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树根

2023030513393738

拾级而上,终于挥汗登顶。面对高高耸起的李时珍汉白玉雕像,登山休憩的人儿都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回眸脚下走过的路,一溜的灰褐色石级台阶,大理石地板,水泥做成的木质样栏杆,人工雕饰的公园,看起来齐整有范。

然而,从雕像背后往纵深方向迈进的时候,一条原生态的林间小道,顺着山脊,似一条灰白色的飘带,镶嵌在“乡土树种”马尾松林之中,悄然地往里延伸。

就在这条“飘带”上,我看到了许多裸露在外的树根,似盘虬卧龙般的绣扎在“飘带”上,显眼、而且还很有些硌脚。

而其实,这里起先只是个山脊,是没有路的。当独山孤傲地屹立在蕲春县城的东南一隅,没有被开发建设森林公园时,这里只是一处普通的山脊。山脊上松软的松针散落其上,数块不同形状的岩石上散乱地寄生着绿油油的苔藓。两边茂密的马尾松林中,自然竞争状态下,适者生存的芭茅、栎类、映山红、野山茶等等荆榛灌木,依照分水线落落纷披,葳蕤而生。

朝拜完医圣的游者,大多怀着一颗意犹未尽的心,向密林深处款款行去。拨开长长的荆棘条,细细地顺着林下的空地,愈行愈深处,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平坦空地豁然眼前。这块平坦的空地,仿佛一隅小小的桃源,可席地而坐,二三亲朋,小饮畅聊;可对树而喊,一人自惬,吐故纳新,一传十十传百,大自然的魅力远比人工的制作吸引人,许多登山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往密林深处而趋。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它就成了路。

松软的松针,岩石上的苔藓,连带那会牵人衣襟的棘条,随着人流的踏入,都渐渐地消失不见了。本是盘扎在土里的树根,一日一日的渐渐裸露在外。还有风化的岩石,也随之被践踩出地面,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2023030513381148

这些树根,到底是哪棵树的呢?这样的被人践踏,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吗?环视四周,一大片一大片马尾松,没有一棵出现有残褪衰败的痕迹。春天里的马尾松,这个四季长青的乡土绿化先锋树种,经过冬天的雨雪冰霜,针叶绿得深沉绿得执着,树干上龟裂状的树皮,经历了过多的雨淋风吹,噘着一张张的小嘴,似向天空诉说着它的坚毅。马尾松,尤其适合生长在土质条件较差的地方,大别山一带,凡是其它的树种都难以生长的地方,只要那里有一棵马尾松树,只要管好上山牲畜,春风吹过,春雨润过,细小的马尾松就会如蒲公英一般,成长在它洒落的地方,那怕是石缝,只要有一点点的土壤,它都会扎根而茁起。片片绿色就会在不经意间,悄然地涂满山岗陌野。你会在某一个踏青之日,突然发现,塆前屋后的山岗上,竟然平添了许多的绿呢。

数棵野樱花,粉白粉白的花儿已密密的盛开在枝头。它们散布在松林里,似给一块呆板的色布敷上了盎然生机,下午的春光从高大的枝条缝隙洒射进小道,与花儿的色彩一起相共生辉,甚至还有些刺眼。这些树根,裸露在外的树根会是它们的吗?若是,它会感知我的有意避开,而去赏读它的璀璨芳华吗?

县境内的太平林场云丹山,檀林镇的大王山,也遍布着大量的野生野樱花。在云丹山,曾数次被伸手可及而又朦胧若雾的粉白所惊心;而大王山,则无数次被摄影爱好者的航拍照片所惊艳。它们用一团团粉、一团团白、一团团红,肆意地泼染着、妆点着崇山峻岭。不管是棱嶒的山石间,还是柔软的溪涧畔,只要它的种子能到达的地方,诗和远方都开成了花儿。

2023030513432144

同马尾松一样,野樱花也不是人工栽植的,都是封山育林后自然生长而成。它们的根都是极尽顺势之力,拼命地向土壤吸取生长所需的营养。一粒种子,那么渺小,只要让它遇上了雨露土壤,它就会发芽生根,长成一株株小树苗,直至参天大树。

裸露在行人脚下的独山树根,可以看到它奋力向更远处更深处扎入的那种韧劲和气势。纵然被虐千万次,它有厚重的大地作供养,有挺拔的身姿与高天同享,所以才会有与它们同行的岩石那般的坚韧耐磨。

尽管如此,下次经过,我定会有意绕开它们。    (2023.3.5写于流眄斋)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6794

(6)
上一篇 2023年3月5日 下午7:27
下一篇 2023年3月6日 上午4:47

相关推荐

  • 诗歌:昨夜

    – 诗歌:昨夜 – 昨夜 是在昨夜 是在昨夜 我不愿从梦中醒来 甚至希望在梦中死去…… – 昨夜 是在昨夜吗 是在昨夜 我搂了一夜春天 搂出了春雨   搂出了花开   搂出了蝴蝶双飞…… – 尤其是一缕星光向我照过来 在她的脸上化作彩霞   可是 她的白髮依然如雪   如雪. 她告诉我   她依然有一颗少女心 …

    5天前
    687220
  • 读书:诗中的爱情

    谷林《书边杂写》中有篇《诗有别才》的文章,是读过舒芜古典文学论文集《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后写的。舒芜先生的书我接触不多,《串味读书》认真读过,《回归五四》和《哀妇人》只是随便翻了翻,这本《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压根儿从来就没见过。 前些年买了本周作人小品集,是西北大学的刘应争教授编写的,厚厚的书前加了舒芜先生一篇长长的序,纯粹是一篇扎扎实实的有关周作人的论…

    2023年2月6日
    6.1K30
  • 博客伴我陶然行(八)

    博客伴我陶然行 (八)赋彩课堂——为《春天的故事》的作者讲“春天的故事”——我教《散步》  (续)   昨天的铺垫足矣,直接挂出课堂实录吧。括号里为说明文字。 时间:2006年12月13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初一(7)班 [听说著名词作家蒋开儒先生要到咱们班听课、指导教学,同学们兴奋不已,教室后面,也坐满了来听课的老师:语文、英语、历史、科学…

    2022年7月20日
    1.9K181
  • 海金山的回忆(1)——新任务

    海金山的回忆(1)——新任务 1978年,我已经30岁了,这个年龄在教育系统团干部队伍中算大龄了。 按惯例,我这个大龄的团委书记的工作去向,不是去中学当教导主任就是政教主任,可这些中学行政职位都不太适合我的性格。 我在大学学习了六年美术专业,现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就想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到文化馆或者群艺馆从事美术工作,干什么都可以。这就要我想办法…

    2022年6月9日
    59220
  • 致敬爱的食字獣

    每次读你有关阅读我书的微信,内心都泛起无限感动。我在海内外有些粉丝,也很铁杆,但都比较沉默;见面最多是摇头、无限赞叹,来句,你写什么都好,真是没得顶!(粤语,太棒了之意)你收到我的书,前后两批,都没有声张,这样非常好,免得我尴尬。我只送给确实爱读书的朋友,并非个个人都送啊。目前疫情严重,寄包裹需要手机填写电子表格,程序比较繁复。何况网络文学普及,愿意阅读纸质…

    2022年8月26日
    1.8K19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5条)

  • 晓舟同志
    晓舟同志 2023年3月5日 下午10:00

    你应该建议护林人为树根培土。[微笑]

  • 2272 张英辅
    2272 张英辅 2023年3月6日 上午8:07

    裸露在行人脚下的独山树根,可以看到它奋力向更远处更深处扎入的那种韧劲和气势。纵然被虐千万次,它有厚重的大地作供养,有挺拔的身姿与高天同享,所以才会有与它们同行的岩石那般的坚韧耐磨。
    写得真好,我被感动了![花][花][花][花][花][花][花]

  • 四格格
    四格格 2023年3月6日 上午9:12

    裸露的树根,显示着生命的顽强,没有泥土的庇护,甚至时常遭遇外界的任意踏践,但它的树木依然青翠葱笼,因为它有更多的根深深的扎在泥土里。

  • 悠扬琴声68
    悠扬琴声68 2023年3月6日 上午9:54

    这些裸露的树根,由于土坡长期水土流失造成的,这些树根盘根错节,牢牢地抓住大地,显示出不屈不饶的精神。[赞][赞][赞]

  • 难诉相思
    难诉相思 2023年3月6日 下午3:31

    看着颇有些平面根雕艺术的感觉。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3年3月6日 下午5:14

    任由风雨冲刷,岁月践踏,树干、枝叶向空而举,可赞可叹![赞][赞][赞]

  • 风雨
    风雨 2023年3月6日 下午8:55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它就成了路。”
    路在脚下![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 清河君
    清河君 2023年3月10日 下午2:27

    我说啊,那些树生命的源泉就是树根,深扎大地的根。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