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2023040112395121

清明将至,人们每每会想起那些故去的亲人,而我自然会想起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的母亲大人。总想写点东西纪念一下母亲,却感到文字的苍白,我这支笨拙的笔怕是很难尽述母亲的伟大。她的音容笑貌,她的高尚品质,在我们儿女心中像一座丰碑永不磨灭。

母亲是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勤劳节俭、朴实善良、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在我们子女眼中她平凡而伟大,母爱如水。她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养育了我们两代人。教给我们做人的真谛,生活的哲理,留给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的回忆。

小时候家庭生活拮据。对于母亲来说,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年幼的子女,父亲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生活的重担大多由母亲承担。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母亲为全家的吃喝绞尽脑汁,有一点好吃的先给老人,再给孩子,丈夫也很重要,唯独没有她自己。幼稚的我们还真的以为母亲不喜欢吃这些东西。为了补贴家用,母亲还抽空出去打零工,辛苦劳累她独自承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心灵手巧,精于女红。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脑海里还清晰记得母亲在盘中式服装纽扣时那专注的神情。那可是个技术活,会的人不多,邻居们做衣服都来找母亲帮助盘纽扣。

文革中“走资派”父亲被批斗,母亲与父亲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尤其是看到有的人无法忍受折磨,用极端方法摆脱痛苦时,母亲对父亲的照顾更加细心,日夜守护,唯恐发生意外。让父亲熬过那艰难的日子,活着看到了风雨之后美丽的彩虹。

母亲像一台永不停止旋转的机器为家庭操劳,把全部的爱给了她所爱的所有亲人,不求回报,只愿付出。及至我们姐弟一个个结婚生子,她又继续看护我们的下一代。她忘记了带孩子的辛苦,心里只有天伦之乐的幸福。让她老人家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姐弟四人的六个孩子,她都或长或短地带过。当年我在部队生第一个孩子时,她不远千里从东北到宁波帮我带了半年的孩子。当初有邻居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伺候月子,她给出的理由是,年轻人不懂的事情太多,落下毛病是一辈子的事。孩子在她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母亲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疾病缠身。她在疾病面前表现的刚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不把痛苦传递给别人,只自己默默承受。她是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负担。

母亲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却十分崇尚文化。我们小时候上学时,常听妈妈说,你们都好好念书,谁能念到那我就供到哪。其实我们上学时,作为重工业城市的本溪工作很好找,就业很容易。我的许多同学都在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就参加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了,而我们姐妹却没完没了地读着,直到“文革”无书可读为止。世俗的邻居用“瘦驴拉硬屎”这样刻薄的语言讥笑母亲在经济拮据的状况下供女孩子读书。而母亲却不为所动无怨无悔。母亲骄傲地认为,我们四个子女是她一生最大的财富。

如果母亲地下有知,我要告诉她,我们现在都生活的很好,献上一束康乃馨,愿远在天堂的母亲安息!

2023040112472232

(选稿推荐:飞花如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9228

(5)
上一篇 2023年4月1日 下午5:01
下一篇 2023年4月1日 下午9:17

相关推荐

  • 窗口的温暖

    感动 安慰 动力

    2022年5月23日
    3.7K261
  •   相思引 · 昭君雄魄

                                 相思引 · 昭君雄魄 (新韵)   貌美凝香缱绻寒,故乡难忘告别艰。 为国滴泪,悲壮奏琴弦。 一曲离别生死意,日秋飞雁翅难旋, 昭君雄魄,奇女胆肝牵.             

    2022年7月13日
    77380
  • 伊人思念

    – 一份思念成痴呆,朦胧醒悟落尘埃。 月光如银倾窗台,相思难诉欠情债。 君子能否为伊人,牵引明月千里来。 微风轻拂轩窗外,那时庭院桃花开。  –

    2023年5月16日
    205110
  • 写给我婆的思念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个,喊祖母为“婆”,喊外祖母为“家(读尕音)婆”。我婆走的那一天,是个春节,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那天,父母照例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横车镇蒋山家婆屋里拜年,我清楚地记得下午回家时,看到我婆坐在屋大门口的石凳上等我们。等到了我们,她就到房间里睡下了。到了晚上,一家人要吃饭了,婆却一直没有起来。我去叫婆时,她已迷糊了。我大声地喊…

    2023年4月3日
    880150
  • 被封建婚姻纠缠的几位历史名人

    封建礼教明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问题来了,要有后,就得找个配偶,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怎么找?封建礼教规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千年来,绝大部分人循规蹈矩走常人走过的路认命了。女人秉承古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而男人可有三妻四妾,第一个看不顺眼,可找第二个,第三个,直至第N个,只要养得起。 “五四”结束了两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媒妁…

    2022年12月24日
    1.3K13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