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选自网络 感谢创作者
看病轶事(小小说)
中考刚结束,小敏就接到父亲的电话,说这段时间他感觉胃不大好。到县人民医院看病,总共花了2000多元,800多元检查费;1200多元药费。他怀疑自己得了癌症。
接到父亲的电话,小敏瞬间懵了。她自幼便没了母亲,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地把她抚养成人,而且还供她上了师范大学,在县城当了一个令人羡慕的中学教师。如今她已结婚生子,可丈夫在部队,现在虽是高级士官,家属可以随军了。但小敏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学生,更舍不得年过花甲,还在乡下守着老屋,为她和孩子的健康饮食,种着有机蔬菜的父亲。因而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她与丈夫仍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带着孩子轮流到婆家看望公婆,到老家看望父亲,并给父亲烧些喜欢的美食,让他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年后,小敏觉察到父亲的食量好像不如以前了,她也曾问过父亲是自己烧得不好吃,还是身体有什么不适?可父亲总是说她烧得很好吃。吃不多是因为现在田地租给承包大户了,只剩下房前屋后那一点点菜地,也没有什么重体力活干,是年纪大了,食量小了。
这段时间因为学生中考,小敏已经两个星期没到父亲那里,只与他通过几次电话。但父亲都告诉她自己很好,让她安心教好学生,让他们考出好成绩。
在小敏的记忆里,父亲从没上县医院看过病。她想父亲第一次看病,医生就配了这么多钱的药,可想而知,此病不轻。想到父亲居然已病得这么严重了。除了自责、愧疚,小敏立马向单位请了假,在手机上挂了上海一家医院的专家门诊。第二天一早就陪同父亲乘高铁到上海看病。
上海医院里到处是人,候症处都座无隙席。在候症时,小敏想到自己的一个手指不红不肿,也没伤,但经常有点轻微的痛,洗衣服时用手搓一搓领口、袖口,或冬天把手伸进冷水里,这个手指就特别痛。寒假里,她也曾到县医院看过,可医生对她说多干干活就不痛了,那是经常不干活或少干活的原因,不用就医吃药。于是她就尽量多做家务,多活动手指。可一学期过去了,那个手指一点儿也不见好,反而更痛了。她想索性自己挂个骨科普通号看看。很快,她就在手机上挂好了号。
上午就轮到她父亲就诊了。医生让她父亲躺在里面的检查床上,示意她出去。不一会儿,医生就出来给她父亲开处方了,并对她说,你父亲没什么大病,这药回家吃了就没事了。接着,医生就叫下个号了。小敏一听,顿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她还想问问医生:父亲得的是什么病?只吃药,不打针,不住院……几个病人家属,马上扶着病人坐下,对医生说病情了;有人对她说,快去配药吧!医生说没病,还不信?
小敏一想也对,便心急慌忙去配药。配药窗口递出一小袋药片,她一看发票,立马傻了眼,连忙看大写:肆元捌角整。她又向药剂师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药剂师也没有配错药。她返身去问医生,医生已下班,不知去向。她知道专家医生都是赶场子看病的,到哪里去找?但想到药配得这么少,父亲肯定没大病,也就释然了。
下午,小敏一边为父亲没大病感到欣慰,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快点轮到看病。终于轮到小敏了。那医生问明她的手指病情后,就让她去拍了片。医生看片后对她说:“你这手指骨坏死了,要住院,动手术!”顿时,小敏愕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5986
评论列表(10条)
看病轶事,实事求是。
虽为小说,确有真事。
县院虽小,要凭良心。
上海医院,技高心明。
大医精诚,全心为民。
卫生健康,月异曰新。
@阳光笙箫支剑笙:如今上医院看病,遇到疑难杂症,也得像到小菜场那样,货比三家。
四元八角钱,什么药这么便宜。难道就开了点酵母片?现在酵母片很便宜,对不愿意吃饭也很对症。
手指骨坏死?还是再找几家医院看看再确定动不动手术。看看中医有什么办法没有。
有些医院有骗子医生。那一年我父亲胃疼,到县医院,医生说是胃癌,让他马上住院做手术。老父亲说;我回家拿钱。出来后给我打电话,我接他到济南住院。医生看疼的厉害,吃不下饭,告诉我可能是胃癌。我告诉医生;先想办法给止疼。打了两天吊针,就能吃饭,疼的也不厉害了。最后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就是大面积溃疡。如果当时住进县医院,做了手术,那就一定是胃癌。放化疗下来人也就折腾差不多了。
@地质之花:您说得对极了。这是真实的人和事。您父亲也是万幸啊!
如此孝敬父亲,感人至深。灵动抒写,情景交融,十分传神,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这是真实的人和事。那女儿是我曾经的年轻同事。题材来源于生活,没一点虚构。
这样的小说,可读性极强,这就是大手笔,文字的力量。
@锦瑟黎燕: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结局出乎意料,以为有大毛病的安然无恙,以为是小病却看出了大问题。生活中时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写的很吸引人。
@难诉相思:谢谢!一样的病人,遇到不一样的医生,对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