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各种称谓的古镇遍布大江南北,一水的粉墙黛瓦,一色的小桥流水,一式的商铺林立,一样的人如潮涌。近几年,无锡的惠山古镇我去了几趟,心心恋恋的还想去,就因为这古镇与其他古镇有不同的气息,那里云集着古祠堂。
在我大脑的褶皱里,祠堂二字中有牌位、族规、家法、远祖……这些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哪是惠山、锡山之麓的灵秀山水可以托起的?
带着疑问查阅这些古祠堂身世,本以为它们是为增加旅游景点的文化厚度而移植过来的,其实它们就是这里的原住民。为何这些祠堂会扎堆住在此?那就要再寻求一些渊源了。无锡,是春秋四君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封地。春申君常在惠山山涧放马饮水。惠山本就灵秀,有了春申君的光顾和宠爱,沾有君子气了。南北朝时期,一些好山水、任自由的文人,常来此处清谈赏景。南朝时期又在这里建了惠山寺,于是这里文气和佛气都有了。古寺香气缭绕,后来又有了京杭大运河比邻,水气氤氲。以古寺和河流为坐标,一条条街道出生了。
有记载,从唐代开始这里陆续地建了一些祠堂,到明清时祠堂逐步密集起来。虽经战乱焚毁,在惠山古镇现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祠堂遗迹,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实为罕见。目前,有57座祠堂在惠山古镇得到恢复或重修。这些祠堂群,足以让无锡惠山古镇别具一格。
我不敢穿凿历史,但想附会一下这里看似虚无缥缈的气息。用地理决定论的观点看:山川灵秀,引来了人气。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循环不已。
第三次,也是最近的一次来惠山古镇,脚步踏进了“范文正公祠”。这是纪念范仲淹的一座祠堂,其风格和形制并无特别之处,厅堂气宇轩昂,花园秀丽雅致,但气息却是特有的。
–
敦叙堂中,范老的画像慈眉善目,要将他的德行传家传天下。那德行大家都熟知:义学、义庄的义举,为政的功德,诗文的造诣,心系天下的忧乐观。
–
后乐堂、先优亭以及长廊里的碑刻等等,处处弥漫着《岳阳楼记》的气息。这气息早已超越时空游走到中华儿女的心中。
在厅堂后面的花园中,有一个不甚起眼的小亭子——浚泉亭。
–
难道范公疏浚过什么泉流,建亭纪念之?拍下了“重建浚泉亭记”的碑刻,回家细细读之,略知了一二。
“范文正公祠”是居住在无锡的范公后人在清代修建的,地点选在锡、惠两山之麓。这里风光旖旎,“排闼送青”,祠后“广亭叠石为山,疏涧为沼,花木荫翳”。沼上有石桥,石桥旁建有浚泉亭。此亭建于清嘉庆庚午年,为来祠堂祭祀者提供休憩之所。清咸丰庚申兵燹后,祠堂与此亭均被毁。民国五年,有后裔复议出资重建祠堂,唯有祠后浚泉亭没有复建,成为憾事。民国八年,有后裔再议重建浚泉亭。祠堂的重建,皆以恢复原貌为宗旨,独浚泉亭的修复不重蹈覆辙,亭没有建在祠堂外的水边桥边,而是建在祠堂内报本堂的东侧。亭的立柱上有一副对联:“求木其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此亭功能也不是休憩,而是提醒告诫后人:思前人、固根本,浚源泉、疏水流,才能立得住、长得高、走得远。报本与浚泉相得益彰,此乃灵魂之休憩之处。
突然领悟到:报本与浚泉,就是古祠堂贯穿古今的气息。作为旅游文化打卡之地的惠山古镇古祠堂,尤其是像“范文正公祠”这样的祠堂,不仅是家祠、族祠,也是专祠、公祠。它不仅仅属于范氏后裔,也属于中华子孙。在各个厅堂行走时,无论是细细品味,还是一走了之;穿过有碑刻的长廊时,无论是驻足阅读,还是行色匆匆;无论你是否有天下观,有怎样的天下观?无论你有怎样的忧乐观,先什么后什么,那气息都在!
刚刚读到老同学写的游记《赴海南·梅关》,其在游梅关古道时,知会了张九龄、惠能法师、苏东坡、陈毅一干先贤,却在文末叹息:“岁月漫漶,古道犹存。只是缘其道,探其关,循先人之迹,缅远怀贤、勖今策来者,又有几人欤?”老同学的叹息有些沉重,我不愿这样叹息,我愿信:岁月漫漶,古祠犹存。有先贤之气息萦绕,多多少少能“勖勉来者,策励后昆”。气息在也,甚幸!甚幸!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5541
评论列表(36条)
精美的文化游记,在娓娓道来,画龙点睛地抒写之中,深邃呈现。
@锦瑟黎燕:多谢鼓励!多谢美评!
不走马观花,而是沉浸于探究文化渊源,深得游之本味。
@惑矣:谢谢你的认可。
无锡是个美丽的城市,多次去无锡,读老师博文,受益匪浅,了解了不少新知识,谢谢啦!!
@李宗宾19481957:多谢阅评!多谢鼓励!
岁月漫漶,古祠犹存。精美游记,画龙点睛。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惠山古镇,无锡风景。
@阳光笙箫支剑笙:多谢到访!多谢美评!
老师的旅游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难诉相思:谢谢鼓励!不敢当、不敢当!
笔底功夫了得,胜过专家论著。
@2272 张英辅:过奖!过奖!实不敢当!
如此之多祠堂的密集,证明了惠山古镇的文脉深厚。你一路行来,细细寻源,仰先贤之古风,究古祠之气息,坚信“勖勉来者,策励后昆”。你此游着实不虚行。
@四格格:多谢评阅!游不虚行,文不虚写,自勉!
学习历史,大开眼界!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鼓励!定当再接再厉!
惠山古镇的名气很大,是无锡的历史源头。附近有惠山、锡山,无锡锡山山无锡就源于这里。
@清河君:一点都不错。
随君漫游,颇有收获。
@一池烟雨:谢谢鼓励!
我不知道惠山古镇还有范文正公祠。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是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与范仲淹脸型特象。当年几次到苏州我都参与接待,早知就陪他来惠山看看了。
@诚厚:是值得一去!
我愿信:岁月漫漶,古祠犹存。有先贤之气息萦绕,多多少少能“勖勉来者,策励后昆”。气息在也,甚幸!甚幸!
文笔深湛,功底了得。游记及悟性大赞??
@ch雪梅:多谢夸赞!学浅才更疏,还有待学习精进!
惠山古镇古祠多,文脉深深深几何?渊远流长疏浚水,亭高文正乐忧歌。
春申放马遗灵秀,敦叙楼记洞庭波。轻品慢尝君子气,怀贤缅圣影婆娑。
@雷泽风:多谢美评!愧不敢当!
江南古祠堂根植于中华文化血脉,将文化与家族之源之精华,各有特色地呈现,令人敬仰。
那花儿真好看
鲜艳夺目![花][花][花][花][花]
好美游记,增长新知。惠山,曾记在职时路过。
老师的文章很厚重,拜读,学习,点赞!
很有特点的游记,文化底蕴深厚的祠堂。
@漫言华语:谢谢到访!谢谢鼓励!
欣赏老师游记的多彩内容、笔下生辉![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多谢夸赞和鼓励!祝您身健!笔健!
读了您的游记,不由感叹,世间事,但凡找准了切入点,就可与众不同。生命传承、文化传承,非一日之功!您的文笔也是经久积累,绵延、脱颖……
幸会![花][花][花]
山川灵秀,引来了人气。犹如你精彩的文章,欣赏的人自然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