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读原著

2023052203520844

说心里话,于丹讲《论语》和易中天讲《三国》我都不喜欢,不喜欢他们在荧屏上晃来晃去。《三国》是我的童子功,年少时读过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年有不同于一年的认识;《论语》是在大学里读过的,短短的章节片羽,也曾消遣过一段日子,它是教人怎样入世的一部书,—我是受它影响了,最大的感受是,做事循规蹈矩,放不开,有时自己竟有些痛苦,可能是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吧,没有学好。

我不喜欢凑热闹,琼瑶热,金庸热,余秋雨热,我都没有赶那些时潮,于丹的《论语》热,易中天的《三国》热,我头也没有抬过几回,不过自己却确实了解了一些有关的文化动态。这种现象,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中国大地,是值得学问家思索的。《文汇读书周报》上曾经有人拿中国和韩国说事,说 “一个孔子,两种命运”,我觉得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是很必要,也是很可取的,不这样做,研究这个问题就有缺陷,有可能就偏离了这个问题的主题。

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生存的两个重要元素,缺一不可,怎样维持一种平衡,一种和谐,特别是在物质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精神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怎样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于丹的《论语》热,易中天的《三国》热,它们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上,这种现象背后,暗示着人民群众的某种文化需求,尤其是很多人认为目下社会的发展有道德失范倾向时,就更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建构问题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典文学作品,历来注者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论语》的注解,于丹的《论语》心得,是不能算做什么的,至于说它吸引了大众的眼球,那也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她对《论语》的理解,在学术体系建构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诠释方面仍然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还不算观众与读者一直在争论的古汉语、古习俗等方面的硬伤。她有自己的局限性,她难以完整地驾驭《论语》,拟或说是儒学核心内容的宏观体系,但却在试图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因而很多学者告戒大众,最好还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读读原著,文化快餐终究不很耐饥,但并不是一点益处都没有。

不是把眼球放在于丹身上,而是要放在这种文化热现象身上,也许更能解读《论语》,更能解读中国优秀的儒学文化。我的一位朋友说,他相信还有许多天天在说着《论语》的读者,一定连《论语》的“论”字的读音都没有读准确,这也是一种奇怪的文化现象。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较系统地看着于丹的《论语》心得,就随便地发些感慨,收益也还是不少。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3370

(3)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 我的老同学——内蒙古文化名人滑子

    滑子,是我的师院同学滑国璋的笔名,现在是内蒙古著名作家、书法家、画家。 读书时我们个个狂放不羁,都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加了一个“子”字,刘棣称为刘子,王永良称为王子,潘志成称为潘子,我也大言不惭地称为李子,大有和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来个肩并肩的比拼。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几个都没有成为文学、哲学大家,那个“子”字也就没叫起来,只有滑国璋同学成为了文学大家,滑子…

    2022年8月6日
    2.9K320
  • 漫谈:向大家聊聊我自己(十六) 

    向大家聊聊我自己(十六) 人生路上,有很多事情是预料不到的。我的长篇小说写完之后,有好几个同学开始积极地帮我联系起出版事宜来。谁知传来的消息很是意外,都说出版社不接受手写稿了。必须是电子稿。可是电子稿对我来说根本没法实现,我一不会玩电脑,二不会敲字,况且家里也没有电脑呀!我觉得我真是命运不济呀!正像鲁迅先生写的那样:“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我真感…

    2022年8月9日
    961310
  • 新雨堂书事(三〇一)

    七月份应约完成一个月的日记写作,某刊要用。几乎每天晚九点左右,就在手机上写,写得很累。曾经有好些年,一直坚持着记日记,后来这份爱好被搁置了,坚持下来原来亦并非易事,所以偶尔翻看鲁迅、知堂等人日记,心中就难免会生些钦佩的敬意来。不过话说回来,亦只有像他们这样一些名人,日记于社会的意义,恐怕更能重要一些,一般的人家,除非经历重大社会变革,日记的价值就要小得多了。…

    2022年8月8日
    89000
  • 高中毕业三十年

    1992年到2022年,30年悠悠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悄悄过去了。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曾经在30年前,在一个偏僻的小镇的最高学府,一起度过了最纯洁、最浪漫、最天真无邪的3年美好时光。 操场上、教室里,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响在耳;校园南面的小树林,同学们看书学习、娱乐休闲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将30年的一幕幕再次回放,有多少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有同学们孜孜不…

    2022年6月8日
    4.5K50
  • 《开垦》(外一首)

    《开垦》(外一首) 按语:这是一个文学追梦者的故事,我把它记录了下来。 , 开垦对我来说是神圣的 我自幼就崇拜开垦  而且向往开垦 , 可是我一生没有机会去做到 这让我很失意  也让我深感失败 , 有人问  你说的是什么领域  哲学的、科学的、精神的、肉体的 我把他给轰走了  不同道岂可为谋…… , 但晚上  我在梦中见到了这片荒地  很原始很神秘的荒地 不…

    2022年10月10日
    2.6K28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7条)

  • 难诉相思
    难诉相思 2023年5月22日 下午2:49

    的确,自己从原著中汲取精华,比人家把所谓的精华灌输到你耳朵里,要真实得多。

  • 2272 张英辅
    2272 张英辅 2023年5月22日 下午4:54

    做学问很不容易,致敬。

  • 阳光笙箫支剑笙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3年5月22日 下午5:15

    认真学习国学好,求真提倡读原著。
    半部论语治天下,心领神会论短长。

  • 地质之花
    地质之花 2023年5月22日 下午9:21

    读每本书,每个人的经历,环境,受教育,接受力等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好好读书,认真思考。有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产生新的认知。

  • 杨自记
    杨自记 2023年5月23日 上午5:14

    快餐店毕竟不敌专业店,如果有条件还是品原著。可惜许多人已经没耐心静下心了。这风气不太好。祝好老师。

  • 灿烂阳光
    灿烂阳光 2023年5月23日 下午6:45

    一般我看了原著是绝不看改编的电视剧,看了电视剧可能会去看原著。看了原著,不妨看看大家解读,觉得也是一种视角吧。

  • 霁月
    霁月 2023年5月24日 上午8:28

    文化快餐多与当今浮躁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现在读原著的少之又之,需要有经历的沉淀后,才能悟得到读原著的好处。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