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季节,姐早该回到哈尔滨去过她的清凉一夏,今年由于疫情原因而推迟了。正好,趁还没离开厦门,她给我包了好多粽子送来…… 吃着香甜的粽子,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哈尔滨过端午节的一件事儿。 端午节的前一天, 闺蜜为为给我送来粽子和茶蛋,很有味道。这是我生活在南方N年后,第一次吃到北方口味的粽子。多年前的端午节,实在想吃粽子便去了市场,买回来所谓的“白粽子”(闽南人说这种粽子就是北方口味的)吃到嘴里方知这种粽子的味道是有生以来最难下咽的。原来,这种粽子是放了大量食用碱而成。我实在想不明白:厦门人怎么喜欢吃这种口味的粽子? 那年, 姐和姐夫去了英国,我便住在了她家。懒得做饭便经常去姐家楼下的肯德基对付一口吃的,这是以前不曾有的。坐在我对面桌的小女孩鸡腿吃得津津有味,女孩的妈妈与我攀谈起来:为了让女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老公提议买些粽叶回来包粽子。他说包粽子看似繁琐,但意义深远。他的提议不仅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她也不赞成,说这样太麻烦,还不如去商场买几个粽子,方便省事,还更好吃。女儿则表示买粽子还不如请她吃肯德基,女儿和她对端午节的淡漠让老公兴味索然,他终于打消了对女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念头。 看着小女孩在肯德基开心地吃着,小女孩的爸爸不禁有些感叹地和我说起他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看着小女孩爸爸无比神往的表情,我深深被感染,不禁想起小时候有着浓浓节味的端午节。 那时,每到端午节,我所居住的小镇里(父亲体验生活带我们去了五常县安家公社)满街都是卖粽叶、艾叶、蒲草的。又大、又绿、又嫩的粽叶旁妇人们挑三拣四,一边还热烈地谈论着包粽子的经验。这时,我和姐、小弟总是蹲在母亲身边,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她的一举一动。粽叶的清香味幽幽弥漫在小小的院子里,像初夏的阳光,让人暖暖的。包好粽子后,母亲总是叫我送一些给左邻右舍,走在充满浓郁乡村情调的街道上,粽香、花香、还有银铃般的笑声四处萦绕。 这时父亲也早已采好艾叶、蒲草挂在门口,微风出来,空气里清香四溢。开饭了,桌上必有咸鸭蛋、煮鸡蛋和炒青菜,都是母亲操劳得来的果实。母亲总是让我们兄弟姐妹在第一时间把它吃了,说是可以辟邪去瘟。吃过饭后,全小镇的人们会跑到牤牛河看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这是小镇人们最盼望的节目之一。 那时候,人们可都是铆足了劲过节,真是有滋有味。 坐在对面桌的小女孩妈妈问女儿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老师告诉我们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最古”时候的一个人,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不知道。 对小女孩的回答,我不禁有些惶惑。当年屈原投江的汨罗江离我居住的那个小镇相距甚远,大家对屈原却耳熟能详,很多小孩都故作深沉地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作为座右铭写在自己最心爱的笔记本上,可现在的孩子…… 走在街上,艾叶、蒲草这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植物已不见踪影。粽子的花色品种倒是比原来丰富了许多。现在的端午节似乎只剩下“吃粽子”了。 哈尔滨端午节前 的高温天属实罕见,节日的当天终于降了下来,随之带给人们的是清凉。不仅天凉了,心也有些凉凉的。 又要到了一年粽叶飘香时,当年的那个女孩儿现在该是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了,她现在是否真正了解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意义了吗?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286
评论列表(10条)
温馨的记忆,浓浓的乡恋,裹挟着对新一代人的失望,犹如五味杂陈的粽子。
欣赏学习,叙事寓情,又不经意地带情景描写,涓子老师的文字功力了不得!
@晓舟同志:离开家乡二十余年,很是想念。乡愁,时时在心头。
街上,艾叶、蒲草这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植物已不见踪影。粽子的花色品种倒是比原来丰富了许多。现在的端午节似乎只剩下“吃粽子”了。这样的悲剧不仅仅是端午节,其他如中秋节、元宵节、腊八节好像也都剩吃了。
@周旭才: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的东西也在逐渐消失。
灵犀抒写,情景交融,亲情浓郁,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谢谢您的点评!因忙于家事,迟回复,见谅!
乡愁埋在灵魂深处,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一个小小的触发,就会蓬勃溢出。
@灿烂阳光:无论生活在哪里,乡愁永远在心。
过端午节,我喜欢自己包粽子,喜欢吃什么样的粽子就包什么样的,包白粽子就什么也不放,也可以在粽子里放些红小豆,红枣,花生米,也可以包肉粽子,放进腊肉,香肠,或者用酱油调料腌制好的猪肉。我每年都要包上百个粽子,我们老两口肯定吃不了,与邻居好友分享我的粽子,因为他们多数不会包。当地的习俗是吃晋糕,即用糯米和红枣蒸出来,比平常的米饭放水多一些,糯糯的那种。孩子们小的时候,我还做香包,顺便给邻居小朋友也做一些。
@蓓蕾含香:我到现在还不会包粽子,这次趁姐回哈之前,她给我包了四五十个。解馋了。
各地吃粽子的习惯不同,哈尔滨人大多数只认红枣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