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末,我到杭州下城区少年宫联系画展,办完事,热情的东道主费了不少劲儿,为我买上了回北京的卧铺票。登上列车时已经晚上啦,从杭州到北京的列车晃晃悠悠滴的一路前行,到终点得走40多个小时,两天两夜的火车路程非常难熬。俗话说闲饥难熬,人一到了火车上饿得就快。
列车在嘉兴站刚刚停稳,伴随着一股粽叶清香味儿,几个穿着列车服务员制服扎着白围裙的女职工,笑嘻嘻滴推着小车,在车厢的羊肠小道上大声吆喝着卖起了嘉兴粽子。我在卧铺二层向下打量,这推车叫卖的粽子憨头憨脑的个头儿,足有我们家乡粽子两三个那么大,哈哈,这辈子还头一回见识,每个粽子五毛钱,不算便宜,我也没有动心买。
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有几拨儿服务员过来大声推销,车快开了,粽子应声降价到每个三角钱,车上的旅客纷纷掏钱购买,看到听到车上旅客对嘉兴粽子的口碑不错,我也图便宜买了四个,心想就当这一路上的充饥“干粮”吧,这样“便宜”的价格和穷人饭差不多了。
拿到手里一掂量,就觉得这沉甸甸的嘉兴大粽子每个得有半斤重,心里想,这南方人也这么实在呀,都说浙江上海南方人,小盘子小碗儿吃饭小气,这嘉兴大粽子可一点也看不出小气来。
扒开一个粽子,咬第一口,那味道感觉就是咸中带甜,有浓郁的糯米、肉香味儿。吃第二口,就吃出点红烧肉的味道。吃到一半时,还真有一大块儿肥而不腻的五花肉裹在里面,嚼着这肉嫩味美的糯米粽子,心中一阵惊奇,这粽子还有这样做的啊!九十年代初,老百姓的肚子还没有多少油水儿,能在火车上吃上这有滋有味的嘉兴粽子,那真是挺过瘾的。
一个大粽子下肚,我躺在卧铺上睡了一夜,挺过了济南、德州、天津,一直到北京,我也没舍得再吃剩下的那三个嘉兴粽子,我要留着这南方嘉兴特产,带回内蒙古老家,让孩子老婆都尝一尝南方粽子的味道。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5918
评论列表(18条)
当年我乘车路过嘉兴,也有过你这样的买站台上的粽子的经历。不过那粽子个头太大,里面的米没熟。
@东北老太太:哈哈,那嘉兴粽子个头儿是大,不容易熟,我那次还好,味道够香!
嘉兴粽子江人口馋………[嘿嘿][嘿嘿][嘿嘿]
@2272 张英辅:是啊,当年在疲惫的列车上,能品尝这个南方口味的嘉兴粽子,很开心!
“列车在嘉兴站刚刚停稳,伴随着一股粽叶清香味儿,几个穿着列车服务员制服扎着白围裙的女职工,笑嘻嘻滴推着小车,在车厢的羊肠小道上大声吆喝着卖起了嘉兴粽子”
@风雨:问候风雨老师夏日安好!!
我和李老师有相似的经历,第一次吃带肉的粽子是在南京,也是九十年代初。那种感觉很新奇。
@邯郸常跃进:九十年代初,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啦……
九十年代物美价廉的嘉兴肉粽,好有口福哦,老师佳作[赞][赞][赞]粽香惹人馋[咧嘴笑]
@菲菲娜妮:谢谢老师鼓励,九十年代初,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啦……
嘉兴的粽子,河南的烧鸡,这是乘火车时是旅客必下车购买的,我也买过。[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四格格:谢谢格格老师来信,问候老师夏日安好!!
嘉兴粽子的确名不虚传。我尤其喜欢吃嘉兴的豆沙馅粽子。
@难诉相思:现在每年我到上海小住时,都要去街摊上买安徽农民制作的肉粽子吃!
那年那月嘉兴的粽子,好有特色。那可是缺油少肉的年代,能吃上肉粽子,美食飘香啊。
@锦瑟黎燕:当时感觉,很幸福!票证时代,我们的味蕾都退化了。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啦……
嘉兴肉粽是浙江的一大特色,成为了南方人的快餐美食,端午节杭州家家喜欢动手包肉粽过节,北方人第一次吃到肉粽感觉新鲜,也记住了这难忘的味道,何况在90年代更显弥足珍贵。
@李和平:谢谢老师的精彩评论,南方人生活品质高,注重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