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次师友相约造访黄梅县火焰洞,是我第二次与火焰洞邂逅了。时光不经磨,细算与第一次竟有十几年之隔了。
那次是受单位之托,同县内几位资深文化研究老师一起,调研蕲春太平森林公园境内以及周边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以资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之需。与太平森林公园紧紧相连的火焰洞,虽在黄梅县挪步园境内,但是在有明一代,黄梅曾属上等州蕲州府管辖,算起来亦曾是我大蕲春境内的一处风水宝地。调研小组问起时,太平地区的年长者,凡知道此火焰洞的人,大多是停留在“听说”阶段,“听说有此洞,听说还有火焰尖,听说还有天梯,听说曾有老虎出没……”,但是去过的人寥寥无几。当时我和几位老师的探寻差不多属于探险之旅,森林公园的工人拿着长柄大砍刀,沿着一条逼仄的林间小道,向前开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辗转攀爬,才达到气息幽绝、境隔于世的天然“火焰洞”。
四月初的天空与山林,你能想像到有多美,映入眼中的一切就有多美。天蓝,水碧,山青,花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最大的恩惠。由于太平境内道路整修封闭,我们取道武穴市、黄梅县,途经红色旅游公路,武穴梅川水库、荆竹水库这两个大型水库,似两面巨大的明镜,又若玲珑有致的碧珠,伴随着我们的车辆,一路蜿蜒,直有熏风欲醉、浴霞欲仙之感。渐渐进入挪步园时,山山岭岭,怒放的野樱花,艳丽的映山红,雪白的梨花,犹如钟情于斯的仙人从碧空喷洒下来的花瓣,团团簇簇,色彩斑斓,随意铺排,让参差绵延的山峦妩媚妖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弃车步行在进入火焰洞景区的水泥路上,大片大片的茶园边,竟有数棵桃花灼灼生辉,与粉白粉白的野樱花遥相辉映。要知道,山下的桃花早就在一个月前开谢了。而自此处起,漫山的映山红似乎没有被春风唤醒,还在酣睡,这让我顿觉大自然的造化,真是不可思议。
一路攀走,只见野樱花恣肆飘逸,时而在远而高的山峦,热烈地与白云缠绵;时而踯躅在溪边,与漱石清流相映成景;时而探出长长的枝条,让我们奋臂一跃,即能与花枝相拥。微热的天气,披襟而行,不觉沾满花香,袖里盈瑞气,我亦为花仙了。
林间小道仍如往昔一般静谧幽深。巨石盘亘,千年不老。深林清泉,溯岩而唱。古木森立,蔚来幽境。小花小草,各竞生机。这一段林中小路,有多少人走过?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原先一定没有路,而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因为它没有丝毫的人工开挖整修痕迹。
一个转弯处,一块巨石边,竟有几条长长的干净板凳放在宽敞的林下,还有几个庞大的蓝色塑料方筐,里面有些许的饮料空瓶、点心副食包装袋等垃圾。同行的来过多次的一位老师说,这是火焰洞看守祖师殿的师傅,为方便上山朝佛揽胜的游客准备的,一来走累了歇歇脚,二来温馨提示垃圾要归筐,不能随意乱丢制造垃圾。这也是他们用如此举止,来提醒路人,要做善事,善事不求小,那怕只给过路的你提供一个落座的地方,也是善举一桩。
我们很多的时候都因“善小而不为”,都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搪塞来掩饰自己的内心。面对林中这几条板凳,我会想,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路边的大石上、树脚下、草地边,哪里找不到一个歇脚落座的地方?旅途中人,席地而坐,不是常见之事吗?
看吧,这就开始为自己不会做此善举找借口了。却没想到第一眼见到凳子时,心里曾涌起的一股暖流。
绕过几个山岗,快要接近目的地时,脚下的路明显地被修整过。有垒起的石级,有凿过的台阶,有铺设的小木板,路口处,还挂有小巧玲珑的道路指示牌。
对面的山脊乱石崚嶒,如群笏朝天,又如犬牙交错。这场景,多次在朋友圈里见到有人晒过,有似曾相识之感。山路崎岖,时上时下,双腿感觉到了明显的吃力。
我们是从火焰洞的背部攀爬至顶峰火焰尖的。巨大的石块如毫无规则的积木,任意堆砌,层峦叠嶂。无路可言,完全是凭着前进的方向,找准落脚点,从石缝中向上侧方攀越。手脚并用,俯身用力,每一步都是手抓牢了,脚站稳了,才开始筹谋下一步。胆颤心惊地爬上了顶峰,始觉双腿发软。
顶峰上亦是几块巨大的岩石。站在石上,极目俯瞰,顿觉清风扑面,胸襟大开。绵延不断的山脉从远处渐次奔来,它们极尽虔诚之力,匍匐向上缓势隆起,耸立起无数个山峰。
今次我站在最高点,山高我为峰,我即是顶峰。而这里即是传说中的火焰尖,壁立直下的石阶即是传说中的天梯,天梯之下即是传说中的火焰洞。
同行的师友选好角度,摆出最佳的姿势,相互拍照。拍了无数张,他们催我下来,时间不早了,我却对峰下的闳阔景象恋恋不舍,一直不忍离去。回来的时候,写下了登顶有感一联:
绝顶莫轻攀,恐收无限风光,痴而不返;
险游须稳著,宜效静幽泉石,踞以忘机。
这千年不老的泉石,踞一隅岿然不动,早就忘却了斯时斯地为何时何地,纵风雨侵蚀,霜雪摧磨,仍能高屹于此,人类虽自诩为大自然的主宰,何曾有大自然这般洒脱不羁呢。
天梯,实质上就是在一整壁山体的岩石上开凿出的很逼仄很陡峭的石阶。从火焰尖的大岩石下,天梯几乎是以垂直的角度飘向火焰洞一侧。石阶边焊有固定的铝合金栏杆。第一次来攀爬天梯的时候,只有不知始于何年的,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石阶一侧,有的石阶旁甚至没有铁链。
惊恐万分地下至火焰洞一侧,回眸细瞧,天梯右侧的岩石,像是一块巨大的倒立着的孩儿面,第一次来的时候,调研的老师们问询过,说这是叫“红孩儿面石”。这次发现,“红孩儿面石”有很大程度的风化,岩石表面有些许的脱落。孩儿面的一些表情有些模糊不清了。
火焰洞以及洞前一块清幽的空地已然不见了。第一次来见时,我与几位老师站在空地上,幽风骤起,清冷寂静,似有松涛阵阵,真怕有老虎从幽深漆黑的洞里突然窜出。一个穿着修行服的长者独自坐在洞口边。他见到我们,很是惊奇,问我们从哪里来,怎么上来的,怎么知道有这里,很有桃花源里武陵人之感。我们问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他说白天在这守洞,夜晚就回到山脚下居住,那里有他的房子。
而现在,几栋小巧的建筑悄然耸立在此。细细寻觅,火焰洞前,依势建起了不大的祖师殿,祖师殿一侧,是记忆深刻的一绺清澈的泉水,上次来时,我们每人都用随身携带的水杯各自舀了一杯泉水,一口气喝干,水质甘甜清冽,喝后回甘良久。祖师殿另一侧,建有看殿师傅的住房,兼卖水、香、纸、炮、副食等。看殿师傅黄梅县人,问她高寿,她说今年八十一,我们却看她顶多不过七十岁。山水寿人,一点不假。祖师殿正前方,一亭一榭,供往来游客、香客歇脚、观光。脚下即是深不可测的悬岩峭壁。
传说此处的开山祖师,是明代的香林大师,当年香林云游至江西九江,隔江遥见此地火焰熊熊,认为是非凡道场,适合修行,于是发愿来此。但是当千辛万苦来到悬岩前,却无路可攀,正在思量进退之时,突见一白额猛虎从密林中出来,香林大惊。镇定之后再定睛一瞧,突然看见老虎口含一只幼鹿,顿时慈悲心切,尾随老虎,一直追到此处,老虎却钻到林中消失了,只看到身边有一石洞,旁有山泉,于是决定在此修行,并命名虎引洞,又叫火焰洞。
同行的师友,有人进入祖师殿朝拜。我因没带现金,没有进去,当然没有见到火焰洞。只在一侧的清泉边,捧泉浣手,一股凉意迅疾的沁入骨里。这是火焰洞里淌出的泉水。我亦终究以这种方式与火焰洞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而火焰洞在我的脑海里,仍是初见时的模样。深邃,不可测。说不定还隐藏有老虎。 (2023.4.14晚写于流眄斋)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40061
评论列表(15条)
年轻的身影,老成的文章。党员不拜仙,守了原则,却又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妙!
@晓舟同志:谢谢兄长抬爱。一个妙字,压力山大呀。
好美的文化游记,唯美,灵动,淡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摹,将火焰洞之行的别有洞天,美轮美奂细致入微,十分传神地呈现,让我跟着美游,饱享弥足珍贵的精神盛宴,不亦快哉。
@锦瑟黎燕:燕子姐嘉评是我努力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谢谢您。
山高我为峰,坐石即是王,坐在石上的你像王。留下这张照片,你的火焰山探险之旅就值了。
@四格格:格格老师说的很对。尽管回后腿酸疼了两天,仍很值得。
每每读你博文都感到好文笔,这次更深刻,不管是火焰洞,还是虎引洞,都值得一看。
@2272 张英辅:谢谢老师鼓励。顺致问候。
欣赏好文笔!火焰洞、火焰尖、天梯、青山、绿水、红花,犹如身临其境。
@华章秋韵:谢谢老师留评鼓励。
火焰山壁峭峰高,攀梯如爬壁,登峰能触天; 虽没列入名山大川,却也也以古远峻险引人入胜。不为敬香拜佛,只为登高望远。
山上的巨石天长地久,许多都有风化的可能,所以你们火焰山之行还是带有探险的意味。看照片好像是尚未开发好的旅游景点,攀登时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绝顶莫轻攀,恐收无限风光,痴而不返;
险游须稳著,宜效静幽泉石,踞以忘机。
欣赏点赞,问好老师
这个地方真没去过 景色不错 读文随游。谢谢你介绍了一个好去处。
读霁月老师的美文是享受。走过了,看过了,传说也就不再是传说,我为峰的那张照片就是最好的实证。二游火焰洞,仍留下了洞内的悬念,让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