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恩怨分明。
受人之恩,以德报德,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就是中国人的报恩观。有恩不报非君子。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为国人所不齿,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是没有朋友的。国人最恨的是汉奸和叛徒,比对公开的敌人更切齿痛恨。汉奸和叛徒,本质上就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对父母以怨报德的逆子必受社会谴责,人们不屑于与之为伍。
而对于怨,大概有三种处理方式:以怨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怨。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以怨报怨,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时期,主要的处理方式。敌人举起了屠刀,唯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也拿起刀,用武装的革命,打败武装的反革命。
以怨报怨,仇恨感的教育就非常重要。正是引导、激发出的对剥削阶级、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成为人民子弟兵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不断成长壮大、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最终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怨报怨说的是报,是对怨的回报。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与敌人讲德如同对牛弹琴,只能在软弱的嘲笑中走向死亡。这是已被历史所证明的真理。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评价历史,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是无知的表现。
孔夫子不赞成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怨恨,又该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所谓以直报怨,就是用公正、正义的方式来回报怨恨。
以直报怨,是以是非曲直而不是以个人恩怨决定立场与态度,不“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这是一种光明磊落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该提倡的方式。
以怨报怨为主的时期,也有过以直报怨。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与双手沾满共产党人和红军鲜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建立统一战线,不计前仇共同抗日,因为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另一个就是战犯改造。那是因为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把战犯改造过来比杀掉意义更大更深远。
以怨报怨的怨中也有直,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战争,这是正义的战争。
笔者以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以德报怨并无不可。这个一定条件是,对方真诚认识到自己造怨的错误,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悔改,得到受伤害方的谅解。在一定条件下的以德报怨,会让造怨方更加感激涕零,对自己的造怨行为更加悔恨不已。
恩怨分明,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处理对外关系,同样有着国人鲜明的恩怨观。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51624
评论列表(38条)
恩怨分明,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处理对外关系,同样有着国人鲜明的恩怨观。非常有道理!欣赏、赞同!
@鸣虫:谢谢鸣虫老师美评鼓励!
如此厚重深邃的恩怨物语,既有文脉支撑,又有个性化的感怀与视角,襟怀开阔,立意高远,颇有格局,对国是外交,人与人交往均有清晰定见,开人心智也。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
以德报怨,是让因果终结,其他的方式,都是让因果继续或缓慢缩小,但无法终结。
@周旭才:周总以因果说事,很有道理。
给生命一个笑脸,让生活充满阳光。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百般磨难。因为只有在艰辛的磨难中,脆弱的心灵才会历练得无比坚强。
@阳光笙箫支剑笙:欣赏支医生的乐观心态!
恩怨分明,更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
@阳光笙箫支剑笙:欣赏对感恩的评论!
恩怨,有个人的,有国家和民族的。暂且抛开个人恩怨,专以国家民族恩怨来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恩怨大多都是历史造成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恩怨。用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这是毛主席的唯物主义历史辩证观。一旦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条件,恩怨就会随之自然化解,所以天下才会久分必合;一旦特定的历史条件又重新出现时,天下又会久合必分。
@四格格:个人的恩怨容易化解,民族的恩怨需要政治家们的引领。恩怨观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价值观。欣赏格格美评!
严重的欣赏,严重的点赞!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鼓励!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家族世仇,爱来化解。
@灿烂阳光:东西方的恩怨观有异也有同。谢谢来访和评论!
恩怨分明,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处理对外关系,同样有着国人鲜明的恩怨观。[赞][赞][赞]说得太好了![花][花][花]
@轻品慢尝:谢谢轻品慢尝老师美评鼓励!
条理清晰,立场鲜明,论之有据,给人指引。
@2272 张英辅:谢谢英辅兄美评鼓励!
老师大作的结尾,令人深思。
@霁月:霁月老师慧眼,结尾其实是我拙作的动机。
恩恩怨怨,爱憎分明~而现在,有钱“鬼推“磨现象,屡见不鲜~
@朝山暮寺55:在一个功利性的社会,交换得到的东西,不会是仇,但也说不上恩。
美图美作,波澜壮阔
站在大海边,忘记一切烦恼!
@风雨:这个图不好配,只能抽象了。
此篇精美佳作,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字里行间彰显,给人以恩怨观的陶冶与启迪,善莫大焉。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
我赞同你说的一个人对恩怨的看法,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具体反映。所以每个人对恩怨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人们习惯性的主张是以善为好,人性的天平应该时时向善良倾斜。
@四格格:国人还有宁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欣赏格格美评!
一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理有据的论说文。我赞成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
@豫莲芳草:谢谢老师美评鼓励!
这篇《国人的恩怨观》读后,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难诉相思:蒋院过誉了。谢谢!
我赞同你说的:不落井下石,不墙倒众人推,这是一种光明磊落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
在现实中“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所以理解恩和怨是否只能对君子言,而不对小人言。
恩怨分明,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处理对外关系,同样有着国人鲜明的恩怨观。[赞][赞][赞]
@惑矣:谢谢惑矣老师!
笔者以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以德报怨并无不可。
——经典,佩服!诚厚老师蛮来塞个呀![咧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