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海外网报道,因雷雨天气,19日晚间,台北知名地标101大楼遭遇雷击; 101大楼装配有完备的避雷设施,所以雷击对建筑的本体并无影响。
从报道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本来黑沉沉的天空,被雷击101大楼时瞬间闪耀出的一道光照得透亮,那道光还是一道非常漂亮的紫色光。
这道漂亮的紫色光陡然唤起了我对101地标的印象。在台北游览101大楼的那天,也是下着瓢泼大雨,只是没有打雷闪电。
台北这座古老的城市,白天没有五彩灯光的装饰时是很安静的,算不上多繁华,就是著名的“西门町广场”,也就是多了些胡里花梢的广告牌而已。街面没有人头躜踊、车水马龙;市内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也都是普普通通的样式、普普通通的颜色,整洁朴素无华。
我对台北街道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它的建筑虽朴素无华却扎扎实实,质量上乘;所有的公路、街道,包括每一条里弄、小巷的路面都是清洁平整,每一块地砖、每一片瓷板都是粘贴得严实合缝,任何地方都寻找不到一块松动的地砖。所以雨天,你不用担心会遇上那种踩一脚就会溅出一身水的“陷阱”。二是城市所有的人行道都比较宽敞,宽敞的人行道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露天的,一部分是骑楼回廊式的。骑楼回廊东西南北,处处连通,通畅无阻。台湾是个高温多雨的地方,骑楼回廊式人行道的好处就是天晴下雨无伞也没关系,骑楼回廊能为你遮阳,也能为你遮雨。
位于台北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七号的101大楼,是台北最高的建筑,在世界著名的摩天大楼中也能排上名次。它的原称本是“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因大楼除了地下五层建筑外,地上建筑有101层楼;人们习惯用楼层高来称它为101,2003年便正式改名为101大楼。
101大楼是台湾著名的设计师李祖原先生设计的,他在郑州、沈阳、北京、上海也都有设计建筑,还是西安法门寺的“合十舍利塔”的设计者。据介绍李先生的设计理念是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既有传统继承,又有自我创新。这一理念在101大楼的设计中可略见一斑。
台湾多地震、多台风,根据这种自然条件,李先生一改建筑设计史上单一量体的设计观念,贯之以中华传统文化,用“发”为谐音的“8”吉祥数字作为大楼设计单元,设计出每8层楼为一个结构单元,内斜7度的建筑面,形成层层往上递增、彼此接续、层层楼叠、构筑为整体的大楼。这种多节式的外观设计新风格,为国际摩天大楼设计上的格局开创了新河。
除了讲究外观美,101大楼更讲究的是突出内部结构。它的高科技巨型结构有确保防风防灾的显著功能,因为每8 层形成了一个自主构成空间,它能自然化解高层建筑引起气流对地面造成的风场效应;又设计了绿化种植区的间隔,确保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大楼外墙是无反射光害、高度透明、节能隔热的帷幕玻璃,让人们站在101大楼的最高处,抬头看天,低头看地,饱览台北全景,极大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从1999年开始动工,到2004年12月31日全面竣工,再正式启用,101大楼历时了五年。这座台湾第一高楼竣工后开创了许多世界第一:从2004年12月31日到2010年1月4日止,它是世界第一高楼,因为当时加拿大多伦多国家电视塔只是世界第一高建筑,并不是第一高楼,101大楼才是世界第一高楼;101大楼拥有世界第一大直径的防震阻尼器,阻尼器直径达5 . 5米,重660吨,外形设计成一个带有装饰的大圆球; 同时是世界上第一座将防震阻尼器设计于整体建筑外露的大楼;101大楼拥有世界第一长的电梯,还是起降速度最快的电梯,从5楼到89楼只需要37秒,攀升速度每分钟达1010米,相当于时速60公里;101大楼拥有世界最高层的“福客多便利店”,除了管理功能外,还有电信、邮政、便利店和多功能活动场地;101大楼提供约有40分钟的语言导览机具有七种语音功能:汉语普通话、闽南语、粤语、英语、日语、韩语、德语;101大楼还是全世界最高绿色建筑和环地震带最高建筑。誉为台湾地标。
东边的信义广场,西边的富士洋行、南边的台北捷运信义线,北边的信义21号公园,都被101大楼的一道道回廊连在了一起,还包括了周边的多家酒店,使这一片多元素区域成为了一个整体。形成了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休闲中心的大格局。101大楼的回廊形式与台北市内各个街道的骑楼回廊形式一致,作用也一致,体现了建筑设计时有为民生着想的立意,方便了行人和游客,也吸引了行人和游客。
这种立意,让我们也尝试到了它的好处。一阵阵大雨,我们无需停下脚步,行走在四通八达的回廊中,没伞也安然的畅游着各个中心。
别人拍的101大楼照片,不是阳光明媚,就是五光十色;不是火树银花,就是烟花璀灿。而我镜头下的101大楼却是照片中这样,可说云雾缭绕,可说烟雨朦胧;像烟像云又像雾,疑寺疑塔疑蓬莱。
大雨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见识了地标101雨中的模样:洗尽铅华,虽不雍容华贵,却端庄水灵。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0661
评论列表(52条)
“这种多节式的外观设计新风格,为国际摩天大楼设计上的格局开创了新河。”之前对101大楼了解不多 通过你的这篇文章和这句话,又让赞对它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鱼满仓:正因为它的多节结构,所以看起来有点像我们古代的塔。
惭愧,俺竟没有去过台湾。台湾在地震带上,还有这么高的大楼。人类真是无所不能。
@惑矣:有机会的,自己的宝岛,自己的国土,随时都可以去。
评论中有一份淡淡的惦记,祝福里有一份浓浓的心意
彼此问候温馨芳香空间,彼此交流让友谊播撒心田 [花][花][花][花][花]
@风雨:惦记着你,时时记着来看你。一句留言,一声问候,就是送给你最美的心意。
去过台湾,却没有你观察得这么仔细。的确,台湾给我的感觉就是道路非常的清洁、平整。在那里玩了九天,感觉很好。
@难诉相思:我是从台北到新北,再去花莲,然后再回台北。我也喜欢台北这座城市。
格格对台北的马路,街道,101大楼的细腻观察,灵动抒写,让我对台北的城市建设,有了认知。这样地追寻品质与风范,真好。
@锦瑟黎燕:因为我遭遇下雨天一踩下去就溅了一身水的陷阱,而且有许多地方都这样,所以感受比较深。
一座城的建筑,是这座城的文化地标。台北的城市建筑,在格格细致入微,灵动雅致抒写之中,我感觉到了中华文脉,在此熠熠生辉,颇有君子之风,大道至简。
@锦瑟黎燕:我很喜欢101的造型,很有点传统古塔的味道,这是与中华建筑文化一脉相承。
台北101大楼,游台时曾靠近!今见博友介绍,了解更多!谢谢!!
@阿诚56027:很美的一座大楼,它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传统建筑风格。
谢谢格格对这座台北101,中国式摩天大楼的解读,它不仅是台北的地标,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建筑的杰作。[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悠扬琴声68: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它的地标建筑融入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老师写的好精彩!喜欢读老师的文章,每读一篇,都受益匪浅,没去过台湾,如果两岸缓和,我一定去一趟!!
@李宗宾19481957:台湾永远都是中国的,自己的国土,想去时就去吧。
雷雨、大风天气,住高楼有点吓人~
@朝山暮寺55:你说的是,现在高楼林立,看着是有点吓人。
看看新鲜出奇葩,好似海市辰楼见彩虹,感觉真是趣味多多,令人无声在这个奇迹般的建筑商,不知又搞出了什么名堂。
@诃痴快乐:早上好,欢迎快乐的你阅读。
一条新闻,引出了格格的宝岛游中台北地标建筑101大楼的详细介绍。我没去过宝岛,仅知道台北有座101大楼。读了格格的美文,仿佛我也看了这座大楼。
@诚厚:有机会的,你一定会亲眼看看101大楼。
一座城,洗尽铅华,越发清新灵秀;那么,一个人,尤其是女人,洗尽铅华,会更加端庄清纯吗?
@锦瑟黎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洗尽铅华的女人,虽不能多彩俏丽,但可以端庄清纯。
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格格的台北之行,对101地标的低吟浅唱,将岁月山河的美收入囊中,呈现于博园,就是学习成长的一个最美片段。
@锦瑟黎燕:人生的学习是多形式的,活到老,学到老,总是难以满足的。
云雾缭绕似蓬莱,摩天大楼门敞开。
岁月山河入囊中,携手一统向未来。
@阳光笙箫支剑笙:台湾是我们自己的国土,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
12年前的12月跟团去了台北,也像你一样遇到豪雨,曾写过一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如果啊,有机会再去一次台湾自由行,好好看看宝岛台湾。
@清河君:台湾我们是自由行,圆山饭店,士林官邸、自由广场、故宫博物院、阳明山温泉、府上、西门町等等,都转了一圈。在国内我们都是自由行,国外就只能随团了。
我感觉,那些建筑大师,所设计的极具艺术张力的楼堂馆所,是中西文化交融,美美与共,传奇性的经典作品。101大楼在格格的文字里,给了我这样的感念。
@锦瑟黎燕:这些建筑在外观上中华元素用得多,但设施上就得用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和建筑材料,才能保证质量,这么高的楼可不敢随便造次。
雄伟壮观的高层建筑,完备的避雷设施。101大楼,令人叹为观止。摩天大楼的天花板。
@ch雪梅:是有一种天花板的感觉。
经常在天气预报上看到101大楼,它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今天看了老师这篇文章,对101大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谢谢您的分享!
@邯郸常跃进:世界著名的摩天大楼,是像鹤立鸡群。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我们的母语、文学作品、建筑、音乐、绘画、舞蹈之中,深邃彰显,让血浓于水的人们相互走近,相亲相爱。
@锦瑟黎燕:101耸立,将中华文化的建筑美展现给世人。
101大楼开创了诸多世界第一,传统元素与现代风尚的融会贯通,让建筑美学得到了通透诠释,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台湾本就是中国国土,与内地一脉相承,所以弘扬的也是中华文化。
看文章好像你才从台湾回来似的,对那里描述的一切,特别是101大楼,那么熟悉,觉得格格成了个台湾通。其实你是因一条新闻联想才有了这篇文章。我2010年去的台湾,记得清晰的是游完101大楼下来,摄影师抓拍的照片,70元一张,我们买了作为留念。随着你的详细介绍,对这个大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豫莲芳草:我不是随团,所以行动自主,在台北呆了十天,心中想着该去的地方都转了一圈,看得是挺多的。
地标性建筑,第一次了解。谢谢老师分享。
@霁月:谢谢阅读,我也是第一次见识。
生命中有你感觉姿色
回忆中有你感觉温馨
失落中有你感觉骄傲
沉默中有你感觉幸福!
@风雨:你的温暖,让我感觉幸福。
有些人有些事,是需要站在开阔高远的视角去观察品鉴的,这样,才是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格格的此篇佳作,给了我这样的感念。
@锦瑟黎燕:谢谢,不是佳作,只是记录当时的印象。
血浓于水,血脉相连,海峡隔不开同宗同族的两岸同胞。一个中国,就是血脉同源使然。
严重点赞楼上观点
支持送上![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