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洋河,是我现在所居住的地方,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比我在家乡清水湾生活的时间还长。我在清水湾的时间,除了在父母身边的十几年(当兵以前),之后还在清水湾中学教过几年书,其余的时间都在外地,在渔洋河畔,一呆就近四十年。
说起渔洋河,我暂把它的富饶与美丽搁着不说,就“渔洋河”三个字,也是让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多少人想拿它做品牌的, 1996年,我所在的中学 语文组,成立了一个文学组织,就叫“渔洋河”文学社,文学社负责人让我负责校园文学杂志这一块。杂志取名就叫“《渔洋河》文学”,那时,全国各地校园文学蔚然成风,我们这里虽是老少边穷地区,但学校里毕竟还是有一班爱好文学的老师,也有一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学着人家办校园文学,不成问题。 遵领导的吩咐,一个季度出一本师生共同供稿的杂志。
文学社启动了,一声号令,语文老师则想着法,作文课命题,朝着杂志栏目的类别使招,学生作文交上来后,语文老师精批细改,再让学生誊写,各个年级语文组把好关了,我这里还得再审查,再筛选,摘其精美的作品,让几个编辑轮流过目,一致通过了就可以上杂志了。
办杂志,要有封面,《渔洋河》文学,还能不用渔洋河的图画吗!当年,我调往渔洋关中学后的一年,我就在河边,用四开大小的纸张规格,在画布上草拟过渔洋河的油画稿的,只是教学忙,那画稿不知放在了哪里,于是,从故纸堆里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这幅《渔洋河》画稿,拿它作了《渔洋河》文学杂志的封面画。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十年年了,当时的画稿,几次搬家,不知它流落到了何方,唯独那本画稿上了封面的杂志,我还保存了一本,因画是自己画的,杂志是自己亲手主编的,一切都是自己经手的,感觉“敝帚自珍”这词用在这里,很恰当的。
画,不算精致,因是写生,略显粗糙,但是,它显现出来的是三十多年前最本真的“渔洋河”面目。后来,我也画过渔洋十景图,那是用水墨顔料画的,且带有写意的风格,唯独这幅上了《渔洋河》杂志的是油画,现场写生的油画。
今天,渔洋河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的迁移,给渔洋河注入了活力。县城新区,有着现代都市的风格,即使是后来建成居民小区,也都一律的电梯高楼,河岸上,木制结构的房屋已经作别,青黛的瓦已不入流,新潮的现代建筑如三月三日游春的丽人,靓丽得不要不要的。
我的这幅画,再也不敢拿出来示众了,因为它所反映的背景太原始,新生的渔洋河两岸的青年,会觉得旧渔洋河的面貌多么的不堪。但是,我对旧时的渔洋河多少有些记忆犹新。
今天再把这幅杂志封面旧画贴出来,不为审美,权当纪念。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8651
评论列表(10条)
好美的画作,好美的文章,一股淡雅飘逸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锦瑟黎燕:黎燕老师的雅评读来令人高兴,尽是赞美,。我虽年进耄耋,但还是喜欢鼓励的话语。谢了!
这些难忘的经历,将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鸣虫:谢谢老师的访读与留评
心安之处是故乡,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是故乡。画故乡、念故乡[赞][赞][赞]
@轻品慢尝:工作的地方也是故乡,我很同意这个说法。
欣赏老师的美文,更欣赏老师的这幅油画制作。蓝天、白云、村庄、小路、笔触细腻、栩栩如生再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生存的环境和老师对家乡的一种热爱![赞][赞][赞]
@碧宇流云:谢谢老师的访读与雅评,这个渔洋河油画照片是1986年的东西,是我調往这个镇来工作的第二年,小镇临河的房子,全是青砖黛瓦木结构吊脚楼,古里古气的,到如今,还又几分挥之不去的怀念。唉!现在全变样了。
要是保留到现在也不错
@8158:谢谢访读与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