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公历7月23,大暑;今天,农历六月初六,乡称”六月六”,相传已久,农人最熟。
大暑到,骄阳高调!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为防生虮,乡人今日把猫儿狗儿赶往河中洗浴,与孩童们一同戏水——炎夏一乐! 六月六,晒龙服——今年夏日衣服虫不蛀;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六月六,看谷秀——庄稼长得好不好,决定秋收歉与丰……
六月六,炒面赛过饼和粥——这是草民乡村的俗话。炒面,并非如今饭店或市面那个炒面(条),而是炒面(粉)!传说,古城淮安东门外、旧黄河(现称“废黄河”)入海处,每年夏季雨多形成洪灾,初始农人认为这是龙王作怪便修庙敬神,结果修了又冲,冲了再造……花了许多人力财力也没感动龙王?!
后来,农人想出修筑废黄河堤坝。那时,无高级机械设备全靠人力,筑废黄河堤坝可是浩大工程啊!特别是远道来筑坝又是重体力活,喝粥哪能行!而筑坝人随身带的馒头饼块,大热天很快又馊了,咋办?!当儿,有个叫“善姑”的想出面粉炒干(熟)让筑坝人随身带着,果然能放较长时间不变质,吃时煮少许开水搅和即可,既简捷方便,又着实填肚,还香味可口!
炒面,最最简便填肚的食品,不易变质。干活农人夏季最最喜爱的美食美味!六月六,吃炒面!善姑的后人啊,当去申报华夏专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8258
评论列表(21条)
精美散文,灵动多彩,寓情于景,好有格调。
@锦瑟黎燕:感谢老师来访点赞,祝福暑天快乐安康!
原来,六月六还有这些讲究。
@难诉相思:谢谢来访,暑天快乐!
你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智慧在民间。
@四格格:感谢赞赏!华夏——智慧的民族!
还有这些讲究?!谢谢介绍!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来访!华夏各地风俗,有同有不同!
说起炒面,那年那月,我在学校住宿,炒面是我抵抗饥饿的美食啊。
我也吃过你说的那种炒面,好像是同学从家中带来的,分给我们大家,味道还真不错,特香。
@四格格:感谢老师来访留言,当年的炒面确实香!
炒面挺好吃的呢!只是多年不吃了。
@紫潭的博客:谢谢来访!博友说的是:炒面多年没吃了!现在,除了没有吃炒面的“条件”,而且有比炒面更香的食品。
六月六炒面,还有这样独特的习俗,原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赞][赞][赞]
@清河君:感谢老师来访留言!确实:香香炒面,当时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小时候见过,没吃过。呵呵。
@一池烟雨:谢谢博友来访!小时候(特别六七十年代)吃到炒面就算有口福了!
我很喜欢吃饭店的炒面条
在来点小菜![微笑][微笑]
只看不说话,文笔如桃李,阵阵芬芳香,品读在家园。
没来过没看见,才知道什么是新鲜,左看右瞧都失眠,文笔书写秒如花。
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不同,我从来没见过炒面好吃的风味,肚子看看也品尝,这里精彩享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