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崇仰高山,那是古人认为高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缺乏科学技术认知的时代,对大自然许多现象难以解释,只能以敬仰神仙的方式崇仰高山。现代人喜欢攀登高山,那是对战胜自我的一种愉悦感。攀登高峰对意志力、体能、心理是一种考验,当你站在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视线和心情豁然开朗。
国人崇尚名山大川,对三山五岳十分崇仰。广东地处岭南,虽是多山省份,然五岭都堪称为岭,其余山峰如何与国内名山大川相比?虽然如此,广东还是选出了自己的四座名山,罗浮山、丹霞山、西樵山、鼎湖山。与国内众多名山大川相比,这四座山在名气上,海拔高度上无法比拟。但是,这四座山在岭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罗浮山,更是在中国道教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罗浮山自古被称为岭南群山之首,最早见于典籍始于西汉。秦朝末期秦朝大将赵佗在岭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王国。在汉朝攻打岭南之前,汉武帝派有百辩之口的大臣陆贾前往岭南,劝赵佗去帝号向汉武帝称臣。出使番禺期间,陆贾曾游历罗浮山,被岭南罗浮山景色吸引。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上表,说赵佗归降汉朝态度模糊。他对岭南风情及罗浮山印象深刻,并留下南越行记,其中有“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间”,这是罗浮山最早的文字记载。
凭籍陆贾的记载,不足以使罗浮山成为岭南第一名山。约520后,道教灵宝派祖师葛洪来到广州寻找炼丹之地,被推荐到罗浮山。葛洪是东晋时期道教的思想家、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他的传奇人生与罗浮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葛洪祖籍江苏丹阳句容,出身江南士族,8岁始习诗经,13岁丧父,家境渐贫。2年后一场大火烧得家徒四壁,母亲只得帮人浆洗养家,葛洪以少年之躯上山砍柴拿去市集换钱帮补家用。学习之心从未泯灭,他用砍柴的钱买回纸笔,在劳作之余继续学习。他对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典籍多有涉猎,其中对老子的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思想更是深入了解,常研习至深夜。因家境贫寒造就他性格内向,一心闭门读书,在老子思想影响下自称“抱朴子”。
“抱朴”是道教术语,源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为怀抱纯朴本质,不被物欲缠绕,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葛洪16岁师从炼丹家郑隐,因做事勤奋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影响很大,自此萌发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传世之意。
道家是一个哲学派别,以老子的道作为理论基础,提倡道是世界最高真理,形成以道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道教是一个宗教,其思想源于老子的道家哲学,尊老子为教主和尊神。道教宏观上源于道家,在道家哲学的基础上,衍生了炼丹、养生、长生不老。道教神化了老子,把老子作为神仙膜拜,认为通过炼丹、修养可以脱胎换骨成为神仙。老子提出的爱身长生,本意是长寿,而不是永生。道教则把老子的爱身长生提升为升仙永生。在这个问题上,道教曲解了老子顺乎自然的原意,提倡崇拜神仙,成为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宗教。
葛洪为寻找炼丹药材和炼丹之地,曾云游四方,44岁时决定归隐罗浮山,直到81岁离世。葛洪不单纯是道教灵宝派祖师,除了道教理论的研究之外,在哲学、医学、文学、诗词等方面造诣很高。在罗浮山期间,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抱朴子”。“抱朴子”有内篇20卷,外篇50卷,这是他毕生精力研究出来的道教经典。后人对葛洪的称颂,更多的是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
葛洪对中草药深入研究,创造出许多前无古人的药方。尤其是中医理论“肘后方”中对疟疾种类、症状与治疗“药证相应”的详细描述,对后来的中医名医陶弘景重要著作“本草经集注”具有重大指引作用,对后世治疗各种疾病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葛洪在“肘后方”中的“治寒热诸虐方”中,将疟疾分为温虐、瘴虐、劳虐,共计30多方剂,其中尤以“青蒿方”救人无数。
随着历史的发展,葛洪对中医理论研究的贡献更受人们关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受葛洪“青蒿方”治疗虐疾启发,研究出高效、速效、低毒的青蒿素抗疟药,获得国际最高医学奖,挽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因此,葛洪的名字永远镌刻于人类文明史,中国医学史,他的功绩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罗浮山的清幽,天然的中药宝库吸引了葛洪。他登高远望,选择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地方,垒石为舍作为修炼的神仙洞府。他上山采集草药为附近百姓行医施药,潜心著书立说研究道教经典,炼丹修道收授门徒。葛洪的名气在岭南日渐声隆,随着他的“抄经史百家言、移檄章表、碑诔诗赋、抱朴子内外篇、肘后方、金匮药方”等著作发表,各地道教门徒云集罗浮山。可以这样说,葛洪因罗浮山得道,罗浮山因葛洪扬名。罗浮山本来寂寂无名,因葛洪成为岭南名山之首。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之说,罗浮山是第七洞天,由此可见罗浮山在道教的地位。罗浮山在古代名气很大,文人墨客认为罗浮山是风水宝地,但凡到了岭南都会到此一游。苏东坡、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等都曾游历罗浮山,并留下经典的诗文词赋。罗浮山正如刘禹锡陋室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3-2-17
罗浮山冲虚古观
葛洪曾经用过的炼丹炉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5374
评论列表(29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阳光笙箫支剑笙:刘禹锡的陋室铭是高洁情操,品德高尚的代表,值得人们永远景仰。
的确,一座山只要拥有了名刹古寺,就有了灵性,就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难诉相思: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著名山峰,每个山峰都有一段历史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境![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人们以为葛洪只是一位道士,其实,他对人类的贡献鲜为人知。
一座山因名寺古刹而令人崇仰,一座山也因仙人令人崇仰。这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得益彰,彼此升华吧。
@锦瑟黎燕:葛洪因罗浮山得道,罗浮山因葛洪扬名。
人也需要有点仙气,修养越深越有道行。
@2272 张英辅:言之有理,人生莫不如此,得道来源于修养,修养越深,道行越高。
拜读欣赏:山不再高,不倒就行,水不再深,有鱼就行!
[喝彩]拜读欣赏!感谢介绍岭南罗浮山、东晋道教思想家、理论家、炼丹家葛洪![赞][赞][赞]
@阿诚56027: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葛洪认识不多,其实,葛洪因罗浮山得道,罗浮山因葛洪扬名。
广东的四大山我只去过丹霞山。罗浮山在广东的什么地方?
@地质之花:罗浮山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
罗浮山、道教、葛洪,好友侃侃而谈,我看得津津有味。[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诚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葛洪只是一个道士,其实,葛洪的历史价值被低估了。特别是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国际医学奖以后,她本人承认灵感来源于葛洪的“肘后方”。医学界的专家对葛洪的医学著作重新研究,还有很多药方在当时流传甚广,有些至今还在应用。因此,人们对葛洪的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方面研究、论证,对葛洪的历史作用,历史价值重新定位。
老师挥笔写浮山这是岭南第一名山,葛洪一位对中医理论研究的贡献更受人们关注!文章方方面面翔实的介绍,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祖国中医药研究的价值。大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罗浮山因葛洪扬名,葛洪因罗浮山得道。其实,葛洪在中医理论的研究贡献极大。
葛洪因罗浮山得道,罗浮山因葛洪扬名。文采真好!欣赏学习!
@ch雪梅:欢迎好友来访,互相学习。
谢谢分享![花][花][花] 葛洪乃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贡献卓著。罗浮山因葛洪而名扬天下。[赞][赞][赞]
@金方艺术摄影:晚上好,欢迎来访。
精美佳作,灵秀抒写,将山之高拔,山之仙气,生动形象呈现,好有意境与格调。
罗浮山因葛洪而得名,成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引来历代文人骚客游览并留下无数诗文词赋,山不在高,而在仙。
@四格格:世人皆知葛洪是著名道士,但是,葛洪最大的贡献是中医药研究,以及发明了中草药“青蒿方”治疗疟疾。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抗疟疾药,就是受葛洪的“青蒿方启发。因此,葛洪对中医药的贡献,大于他的道教理论研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年入校新生,我的语文老师赞美阳城之美第一讲。拜读清河君佳作点赞[赞][喝彩]
@菲菲娜妮:晚上好,欢迎来访。
千里仰望,完善叠翠,山高则灵,问君何处,立马当先,欣赏如故。
@诃痴快乐:写错了完善叠翠,正确的是:万山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