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您就是端阳节前告别人世的。我们几个崇敬您的昔日的文学青年都知道您喜欢吃粽子,还有饺子,就把这两样敬奉在您的灵前。
送走您,我们聚集在李云鹏先生说您“仆地而毙”的您那间书房里——这措词让他和崇敬您的人都那么心痛,用得何其准!
您儿子说:大家选几样遗物做纪念吧!
不说别人,知道我选了什么吗?
您的老花镜,时常我会戴着试试,度数不适合我,我眼睛还没花呢。在镜子前一照:还可以。挂低点儿吊在鼻翼上,看自己像不像老奶奶?不像!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面相还不算太老。那时候您对我说:“小丫头,老了的时候,要做个静坐书斋的老太太,可不要絮絮叨叨的。”我明天正准备坐下来呢,您放心吧!必须抓紧“虐待”眼睛,争取快点儿戴上您的老花镜。
我要戴着您的老花镜读书、看报,写作,在电脑上写,进步了吧?这一下不怕您敦促要好好练字了!我要戴着您的老花镜看人、观物:把小人儿看大了,把大人儿看真了;把小物件放大了,把大物件看模糊了,譬如说经济收入啊什么的。
您看得真透!钱再多谁也带不走。
还有,我拿了您好几只“狼毫”,大、中、小号都有,反正您书桌上散落着,我一把全搂了,这事儿您儿子不知道。自来偷书不算贼,顺走您的笔也不算贼吧?最惊奇的是有支美工软笔现在还有墨汁呢!不信我拿它写几个字您看:“何苦早行”。这好像是曹杰先生那天送您的挽联,饱含无奈、辛酸和惋惜,不愧为大手笔!那天还有一幅挽联也墨华横溢:“绿满原野”。我在行政口工作好多年,参加过许多人的葬礼,迄今,这是我见到的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两幅挽联!
我要留着您的笔做纪念,希冀妙笔生花,花满原野。对不起,剽窃那位大师之作了。不过,都说天下文章任我抄嘛,要不然怎么会蔚然成风呢?这和您教我们的不一样。也留着您的笔常掂量,细思量:您还想告诉我们什么?“敬老院的斧声”?“蓝雨”?“短剑的故事”?“大漠风情”?“沙冢”?
唉……
去年我在北京小住一年。您说北京多好啊,我特意上中央戏剧学院门口看了看,体味您当年如何出出进进,如何挟裹着一腔热血、豪气和梦想奔赴大西北,将一把傲骨风化在黄土塬上。
都知道,您真得是没来得及!
我还从您的书柜里拿了两本书做纪念:台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我几乎是不加思索就选了这两本。您常提醒:写作时意念的、感性的东西不要太多,但那就是我当时的心境:淡淡的飘散而去,沉沉的又涌上心头。记得我对在场的人说:老师以后真的是山中白云了!
我还选了您钻研易经时用来作占卜的三枚“乾隆通宝”做纪念。您一定会说:你个贪婪的小丫头,拿我这么多东西!
我已经不是小丫头了,贪就贪点儿吧。谁不贪?您教我们的有些东西真不合时宜。直后悔“贪”得太迟,否则,我会像海绵一样汲取,然后,报之以木瓜给您。您还不知道,现今木瓜可是身价百增,不亚于琼浆的,所谓木瓜不让琼浆。
有个也在钻研易经的朋友说:占卜之物留作纪念最好不过,那是信息!那我又选对了。信息是有频率的,它流动。
当然,还要感谢您儿子的慷慨,对我们几个崇敬您、送您远行的人,这是他回赠的最珍贵的礼物!他还答应把您遗像的小照送我们每人一张,葬礼之后,他把您的遗像紧紧地搂抱在怀里,不肯撒手……
本来应该是很难过的,谁想到就大不敬地调侃起来。或许,这就能掩住怀念您的那一行清泪吧?
岁岁端阳,魂归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296
评论列表(15条)
涓子,换了昵称,老博友会认不出你的。。。。
@晓舟同志:嗯嗯,改了!谢谢提醒!
如诉如泣,别样情怀。举重若轻,大家风范。这文章是纸媒发表的水平了。[赞]
@晓舟同志:谢谢晓舟老师的“拔高”赞誉![可爱][花]
精美佳作,灵犀抒写,呼之欲出!
@锦瑟黎燕:锦字点评,秀笔含蕴!谢谢博友鼓励![花][花][花]
如此好文章,看得我泪眼朦胧,这样的告别词,故人在天之灵也会动容。拜读学习,受益匪浅,谢谢老师的好文章!
@蓓蕾含香:哈岂敢为师,互相学习!谢谢博友提读并鼓励!博园新天地,来日叙旧情![花][花][花][微笑]
“您书桌上散落着,我一把全搂了”,你可真敢做敢当!我怎么觉得取一支,留做纪念就够了![微笑]
@周旭才:哈哈一半是难舍情,一半是贪婪心!惭愧惭愧!至今还不愿相信尊师远别离!谢谢博友的提读![微笑][花]
贪书不算贪。贪书,读书人的事,能算贪么?
在这里和你重逢,真好!
@难诉相思:非常高兴没有从而失联![赞][花][花][花]喜欢您的从容及从文字中读到的学识和芳华!还望多多赐教!
真实情感最感动人,看得我眼眶湿润。
@豫莲芳草:莲盈盈,草青青,再续新浪情怀。谢谢您的提读!
不多说,看看那么多好评,不言而喻。是吧,小丫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