对待”之下,一九五零年,为安全策,全家又再迁居印尼雅加达。

在雅加达,极富商业眼光的许东亮与好友、金门人苏秀荣先生共同开创了“公大行有限公司“并出任经理。

“公大行”原本从事土特产生意,由于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为了支持祖国,许东亮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也没有考虑生意要赚多少钱, 而是改变“公大行”的生意方向, 积极寻找各种新中国急需紧缺的物资,冲破难关,打破贸易封锁,支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建设,特別是千方百计输入一些遭遇美国和西方国家禁运封锁的战略物资(如橡膠等)和紧急药品。

当时的新中国需要外汇,许先生因此也兼做外汇兑换、融资投资等业务。他通过爱国侨社广泛动员侨胞汇款回国、动员侨商积极投资祖国、动员侨胞支援新中国和家乡的建设。

1955年4月18日 – 4月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首次出国参与世界国际事务。

大会开幕前夕,1955年4月11日,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原计划搭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自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途中突然爆炸,机上7位中国政府代表團人员全部遇难,举世震惊。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代表团的安危成为当务之急。祖国信任海外华侨,于是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连夜召集椰城、万隆的侨领商量对策,并成立“印度尼西亚华侨支持祖国亲人委员会”, 由两地侨领分担保卫中国代表团住处安全和代表团饮食安全的任务。

由于担心代表团的食物被国民党特务下毒,当时代表团吃的肉、菜和牛奶等,“印度尼西亚华侨支持祖国亲人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都要先亲自尝试,确保祖国亲人的安全;代表团在雅市期间,中国使館廚房的烹饪操作,则聘请雅加达侨总妇女部的华侨女性操控把关,许东亮的夫人欧阳汶女士亦参加,亲自下厨烹饪。周恩来、陈毅、廖承志等国家领导人临别时特意同这些“临时厨师”握手致谢、合影留念, 这張宝贵的合影从此成了许家一生的珍藏, 相随相伴,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侨领风范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印尼出现巨大的排华浪潮,致使广大华侨华人失去生计,流离失所。

危难之际,许东亮以椰城中华侨团总会财务部主任的身份参与印尼排华期间难侨的具体护送和许多具体的安置工作。

当年,国家決定派船赴印尼直接接侨回国, 大量的组织安置和协调各地难侨的工作,从租赁大型的轮船,到民间筹措义款等工作就落在雅加达和各地侨团的身上。而具体负责这筆巨款, 加上国家投入的庞大的租船外匯款,一下子全落在许东亮的肩上。

这些日子,许东亮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印尼土特產和橡膠的出口生意 ,他积极利用手中的资源协助难侨,为保障侨胞的安全不遗余力。他不辞劳苦,奔走协调,搜寻查探可以供侨民栖身的住所, 学校教室、社团会所乃至公司厂房,他都亲自查探, 他自己公司的仓库也腾出来给难民作临時住处。

他常往返于北京、香港、印尼三地, 多次亲自随船从印尼护送难侨回国, 安置妥当后,又马不停蹄前往北京向廖承志、方方等中侨委领导汇报工作,聆听下一步的部署安排。

每到此时,廖公和方方都会关心地一再询问租船款夠不夠?若不夠一定要说实话。许老晚年提起这一段插曲時说:“每次听到这样温暖和信任的话语,我常常感动的说不出话來了”。

按照惯例,如此大単的租赁生意,船公司明里暗里均有回扣予“租赁者”本人或中介人,几趟下來的租赁回扣已达上百万元,许东亮全部归入到侨总专项的救济难侨的帳户上。 这笔当年救济印尼难侨租船所剩的款项(包含全部船公司给许东亮个人的租船回扣款),因当时环境无法上交主管部门,只好暂由负责财务的许东亮保管。后来时移势易,中印(尼)断交,文化大革命期间中侨委也被撤销了,人事变迁,许先生也移居香港,这笔公款真正成了“无头案”,始终无法移交了。

然而,许东亮并未将之占为己有,而是妥善保管, 把钱款设法从局势不稳定的印尼转存入新加坡中国银行。终于在事隔 20 年后,即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10月,他派长子上京找到当年侨委的负责人之一,欲将这筆拖了二十多年几乎无人知曉的款项连本带息累积共三百多万港币上缴。

问题是竟然沒有人也沒有一个部门敢收, 因为当年(20多年前)中侨委的帐早己隨着文革的到来、中侨委机構的被撤消而一律封册了。

原侨委的负责人说,当年廖公早有话向许东亮先生交待,这筆专用款是一次过,“多不用退少也不补”了,这筆帐早就结清了。如今多了就交由许先生全权处理吧。

於是在华侨大学复校后,作為华大的第一副董事长的许东亮决定将此筆余款再加上新筹的三百万元,共六百多万元以“侨总”的名义全部捐给华侨大学兴建的首间“侨总图书館”。当時有人建议用许东亮的名字冠名这间图书館 ,立即遭到他的坚决反对。许东亮先生公私分明,深明大义的高尚品德和义举深深感动了华大学子。

护送和安置难侨归国是许东亮先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战斗中,他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祖国的期望, 为新中国接受和安置难侨的工作作出卓越贡献。从此,他从一名侨界的骨干力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侨领, 为其后来继续坚持爱国事业踏上了一条新的征途。

移居香港

六十年代,印尼的排华事件仍然连连发生。

1966年他当机立断决定举家移居香港,从此開始了在香港重新創業發展的人生新階段。

短短數年間,许东亮運用原在印尼、新加坡和菲律賓的眾多商業人脈和福建閩籍鄉親的關係,通過之間的幫助與合作,很快打開了香港這一片商業市場,開始了他後半生的商旅生涯。

1967年,許東亮和友人一起在港創立了華豐國貨公司,吸引來自印尼新马菲律賓的侨商入股华丰。在他的苦心經營之下,華豐國貨創下了輝煌的業績,並成為香港愛國主義的基地。

他管理和经营下的华丰,成为早期国货走向印尼和东南亚市場,成为东南亚各国华侨开展贸易、与香港及祖国溝通的纽帶和桥樑。许多海外华侨回国时,无不把华丰作为回国第一站,把国货作为进入大陸尋親访友的見面礼。这里无形中成为海外华侨的聚集地。“爱祖国,用国货”一時成為许多爱国侨胞流行的口头语。

2002年, 许东亮从华丰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退休, 在欢送他光荣退休的晚会上,华丰董事会和广大员工赠予他公司“永远名誉董事长”的最高荣誉 ,時任香港首屆特首董建华親臨华丰公司的晚会为许东亮先生颁发最高荣誉纪念奨。

在初創华丰公司的同時,1970年, 許東亮又創辦了大眾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代理中國的電機產品,銷往印尼和东南亚。35年来他致力推銷中国机电、化工、纺织产品, 为中国电子产品走出国门打开了一条新通道。新中国一批批名、优、特、新的产品正是通过他新創立的香港公司逐步走向海外的。

在苦心经营商贸事业的同时,许东亮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以及文化教育出版事业, 出钱出力,为振兴和弘扬中华文化作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许东亮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孩子们小時候,他常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记住啊,我们’唐山’人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听到国歌要立正敬礼,知道吗?”

谆谆教导, 言传身教,孩子们牢记心间, 让他们从小就知道“我是’唐山’人,我是中国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爱国爱乡的意识愈发强烈,更是无限憧憬那遥远的“唐山”。

情倾华园

新中国建立初期, 大批海外华侨青年满怀豪情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印尼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不時出現反华浪潮,许多海外青少年华侨学子的上学条件十分困难,考虑到华侨青年的求学需要,时任中侨委主任廖承志向国家建议创办华侨大学,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各部委的鼎力支持, 华侨大学于是应时应运而生。

许东亮与华侨大学结缘于1960年, 那年许东亮回国参加国庆典礼, 时任中侨委主任、华侨大学校长廖承志宴请了他, 并派方方副主任等中侨委有关领导陪他到福建泉州去看“一块地”, 这块地就是当年筹办中的华侨大学校址,现如今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所在地, 许东亮成了亲临华侨大学建築工地的海外第一人,那年,他45岁。

从那一刻起,许东亮便与华侨大学结下了大半生情缘。从此,他将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倾注于华园,为华大的发展积极奔走,不遗余力。

“一块地”,一片荒山野岭,从何入手呢?

凭借其先前建立的良好信誉和人脉关系,许东亮开始积极在海外筹募资金,用以支持华侨大学的创建, 自己更是带头捐资, 用于支持华大首个建设项目 — 陈嘉庚纪念堂的建设。

文革期间,华侨大学终于被迫停办, 他的心顿时悬在半空,內心火急火燎, 但建设华侨大学的梦没有完全熄灭; 文革结束,1978年, 中央复办华侨大学的决定顿时又温暖了他的心。1979年,学校筹划成立董事会。廖承志校长特地邀请许东亮等人到北京共商成立华侨大学董事会事宜。

1980年1月18日,华侨大学董事会宣告成立,成为国内高校最早的董事会, 这是国內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大胆的挙措和体制改革试验。许东亮是华侨大学董事会的创始人之一,那年,他65岁。

华大复办時,急需"搶救式"地送出一批教师骨干出国深造培养。香港作为转介站,许东亮对学校派出的年青教师们的生活、学习、安全,事无巨细,问寒问暖,迎來送往,浓浓的关爱溢於言表。這種出於大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点点滴滴, 贯穿始终, 無私無求,奉獻教育的寶貴精神,幾乎伴隨了他的后半生。

在中国侨学界,流传着国家领导人廖公向许东亮先生“临终托付”的故事。

许东亮生前回忆:有一次开会,“那是廖公生前我最后一次见到他。那次开完会合影后,人慢慢走散,廖公把我拉到一个小房间,我俩长久紧紧握手, 无语相望,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复办华侨大学,当务之急就是资金紧缺,廖公深情地重重地说了一句话:’许先生,一切拜托了’。我只是点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无言的相望, 紧紧的相握, 竟成了两位老朋友的永诀。之后不久的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廖公不幸与世长辞。

“一句瞩托, 千钧承诺, 终生承受。”许东亮说, 那是廖公的“临终托孤”。对于身居高位, 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尚如此关心关怀关注华大, 并托此重望, 他也就义无反顾地为华侨大学付出后半生的全部心血。

不负廖公重托,不负海内外侨界和乡亲的期望,许东亮用自己的大半生践行了对廖公的承诺。他曾多次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利用其在港的条件和侨胞的身份,为华大集资募款, 其个人及他所领导的社团和公司, 更是不断捐资兴建华大,支持华大的建设和发展。

“我必须做好华侨大学的事。”这是许东亮不变的信念。他除了自己捐资兴建华侨大学外,更是利用其人脉关系,在海外积极奔走,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也勾连了侨教与侨务之间的联系,以华侨大学为平台,紧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关系。

1986年11月11日,“华侨大学基金会”在深圳成立,许东亮首任理事长;1994年5月9日,“华侨大学香港教育基金会有限公司” 注册成立,许先生被公推为理事长。自1986年成立直到他不幸去世的2008年二十多年间,在众多董事和海外侨胞热心捐助下,基金会收到的义捐善款突破三亿元人民币。这在当年中国高校的发展中被称為“奇迹”。

199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金质奖牌”赠予许东亮先生,以表彰其为家乡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2002年, 为表达对许东亮先生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弘扬其爱国精神和崇高品德,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华侨大学授予许东亮“名誉博士”学位,并于当年12月23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隆重举行颁奖仪式,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刘泽彭为他颁授“名誉博士”学位证书。

7710845FEFDB31B71C8E93B360C_57684B7A_498B8

同一年, 许东亮荣先生荣获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 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他颁发奖章。

2008年5月31日,坚持一生爱国爱侨的信仰和情怀, 一生無私無求德高望重的许东亮先生与世长辞 。其子女遵其临终嘱托捐资100万港元,完成了许东亮先生最后一次资助他永远挂牵的华侨大学的心愿。

人们终於从这个深爱华大的老人身上,读懂了何为"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为缅怀这位在华侨大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的伟人,华侨大学于2008年将泉州校区原物理楼命名为“许东亮纪念楼”,并在泉州校区春华园内,铸塑一尊许东亮先生纪念铜像, 以示永远铭记。

许东亮先生纪念铜像座落在美丽的秋中湖畔, 与老朋友廖承志铜像相守相望。

廖承志铜像朝向东南四十五度角,了却廖公一生对东南亚华侨关心关爱的心愿; 而许东亮铜像,则面向廖公铜像方向。两位对华侨大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世纪老人,从此可以天天关注关爱庇荫他们为之倾注了半生心血的菁菁华园, 相携相伴,永远诉说着一生的侨缘。

72b19c0204aed9554bfb51f8
结语

自始至终,千千万万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和归国华侨,以可贵的爱国爱乡情操,对祖国,对祖籍国做出了无私的支持和卓越的贡献。许东亮先生是这千千万万人中的其中一员,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许东亮先生看來,愛國是人生的一種信仰,一种崇高的情怀,一种生活方式, 從根本上就是人生的一種實踐。

他对祖国爱得太深太深,他为人民做的太多太多,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祖国感谢他, 人民怀念他, 许东亮,这个光辉的名字,永垂青史!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1732

(7)
梭罗河的头像梭罗河
上一篇 2023年9月3日 上午8:32
下一篇 2023年9月3日 上午9: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9条)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9月3日 上午8:53

    许东亮,这个光辉的名字,永垂青史!

    • 梭罗河的头像
      梭罗河 2023年9月3日 上午9:20

      @鸣虫祖国感谢他, 人民怀念他, 许东亮,这个光辉的名字,永垂青史!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3年9月3日 上午11:10

    爱国侨领许东亮,驰聘商界风云涌。
    谦逊稳重好偶像,
    成绩斐然众认同。
    情系民生爱国家,德高望重丹心红。
    虚怀若谷办大事,淡泊名利更从容。
    情系金门出生地,烽火岁月勤打工。
    爱国情怀满心胸,祖国永远在心中。
    侨领风范高大全,情倾华园身心奉。
    爱国爱乡多情操,永垂青史高歌颂。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3年9月3日 上午11:11

    爱国侨领许东亮,驰聘商界风云涌。
    谦逊稳重好偶像,成绩斐然众认同。
    情系民生爱国家,德高望重丹心红。
    虚怀若谷办大事,淡泊名利更从容。
    情系金门出生地,烽火岁月勤打工。
    爱国情怀满心胸,祖国永远在心中。
    侨领风范高大全,情倾华园身心奉。
    爱国爱乡多情操,永垂青史高歌颂。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3年9月3日 下午4:59

    介绍爱国华侨,让他们扬名立万,是一种责任啊!

    • 梭罗河的头像
      梭罗河 2023年9月4日 上午10:36

      @轻品慢尝老师说的对!归侨先祖下南洋,艰辛足迹、无私奉献祖国的壮丽史诗不能被忘记!

  • 灿烂阳光的头像
    灿烂阳光 2023年9月3日 下午5:10

    廉洁奉公,深明大义,永垂不朽!

    • 梭罗河的头像
      梭罗河 2023年9月4日 上午10:45

      @灿烂阳光谢谢老师。缅怀德高望重的许东亮先生!许东亮,这个光辉的名字,永垂青史!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