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人看来,过了正月十五赏灯游园闹元宵,这年也就算过去了。但在苏北民间这也并不意味着新年活动立马结束,民间俗话说:“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六六大顺!今天正月十六,昨天闹元宵的花灯还要再赏,且要到“年十八落灯”。
其实除了继续观赏花灯外,我国民间还有好多充满乐趣的风俗,比如苏北民谣讲:“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撵鸡打狗撩人骂,里里外外笑哈哈!”这首民谣或许外省人不知道,但在苏北民间却很流行。这与方言也有点关系,因为夜字应读ye,念去声,而江苏方言读夜字为ya,去声,如此,十六夜,炸麻花,撩人骂,也就朗朗上口了。
看这民谣,或多或少也能猜到一些:到正月十六,就到了孩子们的天下。前面说了,一过元宵节,年就算过去了,孩子们便不顾大人们给其立下的“过年不准说不吉利话”规矩了,于是撵鸡打狗、撩人(方言,即招、惹、引诱)骂等等,且大人们认为孩子们这样“闹”,可驱除晦气,给新年家里带来好运。
撵鸡打狗通俗易懂不细说了。我这里重点介绍似乎难解的——撩人骂。过去老人们常说:小孩“宁可讨人谦,不要实可怜!”而民间亦认为:正月十六夜被人骂最吉利,可去除家里一年的“霉运”。所以旧时一到今晚,乡村的顽童们就会聚集起来去邻居家敲窗、踢门、放(鞭)炮,盼望招来“骂”声。如果人家不骂,便继续不停地敲窗、踢门,甚至放鞭炮 ……
千年风俗如“戏”,家家心知肚明。所以,遇此情景,乡邻们大多故意不理睬。到了忍无可忍或邻家“心甘情愿”开门“问罪”时,这伙孩童会作鸟兽散,悄无声息趁着夜色迅速逃跑瞬间无影无踪。不一会,庄头村尾或空旷的田野上便会传出“哈哈哈哈”大笑声响彻夜空。
据传,惹来的“骂”声越大越好,招来的“骂”声越多越吉利。在一家门前“骂声”消停后,顽童们又会到另一家门上故技重演,直至午夜甚至后半夜,玩“闹”得久了累了,才各自回家上床睡觉。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4262
评论列表(39条)
好啊,我逮个机会骂阿诚三声:小赤佬,小赤佬,小赤佬![大笑]
@晓舟同志:哈哈…千年传统民俗,增添新年乐趣!!
民间俗话:“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今晚有趣“撩人骂”,看明后天是啥戏?
有这样的习俗,可以大开骂戒吗。哈,真高兴,我怎么发现你中间的图片是我拍的,这是昨天我们小区的游园活动,图中是猪八戒和彩船。这是背影,还有正面的。[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四格格:欢迎老师来访!同时借用您的博文图片,表示衷心感谢!无奈——用网络图片,博文中不显示!!
@阿诚56027:先把网络图片存放到电脑桌面上,排版时点图片键可以上传。
@晓舟同志:噢!谢谢!下次试试!!
@阿诚56027:没有关系,你能用我有多高兴呀,别放在心上。
@四格格:阿诚有借鸡生蛋的习惯。只借你一张图,只算简单的顺手来一只。。。。
几年前,我见过他把昔月一篮徳国鸡搬回自家鸡窝的。我说了他几句,他竟然威胁我,说苏州鸡品相也挺好,说不定哪天来苏州来把我家鸡窝掏空。
@晓舟同志:给文配图,取悦博友!侬屡借此说事,逼得阿拉快无地自容了!
@阿诚56027:你们亲如兄弟,你的鸡就是他的,他的鸡就是你的,掏空鸡窝还求之不得呢。
先为老师的美文称赞这个姐过的真好
@碧宇流云:字错了结果一点纠正确发出去了望海涵。 老师的节日过得畅快淋漓呀!每日一文,多姿多彩分享了当地的风俗雅趣! 幽默中见欢笑! 冗百姓的快乐生活![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谢谢来访!发个错别字无妨!博文有时还有错字呢!
说得也是,过年虽热闹,但规矩多,忌讳多,过了十五,十六就自由了,高呼一声“自由万岁”,然后开骂吧。
我们这里也有这种习俗,不过现在气氛不浓了。
@理洵:哈哈…谢谢老师来访作证!曾记,过去乡村老家也有,只是多年前被破旧俗以及近些年都让地进城了,这一“撩人骂”风俗几乎淡化不见了。所以,写此文也是为勾起回忆,热闹热闹!
拜读美作!春天快乐!兔年大吉!
”六六大顺!今天正月十六,昨天闹元宵的花灯还要再赏,且要到“年十八落灯”。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来访留言,祝福新春大吉!
以前过年是蛮热闹的,现在反而感觉没有以前过年的那种气氛了。分享阿诚老师的过年习俗,非常开心。[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老师来访点赞!现在特别是近三年来,年味包括新正月都没有气氛了!今新年,各地又热闹了一些!
锣鼓敲起来
秧歌扭起来
彩船摆起来![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感谢来访喝彩!新春快乐安康!!
还有这样的习俗,倒有些奇特!
@难诉相思:谢谢来访!中华多民族,各地风俗有些不同!
晓舟老师特别推荐的稿子,写的就是好!不仅是标题好,更是内容好啊,老兄对当地民俗了解很多,谢谢您的分享!
@邯郸常跃进:感谢老师欣赏!您过奖了!祝福新春快乐!
撩人骂我不知道,十六炸麻花苏北农村有这个习俗。举着火把把田地里走一圈,然后还放火烧野草。
@灿烂阳光:谢谢来访!新春快乐!
一处乡村一处例,竟然还有正月十六撩人骂的风俗,谢谢分享。
@清河君:感谢来访留言!华夏地大多民族,风俗多且有不同!
哈,印象中好像我们小时候没有经历过小孩可以敞开放肆的日子,只要过年,便处处小心翼翼。
@周旭才:谢谢来访!各地风俗不同。过了元宵,孩子放肆也就敲门敲窗;至于被人家骂,也非恶言恶语,只是热闹热闹!
@阿诚56027:谢谢解释,知道了。
不同地域不同习俗,如果换做在我们湖南,骂人是不吉利的,拜年是要讨个吉利,大人们才会给你一个压岁钱,而在你们江苏,骂人是图个彩头,图个高兴,驱赶眉头,也真是幽默风趣,欣赏过啦。
@诃痴快乐:感谢来访!各地风俗不同,新年乐法不一。新春,小孩闹大人也知道,骂,也只是”调皮鬼、小捣蛋”之类的!
写新闻是你的拿手戏,新闻焦点民俗习惯,国际分析评论也谈,总带给我们是耳目一新的焦点,为你点赞支持万分。
此篇博文不知怎么就漏读了,挺有意思,爱读。赞!
@2272 张英辅:谢谢老师来访夸赞!祝福新年快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