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文学巨作,无疑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价值取向、是非观念。每每在阅读之前或者阅读过程中或读后,我总是会去找一些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以便对其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展现在你面前的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是在和一位或许已经作古百年的故人对话,但你并不觉得陌生,你能感知他的不幸与悲哀,你能感知从他的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和叹息。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1821年,作古于1881年。少年丧母,生父纵情酒色,人品卑劣。陀氏早年从军,沾染了一些军阀的恶习。退役后走向文坛,因参加激进革命小组的集会而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役期满若干年后回到彼得堡。伴随着失而复得的自由,陀氏却被套上了癫痫、赌瘾和债务的新枷锁,直至生命的终结。由于他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某种阴郁、沉重的色彩。《被伤害与侮辱的人》、《罪与罚》、《恶魔》、《卡拉马佐夫兄弟》,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充斥着善与恶、堕落与良知的博弈。这一点,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中尤为突出。书里面的父亲,活脱脱就是陀氏父亲的翻版。而在三兄弟中的长子米嘉身上,有着太多作者自己的影子。
看这样一部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书大量的篇幅,是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内心的深刻剖析。老头子费尧多尔贪婪好色,他一生娶过两个妻子,生了三个儿子,并从丧妻那里继承了不菲的遗产。然而他却将本应属于儿子们的遗产也私自侵吞了,由此导致儿子尤其是长子米嘉对他的不满。后来,当老子和米嘉争夺同一个风流女子时,矛盾彻底激化。这也是本书的迷案的导火索。次子伊万受过高等教育,看问题似乎比较理性,然而他的内心却时常有两个“我”在激烈地碰撞,最终导致人格分裂。作者对三儿子——修道院的见习修士阿辽沙倾注了较多溢美的笔触,在作者笔下,他是理想、神性和完美的化身。
一宗震惊全俄的血案,元凶是谁?从无数的迹象来判断,费尧多尔的死,矛头都指向长子米嘉,他从小被父亲忽视,缺乏教养,性格粗暴,嗜赌成性,对父亲怀有深仇大恨,有作案动机、作案时机、作案工具,甚至有见证人。然而,正是这个最可能的疑犯,事实上却没有实施暴行。在施暴的那一刻,人性与良知呼唤了他。然而,除了上帝,谁信他呢?在庭审时,他百口难辨。那么,真正的凶犯是谁呢?原来,是老头子的私生子,那个没有身份地位没有继承权、只是作为卡拉马佐夫家中仆人存在的、患有癫痫病的斯乜尔加科夫。他是个弱者,却做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残暴之事。在受到良心拷问后,斯乜尔加科夫采取了自杀来解脱。无辜的米嘉,虽有全俄最有名的律师为他辩护,却依旧被判有罪,将被发配往西伯利亚的矿上服苦役至少20年。当判决后的那一刻,“米嘉蓦地站起来,伸出一双手,用撕心裂肺的声音喊道:‘我以上帝和末日审判的名义起誓,对于父亲的死我是无罪的!’”那一声喊叫,是否会让无数的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介绍了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历史,其实是为案件的起因做了铺垫;下部才是这桩扑朔迷离的案件的始末。围绕着这桩案子,书中的人物都被绑在了一张道德哲学的网上,各自以触目惊心的深度来表露自身的脆弱与缺陷。除了那个死者,我好像对别的人物产生不了深切的痛恨,只有同情与怜悯。全书充满了宗教的神秘色彩。贯穿全书也是困惑作者的主要问题,似乎只有一个——上帝是否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若是上帝并不存在,这个世界将会很可怕,因为这样一来,世界就只是“魔鬼的闹剧”,人们可以“无所不可”,干什么都是合法的了,甚至包括犯罪。信与不信的挣扎,最终引导人物走向各个不同的结局。书中许多章节的文字描述都是直抵人类灵魂的:如《宗教大法官》,《伊万.费尧多罗维奇的梦魇》等等,一个人有罪或是无罪,能够真正予以审判的,往往只有他的内心。庭审时公诉人和辩护人的大段大段的演说也可谓精彩之极。当我的阅读进行到一定篇幅,我不再把自己当作旁观者,而不由自主地成了其中一员,热切地关注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一起悲与喜,一起困惑与思考。书中的许多问题,恰是我们自己所面临并渴望得到解决的。
书的开头,引用了《新约.约翰福音》中的一段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圣经中的句子看似平常,却总让人回味无穷。就让这段充满哲理的话当作我的这篇读书心得的结束语吧。
编辑感言: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方式,拓见识,增智慧,值得提倡。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0903
评论列表(34条)
这位老陀名字太长了,别说记,就是念也挺难的,你用陀氏称呼他恰到好处。《卡拉马佐夫兄弟》很久前我也读过,当时读了上部,迫不急待的紧接着读了下部,其内容现在有点模糊了。读了你的博文,我在想是不是应该重新再读一次《卡拉马佐夫兄弟》。
@四格格:谢谢格格的共鸣!或许,不同时期阅读同一部书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花][花][花]
蒋院喜欢读书,让人向往,让人敬仰,书中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你,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的高度评价!读书是一种爱好,伴随了一辈子。
我读书少,尤其读不进外国作品,因为离我们生活太远,理解起来挺费劲。佩服你!
@漫言华语:或许是年轻时从看《简爱》开始,就迷上了外国文学名著,有段时间不看就会觉得缺了点什么。[咧嘴笑]
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在利益面前,其丑陋面目暴露无遗。陀思耶夫斯基的私生子,就是这类人。
@清河君:这部书对人性的剖析惊人的深刻。
惊魂动魄
提心吊胆
把我吓哭,汗流满面![汗][汗][汗][汗][汗]
@风雨:喝口酒压压惊。[大笑]
读书不易,写出高质量的书评更不易,而这两点老师都做到了。为您点赞!
@邯郸常跃进:谢谢常老师高度评价!有点汗颜。[汗]
如此用心用情,深入细致地阅读经典名著,好羡慕。我现在由于视力要保护,已经不能阅读大部头的名著了。怪不得医学专家如此文采斐然,原来是积淀丰厚,博闻强记啊,佩服,佩服。。。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美评!我现在也看得少了。每天要求自己至少看书一个小时,休息天多看一些。看完了就写点什么,当作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过以后对看过的内容印象会更深一些。
读书如此沉静且精细,难得![赞][花][花][花]贺乔迁之喜!祝万事顺遂!
@柳絮晗烟:谢谢晗烟美评!俺乔迁的兴奋劲还没过。[大笑][大笑][大笑]
沉浸在故事的每个角色里蛮投入的过瘾。你也变成了有思想有血肉的另一个角色。
@ch雪梅:谢谢雪梅!的确,看书会让人沉浸其中,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一员。[花][花][花]
如此爱读书,又善于做笔记,难怪蒋院写文驾轻就熟。[赞]
@晓舟同志:谢谢晓舟老师的美誉,还有用心写的编辑感言,给我极大的鼓励!
读书常乐,妙笔生花。
读书不易,日久天长。
儒和医是相通的,知识医生应该是博学的,
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阳光老师精美评析!
网络时代,能像你这样坚持读纸质书的人巳经不多了,而且读得认真细致,读后还记笔记写书评,就更少了,难得可贵,值得点赞!
闲时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望继续坚持读书,增知识,长见识,拓宽视野,提高境界,陶冶情操,沉浸在书中,和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便会置身于自己的处境之外。
可惜我现在眼睛不好,巳不能看纸质书,年轻时看过的《牛虻》《简爱》《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基度山伯爵》…到现在书中那些活生生的人物还岀现在脑海中。我退休时眼视力还是1.2,十几年过去了,昨天眼晴不舒服,去医院看,一查,只有0.6,所以别说纸质书不读,手机电脑也得少看,博文能坚持平均一周写一篇也就不错了,再说还想练习弹琴吹葫芦丝,说起来退休了,天天也很忙的,还有赶集买菜做饭这些家务活。我这是在和你留评交流聊天呢!
@豫莲芳草:谢谢师老师,洋洋洒洒写了如此长篇的评论,对拙文作了高度评价,交流了关于业余爱好的心得。的确,护眼十分重要。我觉得看手机比看书更伤眼。每天一小时的阅读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习惯,希望不要太伤眼。一个人的生活没多大家务,时间充裕。你的学琴吹葫芦丝的爱好非常有益身心健康,向你学习![花][花][花]
佩服你连续的读完大部头书籍。我现在感觉看书很费劲,眼、脖子、背真的不得力了。
@惑矣:我把每天一小时的阅读当作了功课,一天不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咧嘴笑]
你是医生,工作太繁忙,用读书来调剂紧张的情绪,放松自己,这是最好的方式。对外国文学作品一则是欣赏,一则是吸取,两者结合,就达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位,所以你才这么优秀。
@四格格:是呀,对我来说,阅读就是放松,就是休息。还有一个休息方式就是看悬疑剧。[咧嘴笑]
一篇篇博文,均是用心用情,精细打磨,文采斐然,颇有内涵的精美佳作。品鉴此文,我知道了,这些文字,源自一个对爱与美,暖与纯不懈追寻,多读书,读经典作品,并化为自己心魂的美才女之低吟浅唱,轻舞飞扬。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精美点评和赞誉,给我增添信心!认真读书,好好写作,这是我今后的目标。
蒋老师写文,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多有惊艳之作,十分景仰,这与您的爱读书密不可分。顺颂五一节快乐!
@悠扬琴声68:琴声老师过奖了,哪里称得上“游刃有余”啊,很多时候是搜索枯肠呢。五四青年节快乐![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花][花][花]
爱读书,爱读更难读的外国文学,本就令人起敬。一般人只读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而蒋院却从了解作家开始,体会作家为什么写成这样的故事,塑造这样的人物。实在令人敬佩!
@诚厚:诚厚老师过誉了,让我汗颜啊!只有不断努力,朝着师友希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