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桐乡写史人

2023041610022012

她有坚定的信仰,有敬业爱岗的热情,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有聪慧、敏锐的双眸;她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她就是桐乡市史志办志鉴科科长、《桐乡年鉴》执行主编谭晓杰。

《桐乡年鉴》创刊于1998年。年鉴是一种以年度为单位的资料性文献,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工具书,具有资政、存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及时总结、记载过去,把珍贵史料留给后人,而且能够借助年鉴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分析区域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未来。

十年前,我只是听闻《桐乡年鉴》这个团队在谭晓杰带领下,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始终保持嘉兴第一,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大奖的成绩。

我庆幸自己退休后被市史志办聘为《桐乡年鉴》编辑,遇见了谭晓杰这位优秀的基层领导。十年间,我与她朝夕相处。工作内,我们是上下级关系;工作外,我们亦师亦友。

这十年间,我亲眼目睹了谭晓杰对史志事业满腔热忱的态度与对史志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本《桐乡年鉴》有70多万字,涵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貌,涉及各行各业。要出精品佳作,每年都要创新设计框架,要站在市委市府的高度,反映全市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

谭晓杰作为《桐乡年鉴》的执行主编,每本年鉴从谋划框架到编纂、出版,每个编辑的工作进展,遇到组稿难题主动与部门协调,发现编写错误耐心解答辅导……每个环节,她都身体力行,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在志鉴科主持统稿的19部年鉴一直走在嘉兴前列,获得国家级大奖15次、省级大奖3次;单位被公推为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是嘉兴地区唯一一家县级年鉴理事单位。

这些荣誉来之不易,都是谭晓杰心血的结晶。用她的话来说,《桐乡年鉴》就是她的另一个孩子。她不但每年都再三要求,而且还每年都印发《年鉴》编写规范、标点符号用法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等资料给大家,并与大家一起学习。即使定稿后,她还要求我们进行一次次反复的修改、校对,如:自己校对、结对校对、相互校对等,并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她自己编辑的栏目同样与同事结对校对。最后每个编辑对全书内容再进行全面校对。即使这样,她在统稿时,还会发现因我们粗心大意留下的蛛丝马迹,如:栏目内容的交错、数据的矛盾,间隔符号的粗细、量词的转换、插图的取舍等。

我记忆犹新的是我被聘第一年,谭晓杰统稿时,在我编辑的稿子中用红笔圈出了一个词——“城乡结合部”中的“结合”。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词怎么会是错的呢?为了保险起见,我先在电脑上自行查询。可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城乡结合部”。于是,我便问其原因,她马上拿出证据——《现代汉语词典》,翻给我看“接合”与“结合”的解释。结果令我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正,也令我更加敬佩她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专业知识的渊博。

每年高强度的编修改稿连轴转,她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视疲劳引起双眼经常爆血管,白细胞减少引起各种感染,抵抗力差诱发持续低烧等,轮番折磨着她。但再苦再累,她毫无怨言;认准了的事,就锲而不舍地去做,且做出成绩来。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桐乡年鉴》。

前年,谭晓杰在完成承编栏目编写及《桐乡年鉴》最后定稿工作后,按照有关规定从中层退下来了。这本年鉴也获得了省精品年鉴奖。在年鉴工作划上圆满句号的她,本该轻松安逸一点了,但2022年是桐乡市二轮修志推进年,也是村志编修启动年。于是,她又义无反顾地转向专注史志专业、研究编修工作。

她对地方志书进行普查式学习,研究志书体例体裁、文风结构、编写规范。然后对乡镇志、专业志的修编人员进行指导。如:在审阅《梧桐街道志》《开发区(高桥街道)志》《崇福镇教育志》等志书时,她以多年年鉴框架设计的功底,独特的见解,专业的知识,对框架重新梳理,合理分类设置章节,提炼特色亮点,起草可操作性建议。

一部二三百字的志,光读一遍就要一二个星期。记得她在审阅《崇福镇教育志》时,她的审读建议就写了一万多字,其间真的是废寝忘食。有一次,我看到她中午又在办公室用早餐吃剩的馒头充饥,便给她泡了一杯镬糍糖茶。她喝完后又专注地审阅了。她每次看完一部志、或她的建议得到修志单位认可,就会心情愉悦,成就感满满。

在此同时,谭晓杰被桐乡政协增补为文史委委员,并当选为文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在荣誉面前,她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史志工作者的形象,为全市的文史研究尽最大努力。担任政协文史委委员后,谭晓杰已连续审阅《梧桐古镇商贸旧事》《乌镇古镇商贸旧事》《又绿芭蕉》3部政协文史资料,并提出修改建议,得到政协领导肯定。

去年下半年,市政协为了抢救挖掘历史,展现社会变革发展历程,在文史资料的选题规划中,征编了桐乡本土摄影师90岁高龄的汤闻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拍摄了六七十年的照片,将其列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桐乡老照片出版规划。谭晓杰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政协指定的《影像里的桐乡——汤闻飞纪实摄影集》编辑工作。

汤闻飞老师虽然保留着几十年间拍摄的有关桐乡水利与桥梁的珍贵图片,但他毕竟年事已高。谭晓杰接过重任后,在严峻的新冠疫情中,不顾自己还“阴”着的情况下,多次上门与老人联系、交流,并为之设计框架,为每个章节写序。目前,此书已经定稿,老人欣喜万分,非常感激这位“小谭同志”在他的有生之年,能让他亲眼看到此书的出版。

谭晓杰常说,编写史志,在公务员干的行当里,相当于坐冷板凳,但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把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业绩,真实全面地记录下来,对历史有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她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砥砺前行。她像江南的水,清澈温和,缓缓流淌;她像幽谷的兰,静静开放,毫不张扬;她像精美的玉,愈经岁月的磨炼,愈有内涵。她向我们呈现了最美的形象,诠释了最美的心灵。她是一个优秀的史志工作者。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0167

(6)
华章秋韵的头像华章秋韵
上一篇 2023年4月16日 下午5:00
下一篇 2023年4月17日 上午4: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3年4月16日 下午8:24

    坐了你的沙发,真舒服。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3年4月16日 下午8:29

    真了不起,作者、作家很多,但能编写年鉴、文史却少之又少,我也喜欢史事,特别钦佩那些写史的人。她一干就是几十年,是真心的热爱这行工作。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3年4月17日 上午9:12

      @四格格是的,她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不平凡女人。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3年4月16日 下午8:47

    地方年鉴,相当于年度工作总结,但更细更实。记的是境内本年度发生的大事、首事、要事,脉络清晰数据翔实。把历年年鉴汇集整理出来,便是一部地方志书。志书不同于其他书,它具有存史、教化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写史,不同于其他文体,真实是它的生命,需要去伪存真秉笔直书,还得符合史书的体例规范。古往今来,写史掌舵人都是写作功力深厚且做事非常严谨的学者。中国历史上没有那本书超过《史记》的研究价值。司马迁是令人尊敬的。欣读华章《当代桐乡写史人》,我们看到桐乡年鉴执行主编谭晓杰的事迹,她同样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卯酉河平台,有天马行空的文学爱好者,又有严谨的史学研究爱好者,真是幸运。问好华章秋韵!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3年4月17日 上午9:58

      @晓舟同志感谢您悉心指导并修改,感谢您精彩、专业、透彻、到位的美评!祝您春日快乐安康!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3年4月17日 下午4:29

    将人物写得如此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直入人心,好用心,好有情致,好有意境,好文笔。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3年4月17日 下午4:48

      @锦瑟黎燕感谢黎燕老师的美评与鼓励!惭愧啦!我要好好向您学习,争取写出较好的文章 来。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3年4月17日 下午10:39

    欣赏学习问候!
    [花][花][花][花][花]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3年4月18日 上午7:33

    这样的写史人,所做的工作功在千秋,令人敬重。

  • 豫莲芳草的头像
    豫莲芳草 2023年4月18日 下午3:59

    这个桐乡写史人谭晓杰真是了不起啊!公务员像她这样敬业爱岗,严谨认真,全心全意,无怨无悔,投入所从事的写史工作,并不多见。你也是在用心用情用功地描述她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传递正能量。也为你点赞!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3年4月19日 下午2:54

      @豫莲芳草谢谢您的美评与鼓励!我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尤其是与谭晓杰共事,每天工作都充实、很愉快。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3年4月18日 下午4:43

    地方年鉴,就是地方历史的一种延续,敬佩辛勤的年鉴编辑人员,包括你。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3年4月20日 下午4:30

    文采,美德,一样精彩。

  • 鱼满仓的头像
    鱼满仓 2023年4月23日 下午1:25

    娓娓道来 让一个才情并举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起敬。点赞!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