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的家乡属于北方,七十年代的气候,要比现在冷得邪乎,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有小半年。由于经济落后,县城的发展跟不上趟儿,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居住条件相当简陋,老房子基本都是解放前的土坯房,四处漏风,印象中老的少的一冬天都被冻得丝丝呵呵的,因为穷,老百姓和干部一样都得一天一天的熬过漫长的冬季,都住在没有取暖设备的平房里,一入冬,屋里的温度,一靠连着灶台的大火炕,再就是靠火炉子散发出的温度了。
火炉子有铁铸的、铁皮焊的或是砖砌的,这些火炉子都要架上拐了几个弯的薄铁烟囱,您看吧,街道的居民家里都长长短短地伸出一截冒烟的烟囱,大街小巷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道,可比现在大城市的雾霾厉害得多。
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票证,买煤也需要煤票,而且必须到指定的煤炭供应点去买。好煤都供应给了工厂、机关、部队、学校,为老百姓提供的煤炭都是低等级的,煤炭里裹着煤矸石,放在火炉里冒烟不起火苗,燃烧不充分还会挥发出水分——家乡人把这流出的呛鼻子的黑水叫烟筒油子,在两节烟筒的连接缝隙处得挂上一个小铁皮罐,来接住这又黑又脏的黑汤。
就是这样的煤炭,还得起五更趴半月地排队才能买到。做饭、取暖都要用煤炭,一个小家没有两三吨煤炭,这个冬天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
以前在学校工作,一到秋天就犯愁,这冬天的取暖煤炭还没有着落,为此没少求亲戚求朋友帮忙。
1979年我到了团市委工作,书记和学校部长把我家中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他们那时候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都还没有成家,却把我卸煤取暖的难事装在心里。还没等到冬天,一入秋书记就张罗着给我家拉煤,并把这个难办的事儿交给了组织部小聂部长。
刚刚从青年点抽上来的小聂部长20岁刚刚出头,中等个儿,国字脸,浓眉大眼,说话办事都是嘎巴干脆,是个性格敞亮的小伙,原来我在学校工作时就和他熟悉,关系处得一直不错。他悄悄告诉我,他下乡时认识煤矿上的矿长,让我自己联系一台大卡车,明天得起个大早去赶公社小煤窑的第一茬煤炭,去晚了都让别人挑剩下,就没好煤炭了。
隔日凌晨四时许,天还没有放亮儿,学生家长开来的大卡车拉上我和聂部长直奔小煤矿井,到那里得翻过一座山,司机说道儿他熟悉,没想到黑灯瞎火的他在山坡的三岔口拐错了弯儿。
车开得非常颠簸,披着皮大衣的聂部长站在车厢觉得不对劲儿,就猛地砸了一下驾驶室顶的铁皮,司机吭哧一下,把大卡车停了下来。
我们几个下了车一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汽车的前轮卡在了一条大沟的悬崖边上,下面就是几十米深的大沟,吓了我一身冷汗,这小聂部长尚未婚配,如果为了给我拉煤“壮烈了”,可咋向他的父母亲交代?我跳下车,哆哆嗦嗦滴打开手电指引着车挪蹭到了公路时,天才大亮。
到了煤窑,下过乡的小聂部长非常“老道”,他先找了小煤矿矿长沟通好,又掏出了准备好的带过滤嘴的牡丹烟,为装煤的矿工发了一圈香烟,满满一大车煤炭,很快就装好了。四吨的卡车装了五吨,足够我们家烧两年都有余。
汽车把煤炭拉到我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团市委的五个小伙子早就在家里等着了。我们住在家属院胡同的最里面,汽车开不进去,五吨煤炭搬运到100多米长的胡同里,全靠几个小哥们麻袋扛、大筐抬整到家里的煤仓,半个小时就干利索了,这几个年轻的领导每个人的小脸都整的黑乎乎的,就是一笑露出牙齿是白色的……
现在这些小伙子都在家乡重要岗位上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局长职务,有时见面寒暄起来,这些年轻的老领导还忘不了当年抬煤的那条又长又窄的胡同,只是他们也两鬓斑白,快退居二线了。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7780
评论列表(29条)
欣赏好文!那些贫寒的过往,现在想来却充满暖意,是那么难忘!
@鸣虫:是啊,穷日子时,有领导,亲人,朋友伸出援手,寒冬里顿感温暖,终生难忘!
那时的社会很平等,要穷,大家一起穷;要冷,大家一起冷;很有一点世界大同的味道。所以回忆起来,感觉心里暖暖的。欣赏佳文。
@四格格:那时候的大环境就是干群之间沟通顺畅,我的几个年轻领导对我生活困难都很关照,几十年过去到现在都还一直有联系!
欣赏佳作,欣赏好故事,精彩!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的评论,问候老师夏安!!
过去拉煤取暖是大事,也是困难的事。城市取暖是靠暖气,但是做饭就靠煤了。也是非常麻烦费力。蜂窝煤好一些,普通煤炉一通,火山灰落满家里所有角落。谢谢老师好文。
@杨自记:谢谢杨老师的精彩评论,北方冬季取暖的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那时候的大环境就是干群之间沟通顺畅,我的几个年轻领导对我生活困难都很关照,几十年过去到现在都还一直有联系!
@李宗宾19481957:还是取决于领导素质,他乐意关切普通百姓。
人间烟火味很浓,爱读,加上是70年代的事,很自然把人带入往事。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您的喜欢让我高兴不已,有诗人老师的指引,我们写的也有激情!
那年那月靠煤取暖的情境,灵动抒写,历历在目。同事的送煤抬煤到家,好温暖,美如春风送暖。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温暖评论,北方冬季取暖的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那时候的大环境就是干群之间沟通顺畅,我遇到的几个年轻领导对我都很好,对我家庭困难都很关照,几十年过去到现在都还一直有联系!
李老师的文章也勾起了我的回忆,那时拉煤可是一件大事,夏天烧煤泥,冬天烧白煤,所以拉煤的时候总是要亲人帮忙。
@邯郸常跃进:谢谢常老师的精彩评论,北方冬季取暖拉煤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那时候的大环境就是干群之间沟通顺畅,我的几个年轻领导对我生活困难都很关照,几十年过去到现在都还一直有联系!
文中几个年轻的老领导真不错,有情有义,那年代结下的同志友情是真挚的,也很纯洁。
@四格格:现在这样的领导真是稀缺!
靠煤做饭与取暖的日子早已过去,那时,我掏炉灰,经常两手乌黑。煤不好烧,让我痛疼。现在好了,真幸福。
@锦瑟黎燕:感谢改革开放!现在的生活和那时候比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图片上这么多煤,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大车小车,穿梭奔忙![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那是我们家乡煤矿矿区的标准照!谢谢老师的阅读!!
有火炉子好幸福!!!
@紫潭的博客:是啊,寒冬里的小火炉,让我们度过了那么多年!
都是这样过来的。那个时代,通情达理,关爱有加,令人念念不忘。
@一池烟雨:那时候的淳朴上下级关系,让人终身难忘!
以前的苦日子熬到头了,我们也老了。
@清河君:是啊,老来回忆往事,念念不忘那时候温暖的干群关系!
那个年代,干部也没有多少特权,干群关系是融洽的。年轻的领导帮助运煤,几十年过去了,还让李老师难以忘怀。欣赏暖心的回忆!
@诚厚:那时候共青团系统的干部都是朝气蓬勃的,融洽的干群关系,温暖的上下级关系,老来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