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名师作品
“章老师,你还在上班吗?”
“四川人民出版社又要我帮助校对一本书稿,是排版后的最后校对。为确保校对质量,我想请你一起校对,校对费和你平分。”
“这本书是李镇西的新著。李老师的著作我读过50多本,其中校对30多本。他的教育思想和写作风格很值得学习。”
中午,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的余广寿老师在微信上向我连发了这样3条信息。我到了2点钟才看到,真是不好意思,便马上回他信息:“我还在上班,缘于对文字的喜爱。你理解!”
我又对他说,“李镇西的著作您已读了这么多,校对了这么多,可见出版社及作者对您的极大信任。我不敢参与啊!万一有个差错,坏了您的名声,我怎么对得起您对我的信任啊!”
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曾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四川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等职,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故而凡中国的老师都知道他的鼎鼎大名。
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是全国第一所私立高级中学。余广寿老师的身份与职业有点特殊。他退休前被学校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被司法部授予三级警监警銜,享受正处级待遇。所以,他的身份是公务员、司法警察,中年后的职业却是教师。他在1954年2月,从浙江师范学院毕业后,由于服从分配,未能如愿当教师,而是在浙江省公安厅任职。后来调到浙江省南湖监狱工作,中年以后才在单位所属的中学当了教师,直到1995年2月退休,从教只有17年。因而退而不休再从教,被上墅私立高级中学返聘已经28年,曾担任高中政治学科,现在仍坚守在教育岗位,搞教育科研,为民办教育事业发挥余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半路归家当教师,情系教育献终身。”他今年已经89岁了,至今,他的论文、征文获奖无数,令我敬佩至极的是连年获得浙江省读书征文奖,其中最近两年还获得一等奖。
我说的是真心话——校对名师作品,真的不敢参与。我对他说:“李镇西是名师。您是他最信任的校对者。我校对他的著作怎么行啊!”
可余老师一再夸我,还说这几天他要写一篇参赛的陶研论文,我俩分别校对,更能保证质量,这样他才放心。然后,他不容我分说,就把《我对这样的教育说不》的电子稿发了过来。接着还把他对《教育的本色》校对差错的订正与说明也发了过来,意思是让我看看他改的记录。并说,共同校对一本书,是我们切磋写作的最好机会。《我对这样的教育说不》这个书名就富有独特的教育思想。他还再三说完全信任我。
我打开他校对的那本书的“差错订正与说明”,不由得“妈呀!这么仔细啊!”——他不但把第几页、第几行错的句子记下来,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写出错误原因。
余老师这么大年纪了,他不但看得这么仔细,改得这么认真,连表述都这样一丝不苟,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还能说什么呢?恭敬不如从命。
我问:“多少字?多少时间完成?”
他说:“22万字,出版社要求周五付印。”
我说:“时间这么紧啊!去年我帮人家修改,连同校对20多万字的一本书花了几个月时间呢。可我没要人家一分钱。如果您真的信任我,我就帮您看,但我不要钱。”
我开始认真校对,只是余老师发来的电子版本与我办公室及家里的电脑上的都不一样:电子稿中行距很窄,字号很小,22万字只有270页。我怀疑自己真是老糊涂了。居然在页面上怎么也找不到设置行距与字号的所在位置。就这样盯着这么密密麻麻的小字看了半夜、一天。
好在当我把先校对好的几篇“差错订正与说明”发给余老师检验时,得到了他的夸奖——他夸我比他还仔细。因为电子稿发来发去有时也有差错,我怕页码与他对不上(曾经有过漏字、空格、空页等情况),连每篇文章的题目都打上。在与他交流中,有一个句子中有“庄严”这个词语。他改成“严肃”,我没改。我告诉他:“我翻了《现代汉语词典》,这个词改也可以,不改也可以,就不改了。另外还有“六一”这个双引号。他说不用加双引号。我加了。我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有关双引号的用法拍照后发给他。文中的一组数据“总数”与“其中”我用用计算机算了,结果是不相符的。所以余老师再三夸我改得细而严,说他有幸结识了一位校对高手、好搭档。余老师的话是对我的认可、鼓励,也是鞭策。我对他说“您太夸张啦!让我脸红。”
接下去的几天,我因找到了把行距和字体放大的地方,看起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了。我便每天早上6点起床,半夜睡觉,其间几乎戒了微信:不看、不发早问好晚道安的微信,不聊闲话、闲事的微信,只接来电,放下其他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校对中。我决心不辜负余老师对我的信任,我要提早完成,让我与余老师有时间交流,尽量做到不出差错,应改尽改,不给余老师丢脸。
结果我提早2天完成校对,然后用半天时间,把修改内容与文稿内容再仔细核对一遍,才发给余老师,让他把我俩的修正内容再综合起来,最后由他把关定夺。余老师虽然要写论文,但也提早一天完成。然后他很快就综合我俩的修订内容,并发给我,让我再检查一遍,是否还有不当之处。其间,我们发现偶有疑问或不同之处,就先切磋再商定,最后形成统一的”校对差错订正与说明”。
整个校对过程,我们都感觉非常愉快。可是我看到最后的署名: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教师 余广寿
浙江省桐乡市XX小学退休教师 章XX
我就不乐于了,不但在微信中向他说,还给他打电话,提出别写上我的名字,然后反复强调我的理由:也许人家会“切,一个小学退休教师……”也许人家会以为你不负责任,自作主张,叫个小学退休教师帮忙校对;也许人家会因为我而不再信任你……
我再三要求他删除我的名字。可他却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还说他们需要的是校对的质量,又不是校对者的身份、地位。唉,我真是晕了。这个余老师啊,说他什么好!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9483
评论列表(22条)
校对,不仅有心细如丝,还得要道行很深的文字功夫。你参与校对名师作品,了不起。
@锦瑟黎燕:确实如此,所以不敢参与,不敢署名。
这是凭真功夫的活计,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文字能力,还要具备耐心和细心!令人佩服!
@鸣虫:首次校对名师作品,不敢丝毫粗心大意。
著名不在乎职位、不在乎身份,注重的是你校对后的质量和效果,这才是检验的标准。
@四格格:余老师也这么说,大概是我不自信吧!
读此文深受教育,人生行行都不易。
@2272 张英辅:是的,人生行行都不易,但又行行出状元。
老师这个厉害了,有真功夫。向您学习。
@霁月:谢谢!这是余老师自作主张而为之。
两位都是博学德高之人。赞![赞][赞][赞]
@惑矣:谢谢!这是余老师自作主张。我滥竽充数而已。
认真细致的校对!您和余老师的文品,博学、德高值得敬佩![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谢谢您的美评!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最好的,学习名作的机会。
校对不仅需要一丝不苟,也需要专业与文字功底。章老师能胜任名师著作的校对,可见您都具备了。欣赏,点赞!
@诚厚:谢谢您的美评!确实如此,但对于我来说,只是余老师给了我这个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极为认真地学习了一次名师作品。
秋韵盈盈,能者!
@柳絮晗烟:谢谢老师!这是余老师给了我一次学习名师作品的机会。
校对是个很专业的活儿,很费脑子,你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署名理所应当。
@难诉相思:我是心甘情愿地帮忙,署名真的不可啊!
您也是名家啦,给著名作家校对论文,厉害、佩服!
@清河君:谢谢!只是帮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