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坟

1f178a82b9014a90f6034915183d2e12b31bb051404a

翻开各地地方史誌,几乎每一个村子的村名都有些来历,或源于传说,或出于史实,传奇色彩都比较浓厚。吴家坟就是西安南郊的一个村子,它的东侧即是有名的唐天坛圜丘遗址。这个村名的由来,据说是因为村中有西汉学者吴谦的坟墓而得名,也许是出于讳忌,自明代以后,在官方文献中,都改作长延堡了。但吴家坟这名字虽成俗称,却俗得融进了血液里,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似乎比长延堡更为多用。

没有查找到有关吴谦更多的史料,想来此地早期应该是一个家族的坟场,因而才有这样一个名字,而且至迟,在明以前就是这样称呼的。明时这里又被称作南十里铺,大致是说它距南门有十里之遥的意思,是西安府四郊铺驿之一。清初称吴家杏园铺,嘉庆年间改为今名,此后一直袭用。解放初期,陕西师范大学于此建校,而后外国语学院与西北政法学院等单位环列周边,此地于是日渐隆盛。有时觉得,吴家坟的俗称,是和院校师生密切相关的,于风俗人情,他们渲染和传递了较大的能量。

我对“吴家坟”三个字有着特别的感情。早年刚上学,识得几个字,父亲从西安回来,所提的塑料包装袋上,底部总有工厂的地址,出现“吴家坟”字样。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一直让我纠结至成人以后,才有所释然。前几天查看百度地图,看到了这家工厂的名字,在师大南侧,它是从西郊土门一带搬迁过去的,父亲在新址上班不久,就调出了。据父亲说,那时周边都为田地,实在荒凉得很。不想,五十年左右,这里却高楼林立,人满为患了。

西安南郊多坟场之地,有名的汉宣帝刘询杜陵就在鸿固原上,后来发现的陪葬坑墓数量亦为数不少。近些年经济发展,圈地建楼,发掘的古墓葬就更多了。南郊多高校,世纪初在政法大学新校区发现了汉张汤墓,邮电学院在茅坡征地一千亩,建设过程中这一区域发现战国、秦、汉、唐代古墓六百多座,因而师生中就有流行的一句话说,“在西安,校园里没个千年古墓都不好意思叫大学!上学和上坟一样!”古墓可谓星罗棋布。当然,在关中还有一句民谚说,“死娃抬出南门”,意思就是“没救了”,大致也是源于南门之外,至少在民国以前是如此,乱坟岗较多。城内寻常人家死了人,多是出了南门寻得一点空地,草草掩埋而已。

何正璜《西北考察日记》一月二十二日有记,“在一名吴家坟之小镇中午餐,以面及饼为食。人饱驴足,又行上道,因所行向西,夕阳照衣甚为温暖。”所记亦不见“长延堡”三字,而是“吴家坟”,可见真是俗得融进了血液里。他们一行,是向木塔寺方向走了。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1647

(2)
上一篇 2023年5月2日 上午11:10
下一篇 2023年5月2日 下午9:33

相关推荐

  • 秋来寻闻桂花香

    什么时候认识了桂花?好像已经很遥远了,只记得那年秋天和同学去爬香山,走到门口就被一阵阵的幽香所吸引,什么花这么好闻?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味道,我不禁四处打探着。却有人用手指向门前的那四棵不起眼的树说道:“就是那桂花了。”“哦,桂花,好香。”脑海里却想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哼哼着走近了桂花树,却发现,那树上开的花一串串的,但是花儿却是好小好…

    2022年10月11日
    1.5K160
  • 我与香港大公报的四十载文字情缘

    – 四十载文字缘 东  瑞 – 报上读《我与大公报》专栏,才知《大公报》已经创办逾一世纪,经历三到四代人的时间;到邮局寄信,猛然看到墙上张贴着《大公报》发行纪念邮票的海报,一时感触万千,回忆的河水迅速倒流。其他方面我真不敢说,如果说起与《大公报》的文字缘,我倒是有点小资格。 如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算起,与大公报的文字缘分,已…

    2022年7月14日
    2.6K480
  • 【小说节选】黄部长的家宴

    黄锦斋部长的住处还算属于比较宽敞的那一种。一组高低搭配的黑漆木柜把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隔成里外两部分,里面放着一张床,一个写字台,一个挂衣架,外间正中放着一张制作简易的方桌,桌下放着一盆炭火,那一盆木炭火,几乎只剩下发热的灰烬了,几点明灭不定的光,才告诉人们,白白的柴灰之下还埋着旺旺的炭火呢!几把木椅靠在墙边,虽然旧得有些破损,但被人们的衣裤打磨得很滑溜,像刷过…

    2022年8月23日
    935110
  • 也谈高考作文(2022全国甲卷)

        对于材料作文,首先要做的是从材料中抓关键字。     关键字找到就成功了一半。     甲卷的关键字是什么?     其一、直接移用、借鉴化用 、根据情境独创(方法不同,效果不同)。     其二、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文章)     见许多评论抱怨作文题涉《红楼梦》,没有读过原著必然会吃亏。其实,试题材料不过是为关键字提供一块书写的黑板…

    2022年6月9日
    76140
  • 【人物特写】刘三姐

    我对成都的认知很少,只是查地图时看到有这么个地方。但成都有一位叫刘三姐的文友,假如哪天我去了,我相信她至少会请我吃一顿麻辣烫。 刘三姐是一位新浪博客写手,且出道早名气大。大约在2012年,她与我的乡党“太阳”是博客好友,我被他们顺便带熟了。她的文字功夫很好,摄影技术更棒,大多发些旅游类文章,很有特色。我那时写些口没遮拦时评,她也喜欢看,于是我们有了博客互动。…

    2022年6月18日
    1.1K2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杨自记
    杨自记 2023年5月4日 下午1:08

    我在西安四年,在交大附近,离那可能不远啊?祝好老师。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