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多年、彼此失去联系过了漫长岁月以后,人到黄昏,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的老哥老姐会产生强烈的怀旧情绪。于是同学聚会这种活动应运而生,由此拉动了餐饮和娱乐的内需。
我不反对、甚至很赞同同学之间时不时的交流。同学聚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加强联络,增进感情,甚至可以借此为同学办点实事,何乐而不为?不过有时候同学聚会聚着聚着就变味了。
我们高中班级总共六十多个人,其中联系比较多的有十多个。我并不是逢同学会必到,而是看时机,看心情,看东道主是谁。
我一向不喜欢吃不明不白的饭,假如搞了半天连谁买单也不清楚,酒足饭饱,大家干坐着等待下文,那时候往往人们就会以职务或收入的高低来论支付的能力,于是很有可能,众人希冀的目光会齐刷刷地看向我(尽管我并不是富豪)。那时的感觉就有点像任人宰割的牛羊,而且你会连被谁宰割也说不清楚。
当然我说过我不排斥同学之间不定期的交流,既然这样,偶尔付出在所难免,我也心甘情愿。故而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很自觉地做一回东,叫上一帮同学热闹一回。限于经济实力,这种事情只能偶尔为之。这也是我有时要推掉一些聚会的理由。因为去得越多,欠得也越多,你得对那些乐此不疲的人们不停地还债。班级里对于小型的聚会有支付能力的也就那么七八个,起哄的倒不少。我这人又死要面子,只要人家一说“请客”二字,我就会乖乖地掏腰包。
那年正月的某一天,同学聚会我做东。中午我请了客完成了既定的历史使命。回到家以后不多久,又接到电话。汤同学说,他们已经在天龙KTY唱歌,叫我无论如何过去捧个场,我犹豫了一下说:酒喝多了,不想过去了,你们自己热闹吧。
当天晚上,楼同学来电,告诉我那天她心情很不爽。他们把她也叫去唱歌了。当她到场时,歌厅已经来了很多人,中午不在一起吃饭的一些同学也不知怎么的被汤叫了来,连高中的老师也叫来了。汤当着许多人的面对楼说,老师难得参加我们的聚会,晚上你再安排一下吧。楼心里非常懊恼,好人让汤做了,倒要她买单,她不久前已经做过一回东了。难不成因为在单位有那么一点小头目,就要次次指望她?既然由她出钱,那就得事先征求她的意见,由她自己决定邀请多少人、邀请哪些人参加,哪能由汤擅自主张。但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她又不便发作,只好很不情愿地付了下午KTV的钱和晚宴的钱。歌厅一个大包厢,花了一千多。吃饭虽然到的人不多,也掏了千把块腰包。
听到楼的诉苦,我暗暗庆幸自己及早抽身,没有掺和到里头,要不然冤大头一定是我。汤的做法太那个了!要么就大方一点,自己来请这个客。如果自己没能力,或者不想放血,那就不要充好人,把难题抛给人家,让人家吃哑巴亏。
说到底,同学聚会不必搞得太铺张,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我们追求的是相同志趣的人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共鸣,而不是物质上的攀比。如果平日里看着不怎么顺眼,即便是同学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形同陌路。我喜欢几个要好的同学周末相约,带点干粮,去公园消磨一天;或是到茶室清茶一杯,闲聊半天,这都是很有意思、非常开心的,既省钱又有情趣。如果一起聚餐的人话不投机,即便那一桌酒菜非常昂贵,吃起来也味同嚼蜡。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2949
评论列表(38条)
拜读大作!新年快乐!
是的,同学聚会,我们追求的是相同志趣的人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共鸣,而不是物质上的攀比。
@阳光笙箫支剑笙:噢,聚会就该大家喝白开水,空谈心灵沟通、情感共鸣?
@阳光笙箫支剑笙:所言极是,谢谢共鸣!
我也感觉是这样,同学聚会也要有一定的意义,而且不需要太频繁,有时适得其反,闹得大家不痛快。真是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可以私下自己相聚,不必以同学会的名义集体相聚。[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四格格:我赞同小范围好朋友聚。
@四格格:看来我们有很多共同点。谢谢格格精美点评!
同学或朋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这样的认知,就不配称同学或朋友,就不应该在一起聚会。现实中,各人的经济状况会有差异,但只要不是刨地农民,谁也不缺千把块钱请客吃饭。人格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在处世中体现自己的人格,那种每次都跟趟吃白食的人,是在降低自已的人格,没人瞧得起他们。至于那种自己充朋友召来一帮人吃喝,最后却要他人结账埋单的家伙,那是流氓作派,是无耻的社会垃圾,应当坚决远离!
@晓舟同志:看来晓舟老师应该有过跟我相似的遭遇,所以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共鸣。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较合理。
@晓舟同志:这个证人很犀利,但句句在理。尤其是最后一种,自己呼朋引伴,然后让别人买单,真的没有分寸。
同学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近年的疫情,很不容易!!
@阿诚56027:的确是这样,这三年聚的少了。
好人她做,掏钱你来,咋回事啊?不合逻辑,不讲道理。[偷笑]
@ch雪梅:是的呢,不合逻辑,不讲道理![咧嘴笑]
蒋老师的文章写的很实际,赞同您的观点,哪儿都有这种现象。同学聚会我并不反对,反对那些借搞聚会弄些不明不白的事情,比如我们都退休了,基本上是AA制,一般应该拿着账单,按照人头收费。可我们有些同学组织聚会先收钱,最后吃了多少钱也不清楚,也不补也不退,弄得你心里不舒服,所以现在很多同学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欣赏、学习老师的新作。很现实、又很普遍的问题。只因人们生活条件不同、人生理念不同、道德素养不同,方出现各种问题,人我们难以接受。AA只是首选,然后用了多少钱,大家均摊,都有微信,一个可靠的同学负责就可以了。(个见)遥祝相思老师新春吉祥,万事如意![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欣赏、学习老师的新作。很现实、又很普遍的问题。只因人们生活条件不同、人生理念不同、道德素养不同,方出现各种问题,让我们很难以接受。我想AA制是首选的好办法,然后用了多少钱,大家均摊,都有微信,由一个可靠的同学负责就可以了。另一种是几位要好的同学相聚,钱就不成问题了,当然会是主动轮流拿钱了啊!(个见)遥祝相思老师新春吉祥,万事如意![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字选错了,故重发。)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美评!的确AA制让每个人都没有负担,我很赞同。不过我还是不太喜欢大范围的聚会,如您所说,虽是同学,几十年过去了,彼此人生理念不同、道德素养不同,勉强聚在一起会不自然。相比较而言,几个要好同学小范围的聚聚,大家轮流做东,这更合我意。[花][花][花]
我们同学聚会大多提前讲好了埋单的路径,不然聚会吃了喝了很不走心。
@霁月:这比较合情合理,可以借鉴。
同学聚会现在好像很时兴,但大家的内心基本上是一致的,有时只是为了礼貌,不得不应酬,但又事后感觉不是很愉快,所以有时还是得选择性的参与比较好。很理解你的感受。
@四格格:选择性的参与,的确是这样!看来我们有太多观念上的共同之处。[花][花][花]
悄悄来到你的空间,静静欣赏你的家园
默默倾听你的故事,细细品味你的情感
轻轻带走你的烦恼,深深留下我的祝愿!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来访美评!
我们高中同学从98年开始聚会,除今年外,没间断过。
开始一直是那些大小老板发起并由他们买单的。后来一个同学建议轮流买单,从高工资的同学开始,就有同学不参加聚会了。其中一个同学属高工资者,轮到他就躲了。也有客观情况,他做了心脏手术。可是隔年又来了,并说好下一年他买单。到了下一年,同学们到了,他却又没来,也没个说法。
就我对他的了解,他的两次失约大概是因为妻子的原因。因为上一次他就说,晚上他请大家,可能是瞒着老婆攒下的私房钱吧。是同学们说,下一年他再请的。
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静,那种热闹的场面我不喜欢。想见的只有几个人。我们上高中时都是跑校生,中午带干粮在一起吃,觉得亲。
@梦菊:您说的这个高工资者也是奇葩之一。既然自己不愿意请客,那就尽量不参与类似的聚会,否则总是欠别人的也说不过去。
您也喜欢要好同学小范围聚聚,我们的想法一样。[花][花][花]
是的,称不上朋友者不聚。
@2272 张英辅:言之有理![赞][赞][赞]
同学聚会,还是AA制自愿参加好。拜读美文,祝老师新春快乐!
@邯郸常跃进:所言极是!祝老师初六快乐!
我参加的同学聚会,从来没有聚齐过,开始答应好好的,总有人借口临阵脱逃,参加的不需要理由,不参加的总有理由,我同情聚会的组织者,一次次通知,没有一次聚齐,即使是AA制,也总有人“掉链子”。后来告诉组织者,只在群里通知,来不来随意。
@李和平:看来同学聚会的各种遭遇大家都有过,也有许多应对策略。
这个同学聚会是有点变味。我们高中同学也聚会,每月一次,无特殊情况我都回去。我们采取AA制,完全自愿,不到20人,每人投1000元,用完再投。这种模式,大家觉得不错。
@诚厚:AA的聚餐模式最轻松,现如今得到大多数人的推崇。
看来哪里都有汤这种人:好人她做,钱又不是她出。以后不是AA就不参加就好啦[微笑]
@斜风细雨:对对对,聚会也得看对象,遇到这样的主,还是避退三舍的好。[微笑]
如果有人通知我参加聚会,我先问清,组织人是谁,参加的人都有谁,买单人是谁,再决定是不是去参加。如果是AA制,每人预先拿岀多少钱,过后算账,多退少补,或者由一个人先把账付了,算一下每个人平均多少,各自微信转账给付钱人。比如20人吃饭用了1000元,每个人用微信以发红包的形式给付钱人转50元。这样的情况一般都参加,大家在一起聚聚,热闹一下,AA制,谁也不欠谁的人情,心安理得。
至于三到五人左右的好朋友聚会,如果AA制显得情义薄,可采取轮流做东买单的方法,这是变相的AA制,而且这个轮流是约定俗成的。比如:我有两个不同时期的葫芦丝友小群,都是四个人,我们第一次聚会结束,大家都抢着埋单,我说四人中我年龄最大,应该由我付钱,我抢着把钱付了,后来再聚会时,年龄仅次于我的自然就买单了。我们玩了8年,一直相处很好。另一个四人群,第一次聚会我付的钱,第二次聚会另外三人谁也不说付钱,还是我买单。当然后来就不聚了,只吹葫芦丝排演节目在一起呢,其余时间就不交往了。人上百,形形色色,有人过于计较金钱。
@豫莲芳草:看来我们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个社会什么人都有,合则聚,不合则分,这个年纪了不想勉强自己。
我觉得你们把概念搞混了。聚会,是大家凑到一起,费用大家一起拿。就是流行的爱爱制。请客,是个人拿钱请朋友一起吃饭,游玩。以后有人约,就问;谁请客?请客还是聚会,聚会可是爱爱制。
疫情前我们同学也经常聚会,一直是爱爱制。如果谁请客,就提前声明;这次我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