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景区因位于烟台市中心,往往被游人忽略。人们相信诗在远方,好景也在远方,我也不能免俗。由于入住的酒店距烟台山景区很近,走走就过去了,这才没有错过。
在夕阳无限好,只是有点热的黄而不昏时刻,走进了烟台山景区。山不高,景区也不大,却很有看头。
烟台山景区三面环海,是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异国风情于一体的,山、海、城、港相拥的景观区。烟台山海拔50米左右,面积也只有45公顷,位于市区北端。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并拥有辽阔的海域,这些标签,不足以让一座不伟不大的山有独特的风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是历史的印迹和见证,是发展的节点和亮点。就是这不高不大的山,它的肌理中写着沧桑历史,它的山径上有一个城市起步的足迹,它的身躯上矗立着一个城市的象征标记。这山上,文物遗址、历史踪迹比比皆是。这是螺蛳壳中有道场,麻雀虽是小的,五脏也是全的。
从游览图上可见,山上有烽火台、灯塔,有领事馆、纪念馆、教堂、别墅、博物馆……山下有洋行、机械公司、邮局、码头……
缓缓地从山下往山上走,按照指示牌去和它们打个照面吧:
上图右下角是开埠初期海关员工宿舍,左下角是冰心纪念馆。我走到纪念馆时已经过了开放时间,只能在外面感受感受。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写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她是1900年出生的,很早就走上了文学道路。我想1930年以后出生的人,只要是读过小学的,都读过冰心的作品。现辟为纪念馆的地方,是东海关税务司官邸旧址。冰心的父亲是晚清的海军军官,1903年至1911年在烟台任职。这期间冰心也随父母住在烟台,在烟台度过了童年时光。冰心称烟台是她灵魂的故乡。这个纪念馆,展示了冰心的手稿、著作、照片以及她用过的物品,再现了冰心与烟台的浓厚情缘。这些展示品,我没有看到,但我体会到冰心对大海的深情。她的许多作品如《寄小读者》中,有海的味道、有海浪扬波。
走到山顶的烽火台上,细看一块大石头上的介绍:烽火台又称狼烟台,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而筑。在烽火台瞭望,遇敌情则燔燧以告全线成兵。这座山,本没有山名,因地理方位在北,曾被称为北山。是这个烽火台的滚滚狼烟以及御敌的功能,使这座山从此有了大名——烟台山。山上的烟台,就成了一个城最早的城基,这个城就叫烟台了。我所站的地方,600多年前的烽火台所在地,曾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起点,现在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地带。一个城从这个圆心开始,画饼摊饼,越画越大、越摊越大。
上图是山顶的一座灯塔,叫烟台山灯塔。它是烟台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原烟台山灯塔是清光绪三十一年英国人建造的,由于年久失修,照明度弱,不能再继续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并正在使用的灯塔是新建的,由清华大学设计。塔高49.5米,共12层,底部3层采用古堡式建筑造型,内设电梯可直通11层瞭望台,顶端有360度转动照明灯,直射距离可达30海里。它集导航、游览、海上交通指挥于一体,也是烟台市的制高点。古老的烽火台和现代化的灯塔,在这里相望相会,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
山道两旁,分布着十几个领事馆。这些领事馆见证了烟台的开放历史和现代化进程,这开放和发展的进程,有主动也有被动,有耻辱也有荣光。1860年,清政府和英国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将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莱辟为通商口岸,后来通过考察,认为烟台的位置和港口比登州更好,于是在1861年,将口岸由登州改为烟台。开埠初期,烟台城市的发展主要围绕烟台山和天后宫两个区域向周围扩张。最先在烟台山上购地盖领事馆的是英国人,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挪威、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先后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在烟台山下设立洋行、邮局、教堂、医院、学校、旅馆和俱乐部等,这里逐步形成了领事馆及其中外员工的聚居区,城市的基本设施和功能也初步形成。
烟台的开埠及其他口岸的开放,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使封建社会经济濒临解体。但对外开放,也在客观上刺激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烟台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南洋华侨张弼士创办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标志。张弼士与葡萄酒的不解之缘,始于1871年。当时他在一个酒会上,听一位法国领事讲:咸丰年间该领事曾随英法军队到过烟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都是野生葡萄。驻营的士兵们采摘葡萄并用随身携带的小型榨汁机榨汁酿酒,那酒口味不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二十年后,张弼士经过实地考察,认定烟台确为葡萄生长的天然良园,于是在烟台办葡萄酒厂。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在烟台诞生,如今,张裕葡萄酒仍然是国产的,驰誉世界的高品质葡萄酒。后来卷烟业、电业、火柴业、面粉业、制皂业、棉织等业也在烟台应运而生。这些行业成为烟台民族工业前期发展的主体,为烟台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化基础。如今,人口不足200万的烟台,其经济发展总量在山东也是位于前列的,仅次于青岛,和省会济南轮流坐庄为老二或老三。
烟台山,一座山是一个城,一个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的城,浓缩了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城。这个浓缩有点像位于台湾高雄鼓山上的打狗(音译)英国领事馆文化园区对高雄历史的浓缩。那个文化园区也是依山傍海,领事馆也见证了高雄开放的历史。大凡山在海边,海边又有良港,历史不会放过它,它也会书写出好故事。
烟台山上的烟火台、灯塔、领事馆、别墅,生于社会历史的某一时刻,又在历史的变革中或拐弯蜿蜒,或经重修后依然挺立,它们大大咧咧地站在观光客面前,风轻云淡地絮叨着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这里人文和自然、过往和当下、沉重与轻盈、荣光与耻辱,历经一代一代人,一轮一轮的谈判,仿佛已达成了合约。
一座山,一个城,还好没错过。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9967
评论列表(27条)
精美文化游记,灵犀描摹,所见所闻,赏心悦目,给人以引领与陶冶,不亦说乎。
@锦瑟黎燕:多谢美言!多谢鼓励!
烟台没去过,只去过青岛。有幸遇见美文,拜读欣赏感触。——烟台山,一座山是一个城,一个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的城,浓缩了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城。
@ch雪梅:谢谢认同和鼓励!
烟台山上好风光,有诗有景有远方。
三面环海一面山,景色迷人不夸张。
自然风光独特美,人文景观不一般。
山海城港相依偎,异国风情也齐全。
烽火烟台防倭寇,历史沧桑永不忘。
灯塔光芒照八方,海上交通好导航。
山道两旁领事馆,见证历史与发展。
风轻云淡话短长,努力奋斗在当下。
美文美景尽欣赏,人民江山万年长。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您以诗会文,谢谢鼓励!
烟台倒是去过,但真的没去过烟台山!好在跟着您的美文,游览了一番!
@鸣虫:谢谢到访!谢谢鼓励!
喜欢第一张和第三张图片,庄严和神圣![赞][赞][赞][赞][赞]
@风雨:谢谢点赞!谢谢鼓励!
我们乳山是县级市,从前辖属于烟台市;成为今日威海“三市一区“中的“一市”,是后来的事。
外地人写烟台或威海,看了很亲切。然而,惭愧,烟台山公园,至今我只曾耳听,尚未眼见……
读过冰心一本散文集《记事珠》,略略了解到她的家庭出身、成长环境等。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她那些“妈妈呀”“孩子呀”的小诗句,假,矫情。我喜欢不来她的作品。
季羡林先生文章里写过,他做学生时,曾有幸仰瞻冰心先生玉面。说那时冰心风头正健,她的课人满为患,一座难求;课堂上的冰心冷若冰霜,气势凌人,叫人望而生畏。
忘了哪位先生的散文里写道,冰心随先生到外地工作,无论上哪儿,日本也好,四川也好,必须随身带着她华丽而沉重的大床。这床庞大沉重,只能办理海运托运,很麻烦。离开这张床她睡不着觉。她的身体娇弱,经常生病。
这些细节说明,她确实是军官家庭出身的娇小姐,和我这样的人是两个世界的两类人。
季老一向讲究说话艺术,他评人论事,诚实又委婉;外在礼貌和内心原则都兼顾。提到冰心的这个细节,他心下应该是批评的态度。季老和我一样,是穷苦人家出身。
今天都是从昨天过来的,史记是抹不掉的,可感悟一定会有所变化的。
@一池烟雨:您说得好啊!
烟台山,我从它的身边走过无数次,从来没有仔细看看它的真面貌。经你这一介绍,我真后悔以前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它呢?
@地质之花:谢谢到访!上茶了!
惭愧,作为山东人一直没去过烟台,只在冬天去威海烟墩角看过天鹅。不过烟台是我们小时候的一个向往,那时没有什么“北上广深”,只有“北京上海;哈尔滨烟台”。
@陌上梦落:谢谢到访!
文图竞秀,相互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好喜欢这样的精美品评与灵动抒写。
你的游记,集景观、历史、风情、人文、感想于一体,文字与画图交融,让人赏心悦目,受益多多。
@四格格:谢谢美言!谢谢鼓励!
烟台山景区,山不高,景区也不大,却很有看头。跟随你的文笔,免费漫游烟台山景区~
@朝山暮寺55:谢谢到访!谢谢鼓励!
烟台、威海都曾去过,好多年前,记忆有些模糊了。随着老师的精美文字旧地重游,再次感受山东滨海城市的美丽风光。
烟台市是一个不错的城市,我没去过也是遗憾,儿子在那边读书的时候正是口罩三年。
去过青岛,没去过烟台,但朋友的游记把烟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进行了灵动抒写,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这一山一城有了初步的了解,多少弥补点没去的遗憾。
我没有去过烟台,读了老师精美的文章,我有点想去了。
到了烟台山,才能了解烟台城,一山一城是如此紧密关联,没有错过就是大收获。以往只知蓬莱和张裕是烟台两张名片,现在知道还有个烟台山。欣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