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往事(二)
我老家是鲁国故土,和淄博隔山搭界,只有博山附近的青石关可以通行。青石关是我老家经常提到的地方,家家户户都用关那边的瓷器,有碗、盆、碟、壶等。尤其是我舅特有经历,早年推着独轮车爬山过关,常年贩运盐和瓷器,家里因此致富,过得很殷实。
当地老百姓真的很仗义,我们之间买买卖卖很少闹纠纷。附近与我们打交道的大队会计老傅,人缘特好,一连几次要我们去他家聚聚,我们怕影响不好一直没去。老傅后来火人了,说我们不给他面子。还说他儿子做鱼很好吃,这次鱼都买好,必须去。我们几个只好买了点礼物去做客,时值冬天,看到那是较少见的冰鲅鱼,他的儿子在那里把鲅鱼囫囵个洗了洗,两手一掰就放到锅里炖了起来,端上来以后味道特腥,都吃不下,老傅几番劝让也没用,他自己倒是吃了不少。回来后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突然想起来,那小子没破膛清洗,上锅煮的是内脏血液在内的全囫囵鱼,所以又臭又腥。大家笑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委婉告诉傅大哥要如何改进烹调方法。
当时在驻地的村子,曾看到计划生育突击队头戴安全帽执法,抓不到超生者,就在这家屋梁上拴上钢丝绳,用履带拖拉机一拉,墙倒屋塌。说明尽管此地民风很淳朴,但违反了原则也特别较真。
我们安全科孟科长有一次去邻矿做客户回来,说他朋友的事可以上“聊斋”,朋友他爹六十多岁的老头算的挺准,每到开工资这天就来矿向儿子要钱买酒喝。还有一大套理论,说为什么儿子能当上矿工吃馒头吃肉?那是因为成分好。为什么成分好,那是他解放前抽大烟把房子和地都卖的吊蛋净光,所以土改他家是贫农。要不然是地主成分,他儿子还能有这机会?还不高高兴兴给我拿钱?真是世界真奇妙,各有各的道。
在淄博住习惯了,到其他城市就显得不适应。比如在1988年去国内的京都出差,被不同售货员采用买东西一元五,你给他十元他找给你三元五卷起来递给你的办法,两次昧去10元整,第三次有了经验马上叫住当面摊开细数,果然又少了五元被我及时索回,看来这是对付外地人的流行公式。招待所会计们收整的全国粮票,那是含油的票证,走时退给在家不能用的北京粮票,骂,也没用。那时的脸面,没几斤粮票值钱。
在香港机场是被诈骗未遂。一个制服港姐填完单子,对土的掉渣的我说,手续费10美元。我突然一怔,说把发票给我看看,那姐们很不情愿的把单子递给我,过去上的学很管用,认出外文是港币嘛,十倍价差,比京腔还黑。交上十港币后那港姐直接将屁股对着我不再搭理,老手啊。在淄博就碰不上这样玄妙事,以后我常常蛮有底气的和朋友说,资本主义社会真的很操蛋。当时很愤懑,狗眼看人低的味道的确不好。现在看应该感谢生活,都是很有趣的成长故事和人生财富,后来我把这些遭遇当成案例,学生们听得哈哈大笑,半节课都很有活力。
回忆起来,在淄博那几年是我迅速成长的时期,每顿饭两毛钱的炒白菜加一个馒头,晚上有大把的看书时间,当时就是很豪华的日子。肉食平日很少见,至于烧烤,都没有人听说。所知道的最高级的肉是八戒肉和唐僧肉,也不过被妖精要洗洗煮着吃,不知道烤着沾孜然粉会更好吃。
不知不觉间,在那里工作学习逐渐成熟,浪迹于社会,后来接到新工作上手得比较快。比如逐渐而来的微机操作,人事工作,就业指导,三尺讲台,许多是那时的积蕴。
淄博最近这次火起来,是因为餐饮服务业,同样是烤肉,以文行商,应节造市,就有了丰富的城市内涵,理应如此。当代成千上万稚嫩的大学生竟能和烧烤有千丝万缕的故事,吃肉到撑,摇旗呐喊,真的是开天辟地。
以后再经过淄博,必定先去烧它一烤。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6649
评论列表(22条)
能坐上朋友沙发,很高兴。我没有去过淄博,这次的烧烤事件让这个城市火了一把,往事并不如烟,回忆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那老傅太没有见识了,哪有请人家吃鱼,那样吃的?想起来都恶心的。
@豫莲芳草:多谢鼓励。是这样,当地人厚道好客,那时没有现在信息畅通,食品丰富,所以往往热情有余,专业不足。我娘也曾这样炖过一次,所以我也比较释然。我是到海边住过,所以知道点做鱼的知识。
“淄博最近这次火起来,是因为餐饮服务业,同样是烤肉,以文行商”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多谢。淄博在神州版图上就是交通偏了点,要不然知名度会更高。
一个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一段难忘的经历。淄博,好地方!
@难诉相思:是,在年华最好的时候在那里成长,留下了满满的经历。
对于流过汗水,见证了成长的地方,自有深厚的感情。愿你早日去烧上一烤,身心取得圆满。
@惑矣:感谢鉴赏。有幸经历过淄博。那里也是焦裕禄诞生的地方,《俺爹俺娘》也是在那里。在那肥沃的土地上,故事无限。
精美佳作,情深意长,好有意境,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向阿姐学习。多谢!
我的几个文友,其一老家是淄博的,其二去过淄博,大家相聚时,提到淄博,纷纷说那里民风淳朴,童叟无欺,饮食安全,美味飘香。看起来,川明对淄博难以忘怀,在那里收获到了美与暖,为美丽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锦瑟黎燕:看文章介绍,张爱玲在美国的最后时期,枕头边有一本淄博作家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淄博简直是文学圣地。
淄博的火,是善良,温暖给烧起来的。[花][花][花]
@悠扬琴声68:火热的村超和悠香的烧烤,疫情过去,恰好到来。
此篇佳作结尾处的美食飘香,那么多的人,为此摇旗呐喊,好壮观,令人震撼。
@锦瑟黎燕:老师早上好。
经过饥饿的人,方觉出此场面的难得。所以现在活着很有劲。
“吃肉到撑,摇旗呐喊,真的是开天辟地。
以后再经过淄博,必定先去烧它一烤。”
@风雨:多谢来访。
是啊。相同的物品,有了故事就大不相同。
鲁国,人杰地灵!
@朝山暮寺55:幸逢好时代,神州处处生机无限。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值得回味,不过,那些年的贫困,一去不复返啦!
@清河君:[赞]的确如此。往事都成回忆,现在活的很有劲。一个人不能没有记性,很庆幸还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