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大樓,是我们在北京永安路的家。最右边四楼的窗,就是我们家的窗户,那裡,是我們永恆的精神家園。
年紀大了,經常在夢裡想家。 什麼是家?民間藝術中,常以房子象徵家;廣東方言裡,“屋企”——站立的房子即是家;而在我從小到大的概念中,有父親母親的那座房子就是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們全家定居北京,在西城區文昌胡同一個四合院的三間正房裡安下了第一個家。那時爸爸三十七,媽媽二十九,爸爸每天步行到不遠的石駙馬大街上班,媽媽才進設計院,參加入職後的集中專業培訓;剛滿六歲的我只要晚上看不見媽媽就大叫肚子痛,為的是騙媽媽回來,不讓她離開家。
復興門內臥佛寺街上,一座沒有自來水的小院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房東老太太圍著幾乎拖地的毛線長圍巾,每月登門一次來收房租;一個駝背老漢趕著小毛驢拉的木質水車,每天按時挑水送來,一桶清水兩分錢,竹簽代幣,月末結算。而在星期天能夠牵著爸爸媽媽的手到附近護城河邊的柳樹下散步玩耍,是我在那個時代難以忘懷的快樂。
隨著小小的臥佛寺街匯入寬闊的復興門內大街,廣安門外的北史家胡同又有了我的第三個家。弟弟妹妹在這裡出生,媽媽在院子裡種樹種花種葡萄,甚至澆設了冰場供我們姐妹滑冰。爸爸最大的享受則是在走廊上靜靜地坐着看書,讓熱烈的陽光暖烘烘地曬在脊背上。
城南的虎坊橋永安路是我們最後的一個家。父母老了,兒女大了,終於有一天,我一步一回頭地離開家,遠遠看到父親仍然站在樓下大門外不舍地目送我,年邁的身影融進車水馬龍、茫茫人海,那棟米黃色大樓四樓窗口的燈光如同高聳海面不熄的燈塔,在為兒女照亮前程。父母在,那裡是伸開雙臂迎接我們歸來的温暖港湾;父母走了,那裡就是我們永恆的精神家園。
人老了,常在夢裡尋家。家在哪裡?千尋万尋尋不見,唯見父親的身影,唯見母親的笑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6238
评论列表(19条)
家最温馨,家最温暖,家最幸福!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花]
@风雨: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寻家在梦里。[爱心][爱心][爱心]
@菲菲娜妮:家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梦里寻家思父母,人间之情深几许!
@轻品慢尝:我梦里寻家寻父母,相信天上的父母也在思念我,祝福我。
对于亲人来说,彼此的心就是最好的家。父母心中只有你,你的心中有父母;心,就是你们彼此的家。
@四格格: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心中永恒的家园。
能干的母亲培养出能干的儿女![赞]
@紫潭的博客:谢谢老师,梭罗河感恩。
那棟米黃色大樓四樓窗口的燈光如同高聳海面不熄的燈塔,在為兒女照亮前程。多好的句子!
@周旭才:遥望那米黄色大楼四楼的窗,父母在,那裡是伸開雙臂迎接我們歸來的温暖港湾;父母走了,那裡就是我們永恆的精神家園。
儿女离开了,父母也会走的。家就成了精神的象征。
@惑矣:遥望那米黃色大樓四樓窗口,怀念亲爱的父亲母亲。
虎坊桥有太多的故事 ,我一个大哥就住在那。相信你们也不远。现在中心在不停移动。那里故事特别多。祝好朋友。
@杨自记:提起“虎坊桥”,好亲切。想念虎坊桥,那里有我的青春足迹,那里有我的精神家园。朋友晚安。
@梭罗河:原来去的多,谢谢很少了。
@杨自记:同您一样,现在我也少去了。感慨!
@梭罗河:现在不太热闹了,重心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