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爸爸妈妈、二哥和我的合影,父母在时,这也是我与父母唯一的合影。
农场二队我的家
记忆中,母亲时时在劳作,很少有闲暇的时候,有一年母亲带着我们搬家到了农场的二队,在二队妈妈被安排到队里的一个作坊里与两位“家属”一起做豆腐、米线、喂猪、过年还冲粑粑。
那几年母亲有一些时段要忙碌到很晚才能回家,作坊离家有800米的距离吧,79年二哥已经考取大学到省城读书了,妈妈为生计在作坊里与其他两位家属有时要忙碌到晚上10点多钟才能回到家。妈妈忙碌的日子,夜晚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虽然围合的干部家属院子里都住有人家,但天黑后家家户户关门闭户,脑子里想着即便有人破窗而入,估计一时半会也难有人发现。
那时的窗户是木玻璃窗户,一个铁插销管开关,怎么看都是不牢靠,又是平房,虽然不远处就有人值班,胆小的我还是害怕得很,感觉一层薄薄的玻璃外就有一双眼睛在窥视室内的一切,怕得要笼在蚊帐里藏入被子中,还是心惊肉跳不得心安,有时会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书中内容吸引暂时忘记害怕,估计眼睛就是这个时候弄近视的,要等妈妈劳作完手头的事情回到家才能安心睡觉。
那时我最羡慕爸爸妈妈都是正式职工的其他小朋友了,他们的父母到了晚上家里总有一个大人在家,且大多数时候晚上他们的父母都在家,家里灯火通明,一家人热热闹闹好不开心,院子里特别是有一对男孩子双胞胎的一个刘姓家庭,男双胞还有姐姐、哥哥连着双胞一共四个孩子,他们的妈妈是队里的会计,记得双胞的妈妈剪着齐耳短发,有什么事情与妈妈交流说明眼光慈祥、很和气,双胞的爸爸是干部,对院子里所有的孩子们应该很温和,刘叔叔也是忙碌,我就没有一点对他的印象,他们家温馨热闹得让人羡慕,白天我有时间可以去他们家串门,我可以跟着小我1、2岁的双胞穿梭出入他们家的厨房、客厅及孩子们的卧室。
晚上大家休息的早,天黑小朋友们就各回各家了,夜晚妈妈忙碌的日子没有人陪伴,我自己只能独处一室,年纪又小,感觉孤独和害怕,知道妈妈多劳作则能计件多得一点收入供养家庭,知道妈妈也是没有办法,心里体谅妈妈,害怕也不敢跟妈妈提起,就是提起了妈妈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二哥放假回家作伴就不害怕了,历来胆大的二哥都不觉得我说的自己在家害怕是一个事。二哥上大学后的1个月左右,我也离开妈妈到州府所在地的州一中读书了,孤独害怕的日子只持续了不久。
豆腐脑的记忆
未到一中上学前,在二队跟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只要妈妈们在作坊做豆腐的那天,妈妈就会端回在现场给她吃的一小碗豆腐脑给我吃,妈妈们泡黄豆、推石磨磨泡过的黄豆,用吊着四个角的纱布摇晃过滤磨好的豆浆,把过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铁锅里煮,要点一点石膏水进去变为卤水,等豆浆变成了豆腐脑时,又舀出豆腐脑倒到几个用木桌子支撑的正方形的垫着大纱布底子的木框内,等到把豆腐脑舀到与木框一般高时,把底垫纱布搭展出围栏木框外的宽裕纱布盖住木框内的豆腐脑,盖上一块合适的正方形木板,在框住豆腐脑的框格木板上压一个被豆腐汁浸泡得油亮亮的大石头,定型并挤压出豆腐脑内的水分,隔一段时间后取下石头盖板,打开遮盖的纱布就见到了一整块的板扎的热豆腐,切成方块就是我们在街市上看到的豆腐成品。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完美呈现,妈妈们的脸上也洋溢着温馨幸福的笑容。
做豆腐的几位妈妈们是可以吃上一小碗豆腐脑的,很多时候妈妈都把份内大部分豆腐脑省给我吃,给我拌白糖吃、夏天白糖豆腐加凉水冰镇过的沙瓤西红柿伴着吃、打汤时放入菠菜煮汤菜吃……,一年四季隔山差五就有一小碗豆腐脑吃,有一段时间把我都吃腻味了,可母亲很珍惜,我不吃她也会把一小碗豆腐也小心倒到家里铺着小纱布的小筲箕里压制成不规则的豆腐后炒了吃。
炒过的几块豆腐留存的时间会长一些,但也不用留几天,妈妈是吃不腻的,她总会把一点难得的豆腐吃完,吃腻味了的我,很是奇怪妈妈怎么就吃不腻?没见过一点豆腐被浪费。
记忆中妈妈在作坊里干活,整天忙忙碌碌的,像一个陀螺一样在不停地转,抱柴火、刷锅、擦灶、洗涤、还得抬食材原料、重物石头、磨盘、泔水桶等等,作坊湿漉漉的时候多,妈妈冬天得穿水鞋。回到家的母亲估计已经疲惫不堪了,还得忙碌家里的家务。
起早贪黑的母亲除了作坊的事情,还要忙碌家里的养鸡、养猪、栽菜的活路,猪圈及小菜地就是住家附近院子公共厕所附近的空地自己开垦围栏搭建的。其他家的爸爸妈妈有工资或爸爸有工资,小伙伴的妈妈们都不像母亲那么辛劳地做那么多家务活路。我感觉我家的伙食也没有比其他家境优渥的小伙伴们差到那里,这得益于母亲的勤劳,差的地方在穿着上,小伙伴的父母们出差回家都会带回来时髦的衣服比如从昆明、上海或各地买回来的的确良衣服,新款的毛呢大衣等,吃的有,比如昆明的蛋糕、上海的大白兔奶糖等各色美味糕点零食。母亲累死累活只能顾上我们的嘴和学费了,二哥读大学还穿着妈妈纳的土布鞋。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上语文课教到说明文的写作,并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我就写了豆腐的制作过程,获得了高分,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朗诵解说,表扬我这次说明文写得好,那也是因为我看到妈妈们劳作的次数太多了,太清楚豆腐制作的过程了,妈妈辛苦劳作的画面一辈子刻在了我的心上,未转学前在农场子弟学校品学兼优的我一直当班长,还是少先队的戴杠干部。
妈妈工作的作坊就在我上学回家的路边的晒谷操场的最里面的一排黑灰瓦房里,离学校不远,放学路过基本上我都会跑去看妈妈劳作。有时还能吃到煮在猪食锅里伴着猪食一起煮的一棵棵刚从妈妈自己种的拔出地洗净连着棵子的毛豆,也能偶尔吃到埋在煮锅的灶窝洞口的热柴炭灰里的一个洋芋、红薯、芋头等……,有妈的孩子是块宝啊,我的妈妈真是一个万能的妈妈,心里总想着她的宝贝孩子,跟着她我就没有饿过,即便是粗茶淡饭有母爱包围着吃得还香得很。
过年冲粑粑
过年时作坊里还用石头碓窝冲香米粑粑、冲糯米粑粑,各家在各家蒸好香米饭、糯米饭,家家都是直接从锅里抬着装有香米饭、糯米饭的木甑子到作坊里排队冲粑粑,有的人家做的粑粑多要分几次蒸好抬来,制作饵块粑粑的人要不怕烫,从碓窝里掏出冲好的粑粑制作长条饵块,制作过程切割出的小团的、还在热乎乎的粑粑,就分给周围的孩子们吃,谁家的米饭制作饵块多余出来的点点粑粑,在今天分食给周围的人,谁家的主人都不会计较。
过年忙碌,需要体力活由被安排来帮忙的男劳力,记得有的男劳力手真巧,还能用粑粑捏小兔子,捏得活灵活现,冲粑粑也是有顺序的,先紧着领导家们的时间点方便安排,家庭富余的过年冲粑粑的量会较多,我们妈妈们在作坊里做工,也可以顺带冲粑粑,但受各家拥有的生活香米、糯米的米量的限制,像我们这种勉强能够糊口的家庭,想多冲也没有也不能把香米、糯米过多浪费在过年的粑粑制品上,但家家都制作粑粑,孩子们又高兴,又有在作坊里工作的方便。
过年了嘛,妈妈为了孩子高兴图个喜气,年年我们家多少都会冲一些粑粑的,我们家制作的粑粑不多,但能跟小伙伴们在一起吃热乎乎的香米粑粑并玩耍,这可是过年前我们孩子最高兴的大事之一。那时饵块粑粑可不好买,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只要有钱都能买到。
巧手的大人们捏出了兔子等喜庆的动物粑粑,与各家各户的粑粑成品一起,被带回各自的家里作为过年的喜庆食物,有的摆放做观赏品,添加过年的喜庆气氛,直放到“兔子粑粑”干燥开裂,才舍得食用。
最讲究的粑粑动物是我们壮族过年用粑粑制成的麒麟粑粑,还涂上红绿色彩,供奉在供桌上,麒麟的样子很有民族神秘特色,供奉在供桌上,过年点的香雾缭绕着麒麟等供品,过年神秘的气氛随之弥漫开来了。
二队作坊里糯米粑粑冲出来后要放到撒有香油的大簸箕或案板上,才能避免沾粘搓揉成圆饼使用的木案板,糯米粑粑面上还要撒上芝麻粒,我爱吃热乎乎的用原始的石碓窝、木棍冲制出来的香米饭制作出来的纯香米味的粑粑,那种吃到口中味蕾美味的感受,感觉留存到了现在!我也爱吃冬天烤木炭火烤出来的起大泡焦黄的糯米粑粑,那是有妈妈关爱的童年的快乐味道。
妈妈留给我们的财富
妈妈为了自己的儿女能读书有工作出路,一个不识字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壮族妇女,一直坚持努力地劳作,用微薄的劳动报酬供养我与二哥,很幸运的是那时国家的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费用并不高,且对贫困家庭条件合格的大学生还有每月12块钱的补贴,让我们兄妹没有失学,我们兄妹也没有辜负妈妈,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我就努力到差点神经衰弱,最后我们兄妹均双双考上了大学,那时读大学国家还包分配工作,妈妈去世前二哥大学毕业工作,在农场附近的县一中当老师,我还在上大学。
妈妈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劳的壮家妇女的一切优良品德,用她的行动教育鼓励了她的孩子们要努力拼搏改变逆境,这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对她的孩子她应该是自豪与欣慰的,二队及农场的认识的人们都夸说我们兄妹成器,我们兄妹也成了当时他们教育其子女努力上进的一个励志的教育案例了。母亲用言行教育了我人生面临困顿时脚下的路千万条,不要泄气要努力工作学习改变困境,等自己当了妈妈,有了一些年纪后,越发体会到母亲当初的艰辛与不易,让我每每想到妈妈都心痛不止。
(选稿:飞花如雪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2169
评论列表(4条)
快过年了,想起小时候妈妈的勤劳换来的家庭幸福,有妈妈真好。
@清河君: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对子女的爱与奉献是我们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强大根基。
平凡伟大的妈妈,养育了两个优秀的儿女。了不起。[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谢谢博友的点赞。