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里的风景

DSC02286

 
       我的家乡在冀中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村半湿润易干旱、四季分明的特点。
       上世纪60、70年代,乡村还是“人民公社化”的“大集体”。乡镇称“公社”,行政村称“生产大队”,大队下面分若干个“生产队”。村里的农民称“社员”,社员们每日里在属于自己的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那时,整个国家还很落后。尤其是农村,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连电力也没有普及;缺少能肥田能治虫的化肥农药,也缺少既高产又抗病虫害的作物种子;劳动力以人为主,辅以牛马驴骡等牲畜。按照“以粮为纲”的要求,大田里种植的作物,以玉米、小麦、高粱、谷黍、红薯等粮食为主,也有极小的一部分油料和瓜菜。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着,可贫瘠的土地上产不出多少东西。
       在那个缺钱、缺粮、缺衣、缺柴的年代,唯独不缺风景。在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童眼中,一年四季变换的风景,是那样的神奇、美好和难忘。
       记忆中,儿时的春天往往来得很迟。化完冬天最后一场雪,天气依然很冷,身上的棉衣是不会轻易脱下的。等到小白河里的冰变成了细细流淌的水,北归的燕子开始衔泥筑巢了。这个时候,柳丝便生出细小的嫩芽,地上也长出小草的芽、芦苇的芽。很快,田野中枯黄的冬小麦开始返青了。人们脱下臃肿的棉衣,换成轻便的裌衣。生产队的大车开始往地里送粪,成群结队的社员们也走向田野,翻耕平整土地,做着春种的准备工作。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孩童,或背筐或挎篮,三三两两的到地里去打野菜。
       那时候,家乡没有果园。春天里,那些经冬的槐、柳、榆、杨等树木,在春风吹拂下,很快就换上了绿装。在这些葱茏的绿树中,间或有一两棵开着红花的桃树,或开着白花的梨树,或开着粉花的杏树,就会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广袤的田野中,紫色的大蓟花、金黄的蒲公英花,身姿挺拔,一副高傲的神态;粉红的婆婆丁花、嫩黄的苦荬菜花,在微风中娇羞地摇曳着,显得平实而低调;那紧贴着地面、开着细碎花朵的不知名小草,透着卑微,却给锦绣大地平添了盎然春意。这些点缀在碧绿的麦田里和待种的黄土地上的星星点点的野花,成了整个春天最寻常的风景。
       如果说春天的风景有些纤瘦,那夏季的风景却是丰满而厚重的。
       在儿时的记忆中,夏天似乎是在一个傍晚倏然而至的。和煦的熏风,暖暖的夕阳。我们一帮孩子,各自拎着或圆或方的玻璃瓶子,成群结队来到村边或路旁的青青的杨柳树下,捉“黒老婆虫”。踏着暮色回到家的时候,已是汗流浃背,这才感觉到天热了,夏季来了。
       夏天满眼的绿色,好像是眨眼之间鼓胀起来的。那一棵棵略显纤弱的高粱苗、玉米苗、棉花苗、红薯苗、芝麻苗、黄豆苗,那一丛丛苜蓿苗,那一垄垄谷子苗、黍子苗,在一场雨过后,迅速罩满了地,没过了膝。接连几场雨,大地便成了绿色的海洋。很快,红薯开出了浅紫色的花,花生开出了黄色的花,芝麻开出了紫红色的花,棉花开出了或白或粉的花,苜蓿开出了紫色的花。这些各色各样的花朵,点缀在这绿色的海洋里,使夏天的景色愈发生动迷人。
       夏天,是有声的;夏天的声音是多声部的。欢快的鸟唱自不必说,那阵阵蛙鼓和连绵不断的蝉鸣,往往会延续到深深的夜晚。刚入夜的时候,田野中会不时传出一声声“嗡——”的鸣叫声,低沉而悠长。大人们说,那是“地翁”在吹蚂蚁窝而发出的声音。至于“地翁”是鸟还是兽,大人们回答不一,我也没有见过,便觉得这“地翁”及其声音是那样的神秘。如果刚刚下过一场透雨,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玉米地或高粱地侧耳谛听,还能听到这些庄稼“咔咔”拔节的声音。听着这样的声音,更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寻常的夏夜,伴着空中明明灭灭的萤火,四处响起“唧唧”“啾啾”的虫鸣。这些高高低低唱和着的虫鸣,成了溽热夏夜里最动听的天籁。
       夏天,也有着令人难忘的味道。初夏的时候,最先嗅到枣花的香气。这种浅绿微黄的小花,开在碧绿的树叶间,不娇不艳,其貌不扬,但是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等到地里的高粱长出了穗儿,玉米也揣上了棒子,我们便会钻到里面折“甜棒”吃。折“甜棒”要专门找那些没有长出高粱穗或没有揣上棒子的秸秆,人们称之为“枪杆”,这样免得糟蹋庄稼。吃“甜棒”就像吃甘蔗一样,先用牙齿把秸秆外面的一层硬硬的篾皮剥掉,再细嚼秸秆的瓤儿,咽下那甜甜的汁。高粱晒红米的时候,玉米棒子的缨子慢慢变红了,结着长长穗子的谷子、黍子也开始由绿转黄,我们知道,到了我们解馋的时候了。于是,午饭后,趁着大人们都在“歇晌”的机会,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便偷偷溜出家门,到地里烧红薯、烧花生、烧玉米。这些半生不熟的食物,黑乎乎的带着糊味,吃到嘴里却异常的香甜。
       夏天,最迷人的景致在黄昏。宽阔笔直的机耕路,路两旁杨树柳树郁郁青青;蓝蓝的天空,西坠的夕阳,漫天的彩霞。下工回家的社员,或箍羊肚毛巾,或戴遮阳草帽,有的荷锄,有的扛锨,他们一群群,一队队,有说有笑地行走在机耕路上。这场景,有非常美的画面感,有“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诗意!
       秋天的乡村是斑斓多彩的。高粱红了,谷子、黍子黄了,棉铃绽开了白花花的棉花。太阳收敛了毒毒的光芒,变得娇艳可爱了。天空显得更加辽阔,白云也显得更加高远。伴着“嘎——”“嘎_____”雁叫声,辽阔的天空不时有南去的雁阵掠过。社员们开始收秋了。人们在地里、场院里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田野里变得越来越空旷,而生产队的场院却堆满了成山大垛的收割回的庄稼。等到地净场光后,刚刚种下的冬小麦长出了嫩嫩的小苗,给灰暗的大地增添了一抹绿色。这个时候,准备盖房垒墙的人家,便开始在生产队的空地上挖土打坯。于是,大地上便出现了一片片泛着黄色的土坯摞。这些呈半圆形、一人多高的土坯摞,成了空旷田野中最突兀的风景。
       仿佛是一夜北风把乡村的冬天刮来了。村庄里、田野中树木的叶子落光了,乡村景色变得灰暗单调起来。记忆中,那时的冬天雪总是特别多。伴着“呼呼”的北风,雪一场接着一场飘落。雪覆盖了大地,覆盖了房屋、覆盖了柴垛、覆盖了树木的枝杈,整个乡村成了银白世界。大人们总是赞叹说:“好啊,这大雪预示着好年景,估计明年能多吃口白面啦!”
       这样寒冷多雪的季节,可供我们这些孩子玩的游戏太少了,打雪仗、堆雪人成了我们的最爱。只是常常把棉鞋湿透,把衣服弄脏,为此,没少挨大人的呵斥。当然,在玩耍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会了那首咏雪的打油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在儿时的记忆中,那时候的乡村,一年四季唯一不变的风景,是氤氲在村子上空的炊烟。直到现在,那炊烟依然在心头缭绕着!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7591

(7)
鸣虫的头像鸣虫
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午2:29
下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午6: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8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3年7月12日 下午3:28

    好美的散文作品,这样的乡村生活的深情回望,灵动抒写,如诗如画,直入人心。

  • 豫莲芳草的头像
    豫莲芳草 2023年7月12日 下午8:05

    一年四季的乡村风景被你写得栩栩如生,如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画,也让我回忆起三年下乡时的知青岁月。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7月14日 上午9:53

      @豫莲芳草插队岁月可惜我没能赶上,能有那段经历也是人生的资本!谢谢您留评!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3年7月12日 下午9:02

    悄悄来到您的空间
    静静欣赏您的家园
    默默倾听您的故事
    细细品味您的情感!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3年7月12日 下午10:08

    乡村风景是心中最美的风景!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3年7月12日 下午10:55

    优美的书写,令我产生深深的共鸣。好熟悉的那虫叽鸟鸣,那榆柳槐杨,袅袅的炊烟。热爱家乡的一切,土地的馨香。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7月14日 上午9:57

      @惑矣谢谢朋友!那些儿时亲历过的美好会永远留存心底的。欢迎朋友常来作客!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3年7月13日 上午7:37

    期待在卯酉河经常品鉴你的精美佳作。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3年7月13日 上午8:55

    乡村是最能体现四季景色变化的,更何况你把它们描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有层次,着实令人向往。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3年7月13日 下午9:59

    同龄人的经历,读起来感到分外亲切。童年,哪怕是缺衣少食的童年,回忆起来仍然是美好的。[赞][赞][赞][花][花][花]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7月14日 上午10:00

      @情满乌江人的记忆太神奇,能起到过滤的作用,最后留在记忆深处的都是美好!感谢您留评!欢迎常来!

  • 含羞荷的头像
    含羞荷 2023年7月16日 下午2:22

    品读佳作
    分享精彩
    问好朋友
    顺颂夏安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