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顾名思义江苏南部,以往也称苏锡常。南京、镇江划入苏南是后来的事。苏南农村,因改革开放初期的“苏南模式”而始受广泛关注。
29年前,我有幸接待过现代著名记者穆青、冯健。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令我对二老肃然起敬。从新华社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二老,继续敬业着新闻事业。刚完成采访的二老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显得格外轻松,一路谈笑风生。不久,通讯名篇《苏南农村第三波》在《人民日报》发表。
27年后,新华每日电讯的一批记者重走二老在苏南农村走过的采访路,探讨苏南农村第四波,并以“造乡”概括。
由穆青、冯健和袁养和合作的《苏南农村第三波》,重点写了苏南农村继第一波“造田”、第二波“造厂”后的第三波“造城”,即小城镇建设。
29年过去了,苏南农村的前“三波”现今如何?
苏南人多地少,人均仅一亩地左右。勤劳的苏南农民,硬是把有限的耕地,打造成高产稳产的良田,延续着“鱼米之乡”的风采。我这个“插婴”的生产队,人均不满一亩地,半稻半棉,口粮自给,棉花全部卖给国家。这就是“造田”。已成全国三大制造业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3642亿元的苏州,仍有254万亩受严格保护的永久基本农田。
趁早贪黑、把农业做到极致的苏南农民,仍难言富裕。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苏南农村开始兴办社队工业。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星罗棋布,“造厂”成波。“造厂”成就了苏南农民的富裕。如今,苏南以民营企业形态延续的“乡镇企业”,有的已跻身世界500强。
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推动力的小城镇建设,在苏南蓬勃发展,90年代早中期形成高潮。一波“造城”,改变了苏南农村的面貌,也有益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随着苏南农村普遍进行的乡镇合并,如今,被撤销镇建制的市镇出现衰落,而合并后的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市镇建设得到更大发展,俨然一座座现代化小城市,名副其实的“造城”。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城镇常住人口,苏州81.76%,无锡82.79%,常州77.07%。
去年新米刚上市的时候,老家的朋友给我送了4袋,我一看是常阴沙的金乐华大米。常阴沙我很熟,1981年7年我从中学调县委党校工作时,党校就在常阴沙农场14工区,3年后才迁回城。常阴沙原是国营农场,后来划给张家港。1984年党校迁回城里后,我就没再去过常阴沙。
常阴沙是如何发展的?这让我很好奇。上网一查,拥有37.5平方公里、3.8万亩耕地的常阴沙,2012年开始走发展农业与旅游并行的道路,成为张家港市常阴沙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2013年获评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2014年获评全国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现代农庄”为发展理念,以“乡、野、田、趣”为风格神韵,打造“江南水乡品质、农事采摘情趣、知青文化怀旧、生态农业休闲”的旅游特色。
10多年前,我参观过张家港市永联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2000亩地不到10名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地点,不在田头而在监控室内。永联村已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该村开园20多年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名扬省内外。
苏南所剩不多的基本农田,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稀缺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各级政府都在考虑这件事。如今的农业,已不仅仅是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也已介入。进了城的乡下人对田园风光有一种天然的怀旧感,城里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田园风光有一种新鲜感。查网后我提议,清明油菜花开的时节,去常阴沙看看。得到全家人热烈响应。
我以为,如果要说苏南农村有个第四波,用“造景”来概括,或许更为恰当。
(图片为常阴沙,诚谢摄影师)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4986
评论列表(36条)
问好大哥!地少人多,人们把土地用到极致。为了吃饭生存必须从思想上打破依赖土地的紧箍。。北方地广人稀就是不是这么了![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有这个原因,穷则思变。谢谢兄弟!
、一波连一波,感慨何其多。[赞][赞][赞][赞][赞][赞][赞]
@2272 张英辅:谢谢英辅兄美评鼓励!
拜读欣赏!苏南好地方!与苏北虽是同一省,但有天壤之别!(曾也属江苏的)上海人就认为苏北穷,称苏北人为苏北佬!
@阿诚56027:全国是东西差距,江苏是南北差距。苏北也在发展。上海人有一种大城市的优越感。谢谢阿诚朋友美评!
在诚厚的灵动细致抒写之中,我看见了苏南农村一波又一波的新变化,令人神往。
@锦瑟黎燕:偶尔的即兴之作。谢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
造田、造厂、造城、造景,一波比一波先进,一波比一波超前,一波比一波精致。期待勇当问路石,敢为天下先的苏南人民继续推出第五波,第六波。期待诚厚老师用如椽之笔继续描绘第五波、第六波、第N波![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花][花][花]
@情满乌江:这是篇偶尔的即兴之作,我参与过造田、造厂和初始的造城。造厂和造城,都属于苏南模式的内容。那个年代,敢闯、敢创的空间大,只要不是明令禁止的,都是可以试的。至于以后是否还有什么波,谁也说不清了。谢谢杨老师高评鼓励!
哈哈,,真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啊。娓娓道来 如临其境。漂亮!
@鱼满仓:谢谢好友美评鼓励!
图片中的是油菜花吧,最普通、最平凡的油菜花,造出了甚为壮观的大格局,这就是你说的造景之一吧。江南自古是鱼米乡,我以为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呢,原来也经历过一波一波、又一波的改造才有今天的景象。欣赏之余也多了解了一段农村变迁的历史。
@四格格:也算一种造景,还有水稻田画作。城市间相差不会很大,发达与富庶看农村,发达地区城乡差别小,农村富裕程度高。江南的鱼米之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有农民的辛勤劳作。谢谢格格!
拜读欣赏!苏南好地方,令人神往!
农村一波又一波的新变化,到处开满幸福花!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医生美评鼓励!
苏南农村第一波:造田;第二波:造厂;第三波:造城;第四波:造景,苏南人真的能干,诚厚老师牵记常阴沙哉!田园风光人人喜欢。拜赏学习啦!新周快乐!
@ch雪梅:谢谢雪梅!常阴沙过去交通不便,现在方便啦,可以去看看。
苏南模式是改革开放中农村从小农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成功典范,农村小农经济→乡镇企业经济→乡村城镇化→农村旅游观光经济,苏南一直是引领全国农村经济的排头兵。好友是苏南模式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组织者,对苏南模式有着深刻的认识。苏南农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是有一批像你这样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忘我付出的组织者。此文下午看了一遍,现在再次品读,内容详实、细节感人。在此,向好友表示由衷的敬意。
@清河君:苏南模式的核心是共同富裕,当时风靡全国。后来因不符合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扬温而不提苏南。对于走过的路,苏南人是无悔的。“造厂”的四年,是我此生工作经历中最怀念的岁月。谢谢好友高评鼓励!
大饱眼福,夺眼球
大开眼界,航拍清晰![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美评鼓励!
造田求温饱,造厂为生钱,造城创飞跃,造景升品位。
@晓舟同志:兄弟高度概括!
文章大视野大境界!兄长大手笔。
@晓舟同志:即兴之作。谢谢兄弟高评鼓励!
经过三波的改造,苏南农村已经富足了,现在进入造景的阶段。江南禀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农村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就从这片油菜花的造景来看,别致有序中,还体现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有你的这篇博文的推介,今年常阴沙的油菜花会是游客们打卡的重要景点了。
@四格格:哈,至少我会去了。谢谢格格!
诚厚的精美佳作,内涵丰厚,让我们看见了新农村新气象,也为卯酉河增光添彩。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高评鼓励!
想当年各方面条件都允许,有的地方奋起直追,有的地方却是一平再平没有起色。。。[赞][爱心][爱心][花][花]
欣赏佳作,美图美文,细读原文,又看留言,造田造厂,造城造景,高度概括,画龙点睛,开阔视野,永无止境![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李和平:谢谢和平朋友的来访和美评鼓励!
@诚厚:喜欢你的文章从新浪开始,又在卯酉河相遇,更喜欢这里的氛围,交流,互动,读原作,看留言,收获满满!
苏南农村是全国的标杆,老师又是苏南模式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所以我支持老师的观点“苏南农村有个第四波,用“造景”来概括,或许更为恰当。”
@邯郸常跃进:谢谢跃进兄弟的美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