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老爸的文集终于问世了。这是老爸一辈子的心血,这也是老爸一辈子的心愿。
文集分四卷:小说散文卷;戏剧曲艺卷;长篇说唱卷;中篇小说卷。代序部分原来由姜昆完成,后来他提出陈老的文集涉及艺术门类多,他只是在曲艺方面有些研究,不好为文集写代序 。他建议最好子女代写,因为最了解陈老的创作经历,写代序会更详实,也更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就这样,文集的代序就这样产生了。
文集代序
老爸的作品,可以 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因为爸是农民出身,所以他的作品里, 绝大多数歌颂的是农民。可以说爸是农民作家、编辑家。虽然后来爸去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并毕业于这所著名的大学,但无论进城多久,爸也始终不忘记自己是农民,他要为农民写作,为工农兵编稿,要为人民服务。爸的作品可分为三个时期。50年代,爸的作品大多以曲艺形式出现,内容多为反映当时的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当时的政治运动,三反、五反等;60年代则是小说散文居多,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反映当时良好社会风气的,还有就是反映农村生活的。要不是文化大革命,爸的反映铁道兵生活的长篇小说可能早就问世 ,可惜十年动乱,不仅作品提纲没了,连日记也给抄走了。一切都成了泡影。到了80年代他老人家办刊物时,才又开始了中长篇的创作,这时的通俗作品就是《父子恩仇记》、《白楼锄奸》、《崎岖的山路》和《岳飞传》等。
老爸从一个农民到一个作家、编辑家,一辈子舞文弄墨,虽然没做到著作等身,但他老人家的勤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时候,常看到爸爸伏案的背影,到如今,看到老爸戴着老花眼镜仍在伏案写作。暮鼓晨钟,刳肝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写出文章中的名篇来,当是老爸的追求所在。当然,他的一些作品,多是业余时间挤出来的,他真正从事专业创作和编辑的时间还是在离休之后,离休前多忙于党和行政的事务性工作。
他离休未离岗,一直在为他创办的杂志阅处编辑稿件。老爸的这份业余工作,他是很看重的,不是缺钱,而是老爸热爱这份工作。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把这份业余工作当成他的生命一部分。编辑部的大事小情他只要知道,就要参与。有一年,杂志因为一篇文章,被告上法庭,老爸因为与原告很熟,就主动去为编辑部做庭外和解工作,在老爸的斡旋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所以他说,要当好一个编辑,不能只是一个伏案的文字匠,他应该是个好的组织者和宣传者,有个作家群和读者群。
老爸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肯定,中国曲艺家协会给他颁发了《从事曲艺工作50年荣誉证书》;黑龙江省政府给他颁发了《从事文艺工作30年荣誉证书》;省文联为他申报了终身成就奖。《黑龙江文学通史》和省、地、县志也收进了他的成就,他老人家对黑龙江文学的贡献,载入了史册。
去年(2002年),老爸老妈的生日宴会上,我们全家四世同堂30多口,欢聚一堂,共庆老爸老妈的80大寿。小弟顶着酷暑,订饭店,订鲜花,订生日蛋糕。在这个喜宴上,我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定让老爸彻底离休,不再为杂志阅处稿件。
老爸从60岁离休后,一直又工作了整整20年。小弟经常很自豪地说,咱爸,谁也比不上,能工作到80岁。
(待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314
评论列表(12条)
能有子女如此懂父亲,我能感受到老爷子的幸福!
@周旭才:父亲常说他这一生虽然年轻时吃过苦,但晚年是幸福的。
书香门第,基因有传承,难怪陈老师笔力雄劲作品耐读。
@晓舟同志:说实话,我语言组织能力很差,写的东西欠缺文学性。
灵犀抒写,情深意浓,余音绕梁!
@锦瑟黎燕:谢谢您的点评!我们的父辈,值得尊重与孝敬。
涓子出生不凡,家学渊源。
@灿烂阳光:过奖啦!我不常打开笔记本,回复迟,请谅!
热爱文化、创作。编辑一辈子,了不起的父亲!
老人家了不起。百年沧桑,能留下的东西又有多少,文字作品就是这能留下的资料。
令人尊敬、事业有成的老前辈。
令人崇敬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