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吃好早饭,一家人围着饭桌聊聊天,老父亲说起胶东麦收在端午节后,端午节家里的门上都挂一小把麦穗,麦穗也表示小麦丰收。聊着聊着说到现在人人吃饱饭已经实现,三四十年代吃顿饱饭真是大部分人的奢望。
当年,胶东有个牟二黑子的大地主,发生在他家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小偷去牟二黑子地里偷粮食,被他的家丁逮住。牟二黑子为了培养他的孙子,就交给他孙子审问处理。牟二黑子的孙子坐在太师椅上,翘起二郎腿,斜眼看着地上蹲着的那个小偷,不紧不慢开始了他的审问。
孙子厉声问:为什么到我家地里偷粮食?小偷答:我肚子饿,没饭吃。孙子问:没饭吃干嘛不去吃点心?小偷答:我家没有点心。孙子一楞说:没点心赶紧去买啊。小偷回答:没钱买点心。孙子不屑的问:没钱怎么不到柜上去支?小偷回答:我家没有柜。孙子两眼一瞪,惊讶的说:你家怎么连柜都没有?孙子沉思片刻说:那也不应该偷。今天我要好好惩罚你,让你记住以后再也不敢偷了。接着吩咐下人去拿二斤点心。
下人取来点心,孙子对小偷说:马上给我吃下去!下人一看就凑到孙子耳边小声对孙子说:小少爷,你这是?孙子得意的一脸坏笑,悄悄对下人说:你不知道,吃点心不喝水可难受了。我先让他难受难受,记住以后再也不敢来偷我家的粮食。
今天听起来这是个笑话的故事,也许大家对这种事情并不陌生。“没饭吃可以吃肉糜”很多人都听说过。可那总归是传说故事。这个故事是牟二黑子另外一个孙子参加了八路,平时聊天时说起他家的奇闻异事,是确确实实发生在他家里的真实故事。
最近此类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什么“生活困难可以出租闲置的房屋,增加收入。”什么“业余开私家车也可赚钱增加收入”等等。呸!在城市能有自己的房屋,那可真不是什么生活困难户,更别说能有几套房子可以出租。就是能贷款买上房子,做着房奴都是幸运之家。再能开上私家车,那应该是小康家庭。也许说这些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困难户吧。就如同那位孙少爷,没饭吃可以吃点心,没钱就到柜上支。他根本想象不到,点心对穷人家来说那真是可望不可即的奢饰品。能做生意的家庭也不会饿肚子。
现在我理解了当年毛主席为什么要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没有在基层劳动生活过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基层是什么情况,基层的人们需要什么。上山下乡确实让知识青年吃了很多苦,很多人怨气十足。可也锻炼培养了一批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前一阵有位朋友到中学去组织活动,她问这些学生;你们知道你们吃的饭是怎么来的吗?有的学生说;是爸爸妈妈花钱买来的。有的说;是妈妈做出来的。没有一个提到粮食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收割回来,如何春耕秋收,夏灌冬储,怎么施肥浇水,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有了妈妈做饭的原料。也许他们根本就读不懂古诗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什么意思。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6687
评论列表(28条)
世道变了,很多怪事,不一而足。只有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才真真实实知道毛主席伟大。
@2272 张英辅: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很多事情也许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前很多理解不了的事情,现在开始渐渐的明白了、
我今天发了一首诗,与你此文主题有吻合处,算我们心灵相通吧!
@2272 张英辅:是的,很多事情真的说不清楚。
这篇文章应该是属于教科书级别,好好的让现在的孩子们看看,虽然读着“粒粒皆辛苦”,其内涵一点也不明白。大姐提到了当年的上山下乡,真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的同学出身高干,最有体会的一句话就是,我从来不浪费粮食,这就是收获。[赞][赞][赞]
@悠扬琴声68:没有在地里流过汗,真理解不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不深入基层切身体会,就无法理解基层的困苦。
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知道青山绿水的重要性。
欣赏、学习老师流畅‘深邃的’美文!学校应注重德育的教育!!!谢谢分享![赞][赞][赞][喝彩]
@碧宇流云:我工作在地质队,在农村住过多年,农村的很多情况都有切身体会。加上当年的学工学农,知道插秧种稻的苦,抢收小麦的累,锄玉米的疼。现在的教育脱离生活,培养出的学生真难担重任。也许各种版本的;没饭吃可以吃点心。会源源不断生出来。
现在的教育,更注重升学率,两耳不闻窗外事。
@难诉相思:以前讲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是一心读书,培养高学历,低智能庸才。
有的大学毕业生抱怨;学校学的百分之七十用不着,可必须学。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很无能。有的不得不去各种技能学校重新学习。
这个故事真是奇葩啊。
@霁月:这不是编的,是牟家大院里的真实故事。老父亲一开始讲这个故事,我还认为是传说。后来讲了几次,我就问他从那里听来的。老父亲告诉我牟家有个孙子参加了八路,有空说闲话,说他家的故事说出来的。
牟二黑子是胶东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地主,但没有血债,他家有买卖,非常有钱。抗日战争还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解放后牟家大院成了阶级教育的地方,现在成了旅游景点。
现在的孩子肩能背书包了,可农耕事,基本无知。教育的缺失啊。
@柳絮晗烟:说起书包,那可真不轻。前几年我去接我外孙女,一提她的书本,吓了我一跳,好吗,足足有十几斤。可伶小小年纪就背着这么重的东西。现在的纸张比以前厚,重量足。
现在培养的是高分数,低能力的孩子。不光是农耕,就是起码的生活能力都非常差。
现在的荒唐话和荒唐事确实不少,有些还来自上面。点赞老师精彩的文章和思考!
@邯郸常跃进:谢谢,同感。怕过敏,不敢多说,点到为止。
喜欢读您的文章,你的文章总是联系实际,非常接地气。
@华章秋韵:谢谢,也许是我生活在基层,对现在很多人的困苦知道的多一点。加上我心直口快,敢说吧。
现在城里的孩子越来越幸福了,根本不知道苦字的含义,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对麦苗和韭菜根本分不清,五谷是什么更是没有概念。看来啊,这也是时代的变化吧。
@清河君:现在是父母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难也不能难孩子。加上学校教育的偏离,为了考试而学。现在的孩子真有点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春种秋收。
这也说明现在教育制度的缺失,学生只有分数、名次上的竞争,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社会上有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论点,如果他们真是砖家的话,那就要贻笑大方了。
@四格格:也许当年的牟家孙少爷如今也是儿孙满堂吧。
现在的小孩儿,书本知识面很广博,而实际的东西很缺乏!
@朝山暮寺55:我感到孩子对网络的东西接受很快,不知道是不是虚拟世界里非常适合孩子的情趣。
小时候我听老师说;学好如同爬山,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攀登。学坏就如同坐滑梯,非常舒服,刺激。
怎么教育孩子走正路确实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更需要家长,老师的辛勤努力。
芳姐既不是中文科班出身,从事工作也与文字没关系,但凭着对文字的爱好和勤奋好学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常常写岀接地气充满正能量的文章,给人感悟和启示,为你点赞!
@豫莲芳草:谢谢,我要感谢你们这些老师的教育与培养。我感谢东瑞老师对我的指点,引导。感谢晓舟老师帮我修改,指导。还有你们的好文章对我的示范。就是这个平台让我有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虽然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差,对语法,修词一无所知,但我会努力用普通的语言说出心里话。
言浅意深!很平常的小故事,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欣赏!
@鸣虫: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这样的笑话在咱们身边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